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理隐喻的变迁与心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心理隐喻的变迁,每一种理论、每一个流派背后都蕴涵着一个独特的心理隐喻,支撑着研究领域的共同理解。心理隐喻经历了由物到人、由被动到主动、由消极到积极、由个体到社会的历史变迁,影响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转移、研究方法的变化与研究取向的更替。  相似文献   

2.
在认知语言学中,对于语言和思维的体验性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集中于对隐喻的研究。隐喻的基础是体验论,隐喻的实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体验某一类事物,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观更好地形象地分析了概念隐喻普遍性的认知体验性本质。  相似文献   

3.
隐喻的本质及其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们思维的有力工具。隐喻在日常生活和交际中大量存在。探讨了隐喻的本质,隐喻的理解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纽马克的七种翻译隐喻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隐喻不仅是修辞现象,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时间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的重要概念,由于其抽象性特征,人们常常借助空间概念来隐喻时间概念。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时空隐喻表征的共同点及差异,探索其认知根源:共同点在于人类最初认识世界过程中形成的概念范畴都来源于人的身体经验及对空间的体验;其差异则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对时间概念的影响。汉语中循环性时间与佛教文化相关;英语直线性时间观则受到基督教影响。英语中常采用横向时间表达方式,汉语中则纵向时间更为多见,其根源在于两种语言的阅读和书写方式存在差异。英汉在面向过去与面向未来时间取向的差异,其实仅仅是时间参照点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的隐喻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及价值体系中,既呈现出了相同的特征,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将就不同民族身体体验特征的共性和特性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形成这些特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的说法,反映了对隐喻研究视角上的相异。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对隐喻性质、工作机制和功能的看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对此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指出隐喻的性质在于其动态性,隐喻工作机制的核心是转义,修辞隐喻是词汇层面的;认知隐喻是句子层面,强调隐喻对认知发展的作用;语法隐喻则侧重语篇的构建功能。  相似文献   

7.
蒙古国古代具有非常丰富的教育思想,同时也蕴藏有非常丰富的心理学思想。蒙古的古代心理学与教育学思想表现在他们的宗教观、占星术观、书面文学作品、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和传统风俗习惯里等。蒙古国心理学的历史可认为从1921年开始,但在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蒙古国的社会、经济、政治、人、物质等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新的社会条件下,蒙古国各社会层面逐渐要求形成新的心理环境和心理学的新兴研究,这就使得心理学的热门研究课题不断产生,其中蒙古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注重东方心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民俗化的隐喻概念对二语隐喻习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掌握隐喻的认知概念是培养隐喻能力的重要一环 ,而隐喻的认知概念错综复杂 ,大多为约定俗成的民俗化概念 ,没有详细周全的明文规则可循 ,这一特性对学习二语隐喻所造成的障碍至今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中国学生的一个英文句子入手 ,剖析了误用习语的原因 ,指出误用是由误解引发的 ,而误解的根源是学生过于依赖词典的解释。文章表明单靠词典的释义无助于清晰地了解民俗化的隐喻概念  相似文献   

9.
隐喻既是语言现象又是思维现象,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此有不同的界定。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虽然以认知为基础,但其重心已从概念向真实语言交际应用转移,读者从应用语言学角度研究隐喻的本质和特征,从而获得了对外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研究的启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手段。在英语教学中运用隐喻思维,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英语语言深层意义的理解,提高记忆英语词汇与阅读英语篇章的效率,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汉英文化的异同,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英语隐喻认识的今昔对比,阐释,举例说明了隐喻认识的一些新特点、新观点.根据隐喻认识的新理论,参照神似、形似翻译标准,提出了英语隐喻汉译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隐喻具有体验性、认知性和文化性。就其语用功能而言,以多模态表征的隐喻具有更强的认知和情感说服效果。认知说服是通过制造语义冲突、部分投射、两域互动来吸引注意、突显观点、创造相似的认知经验实现的;情感说服是通过源域转移情感偏好和引发积极的情感经验实现的。在语境因素制约下,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实现劝说。   相似文献   

13.
我们把不健康的心理都称为异常心理。异常心理会给人带来很多麻烦。因此,学习一些维护心理健康的常用方法,对于个人的生活是有很多益处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异常心理的一般调整方法,论述了异常心理的概念及标准(分为统计学标准、理论标准、社会经验标准和个人主观标准四个方面);异常心理的一般调整方法,即心理防卫措施(否定作用、反向作用、投射作用、歪曲作用、幻想作用、转移作用、抵消作用、退行作用八个方面)及健康心理的常用维护方法(适度使用心理防卫术、培养健康的情趣、保持赤子之心、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要有宽容之心、有弹性的性格、时常去看心理医生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是在具体语境下进行的,离开了语境,隐喻也就无从辨别和理解,因此隐喻的识别与理解要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借助语境来推导话语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的分析以期对隐喻做出合理解读。  相似文献   

15.
修辞隐喻、认知隐喻、语法隐喻的对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修辞隐喻到认知隐喻再到语法隐喻 ,对隐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体。本文从三个层面———隐喻的性质、隐喻的机制、隐喻的功能———对这三种隐喻观各自对于隐喻的认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这三种隐喻观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且展示了隐喻研究的多维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隐喻的语用和认知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语用分析的局限入手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隐喻的解读进行探讨 ,可以发现隐喻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以共有认知心理为前提的明示 -推理过程 ,听话人通过寻找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获取语境效果来对隐喻作出合理解读  相似文献   

17.
塑造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找到一条合适的途径,是广大政工干部的工作努力方向,同时,合适的塑造途径必将大大促进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心理学一系列新进展的分析,探讨了心理学正在经历的从物理学隐喻向生态学范式的转变。20世纪末出现的主体间性理论、叙事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等一系列心理学新领域,以及人格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传统研究领域的新发展,都体现了生态主义的思想,可以放在"生态主义的心理学"(ecologistic psychology)这个大概念之下去理解。生态主义的心理学把系统的、整体的、历史的观点运用到心理学研究的所有领域中,是研究范式的全面转变。心理学的学科建设也应当具有生态主义的视角,应当对科学与人文、定性与定量、行为观察与内省分析等有差异性的研究取向与方法兼容并包。因此,所谓生态主义的心理学,意味着在对人的内在心灵世界的认识、对心灵世界与其存在环境的关系的认识,以及探索心灵世界的方法这3个方面都体现出生态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认知隐喻理论的发展为科技语言中词汇隐喻的存在找到了理论依据,系统功能学派提出的语法隐喻则进一步拓宽了科技语言隐喻阐释的广度。词汇隐喻使科技语言“熟悉化”,加强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或亲和”,而语法隐喻则使世界事物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描述更具技术性、理据性、客观性。文章主要探讨科技语言中语法隐喻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