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宁摩梭人婚姻家庭特点与经济发展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新民 《学术探索》2005,4(2):99-104
永宁摩梭人的母系大家庭和阿夏婚姻既是其独特历史文化和生活环境的产物,也与其现实的生产力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当前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当前泸沽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应注重做好摩梭人传统风俗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大力开发泸沽湖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民族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的社会发展不相平衡,因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传统伦理观念。将不同的伦理观念尤其是不同的生育观与人口问题联系起来,研究其对于人口规律的影响,不仅有着理论上的意义,而且有着现实的意义。 在我国川滇两省交界的沪沽湖地区聚居的“摩梭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母系制的婚姻制度,保留着相应的母权制的传统伦理观念。笔者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区,对摩梭人的  相似文献   

3.
摩梭人地区的独特民族文化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造就了该地域非常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但近年来,旅游开发和生产建设项目的强度不断增大,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带来较大影响.应该通过不断提高民族社区的人均收入、积极开展社区共管、保护农作物地方品种、限制外来人口数量等措施来保护民族社区的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地发展当地农业.  相似文献   

4.
翻过高原莽莽群峰,到了大山深处一个高地,泸沽湖全景神话般突然跳出,使人心底一阵震慑:一潭深深的湖水,托起一架苍茫山岭,那是格姆女神的倩影,她高高仰面躺在水边,腹部还微微鼓起,仿若有生命在不安中噪动。我无法想起,是先看到湖水,还是先看到神山。我只记得对她凝视良久,她却对我无言。直到我明白,她的美丽,正在于她永恒的沉静。自此,泸沽湖,摩梭人,连同那片土地,像一幅神秘油画,从古老的历史深处走来,隐隐幻成一种莫明的引诱,潜入脑海深处,使我长梦难醒。人心底层的两个字我的梦,全出自摩梭人的歌:谁能预言神箭从始而终的故事,就能摸透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迁居到宁蒗县仅二百多年的彝族,近几十年来人口增长迅速,成为该县的主体民族,而本地古老的居民摩梭人,一千多年来人口几乎没有明显的增长,原因是由于社会制度、婚姻家庭形态、传统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作者提出:社会制度与人口发展特点有着某种相关性,影响人口发展的传统观念和社会习俗的消失是一个长期过程,制定计划生育政策应依据生存空间的最佳比例,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6.
简论摩梭风情的实质和存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祖国大西南的云南省丽江地区东北部 ,有一个美如仙境般的湖泊叫泸沽湖。湖周围数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居住着古老而神秘的三万多摩梭人 ,他们至今保留着母系大家庭和“男不婚 ,女不嫁”的阿夏婚姻习俗 ,被誉为“地球上最后的女儿国” ;海内外学术界和新闻文化界历来对泸沽湖畔摩梭人的奇异风情十分关注 ,并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 ,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 ,参与摩梭风情文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和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交界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高原湖泊——泸沽湖。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还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具有初期对偶婚特点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去年,我到泸沽湖一带采访,在一个叫作“瓦拉片”的寨子里,看到了摩梭人奇特的葬  相似文献   

8.
有东方女儿国之称的沪沽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湖畔世代居住着男不娶女不嫁,以女人主权一切的摩梭人,这里至今仍然保持着母系氏族时代的生活方式,为中外人士所神往。笔者在探访沪沽湖摩梭人的生活中,有缘拜访、结识了女儿国的传奇人物,被誉为“摩梭女王”、“末代王妃”、“当代王  相似文献   

9.
翻过高原莽莽群峰,到了大山深处一个高地,泸沽湖全景神话般突然跳出,使人心底一阵震慑:一潭深深的湖水,托起一架苍茫山岭,那是格姆女神的倩影,她高高仰面躺在水边,腹部还微微鼓起,仿若有生命在不安中噪动.我无法想起,是先看到湖水,还是先看到神山.我只记得对她凝视良久,她却对我无言.直到我明白,她的美丽,正在于她永恒的沉静.  相似文献   

10.
女儿国之歌     
美丽的泸沽湖之所以吸引人。除了她美丽的湖光山色之外,还因为她以清醇的乳汁,养育了世界惟一留存的女儿国。摩梭人以女性为主宰,以母亲为旗帜!她们称泸沽湖为“母亲湖”。称格姆山为“女神山”,称自己的家乡为“母亲的田园”——  相似文献   

11.
略论西藏佛教在云南的传播及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佛教又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支。西藏佛教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融合印度佛教、汉地佛教和本教内容,而形成有自己特点的喇嘛教。西藏佛教在云南主要分布在藏、川、滇三省区交界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的丽江、宁蒗等县,为藏族、纳西族(摩梭人)和普米族所信仰。西藏佛教传入之始,就与这些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联系,与他们的原始宗教相融合,从而形成一系列独特点。  相似文献   

12.
略说拉祜西家庭制度中的母系制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年春,笔者随指导教师同赴云南作实习调查,调查项目主要是少数民族中的母系制残余。因此,我们选择了澜沧县糯福区和宁蒗县永宁区两个点,调查了拉祜族的一个支系——拉祜西和被归为纳西族一支的摩梭人。本文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拉祜西家庭制度中至今尚存的母系制痕迹及其反映的母系制原则。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文化的基本构成与深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的文化,既有传统文化又有现代文化、既有内地文化又有边疆文化、既有"东洋"文化又有"西洋"文化、既有本土文化又有移民文化、既有农业文明又有工业精神、既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又有市场经济的因素,由此形成了今天黑龙江文化的多元化基本构成。  相似文献   

14.
西藏佛教又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公元十一世纪初,西藏佛教传入云南西北部地区。藏传佛教把印度佛教、汉地佛教和藏族固有的原始宗教本教(俗称“黑教”)融合,形成了突出的特点;云南藏传佛教除此之外,还与纳西族(摩梭人)和普米族原始宗教相结合,从而具有不同于西藏佛教的民族特色。在迪庆地区,藏族佛教实行与西藏相同的“活佛转世制”;在永宁地区,纳西族的藏传佛教实行独特的“活佛借用制”,即在寺庙举行盛大法典时,临时去西藏或康区聘请著名活佛来当地寺庙作长期或短期的讲经说教,或是在寺庙中设一种名为“喇擦”(意为“活佛替身”)的宗教职务。  相似文献   

15.
民族是一个复合的文化共同体。构成民族的要素有生物的、地理的和文化的。民族文化有其自身的内在特性,有其自己的演变规律。 一、时代性和继承性 民族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各个时代的文化,既有继承性,又有创造性,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每一时代的人们既是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属于文化的不同类型。 这所谓的文化类型是就文化的民族性而言的。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就其特殊性而言,既有时代性,也有民族性。资本主义文化不同于封建时代的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又不同于资本主义文化,这是时代性的差异。同属封建时代的文化,而不同民族之间也表现了一定的区别,这是民族性的差异。中国从秦汉至明清时代的文化是封建时代的文化;西方中世纪文化也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但是两者有显著的不同,这是民族性的表现。中国封建文化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文化,不但有民族性的差异,而且有时代性的不同。但是文化的民族性差异,只是相对的,各民族间还有一些共同性,这表现了文化的普遍本质。  相似文献   

17.
东南方言与东南文化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布在江浙闽粤赣湘的东南诸方言区有共同的文化,其特征是非主体性、离散性、潜力大和开放性。沿海和内地、各方言区之间业有差异。东南文化与中原的主体文化有同有异,它是中华文化的延伸和发展,数百年来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在中华文化的中原文化、东南文化、边疆文化三大板块中,东南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哲学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它有助于解决文化与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现代文化哲学的建设离不开文化批判和文化创构。文化批判包括对中国的和西方的两种文化的批判。文化创构离不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实践是根本的文化批判力量和创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彭秀坤 《天府新论》2017,(5):134-140
莫言的故乡高密属于齐文化圈,那里的居民有东夷文化血统。成长于高密的莫言,其小说中的鸟崇拜书写有东夷文化图腾渊源,泛神想象有东夷文化信仰的特质,鬼魂叙事有东夷文化观念的印记。莫言小说的含魅叙事具有明显的东夷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20.
我们正在走向世纪之交。诚如许多有识之士所看到的那样,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当代文化进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课题,有物质文化领域中的,有社会文化领域中的,也有精神文化领域中的,而审美文化问题便属于精神文化领域中的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方面。审美文化作为文化结构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虽然以艺术文化为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