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述了在研究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必要性,指出了在推进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引进生活的元素,唤起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共鸣。运用“内化”、“外化”的原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视“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等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层次路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势路径,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主要渠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内容唯实性与手段唯美性的统一、评价中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隐性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教育方式,它所具有的教育意图的潜隐性、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方式的生活化、实践化的特征,能有效的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广大学生的价值传输。本文尝试基于隐性教育的视角.从剖析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境人手,探讨在高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一书出版于2013年12月,是作者曹芸从博士求学到为人师长七年来对列宁主义研究的智慧结晶。该书以列宁的理论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为研究对象,从必要性,整体性,生活化等方面对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思想进行梳理,系统阐释了其传播途径、价值取向等因素,同时结合时代飞速发展的现状,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事实依据与启示。作者主要从以下几点加以著述: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将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崭新命题,十七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性任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贫困地区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薄弱环节。本文以贫困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三个基本问题:即贫困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现实困境及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本文论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具备的现实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及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百色红色文化是我党在革命年代浴血奋战、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在新时期,弘扬和利用百色红色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精神指向,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隐性教育方式和过程。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在阐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两者的关系,并从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网络载体等方面就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大学生可接受的角度,分析在高校推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具体论述了在高校推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新途径,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高校的宣传、普及,让大学生真正掌握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讲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讲坛历来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渠道和基本方式之一。本文主要从教育价值的视角,就高校讲坛如何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必要前提、面临的价值矛盾及需要的价值支撑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要命题之后,学术界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给予极大关注。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所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面、深刻分析的同时,更为关键的是深入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行模式,掌握模式产生的作用以及基本原理,以便运用这些推动理论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依据教育部社政司重新修订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基本要求 ,构建能反映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教学体系 ,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之间的关系 ,做到理论、历史、现实三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改善民生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当前农民最关注的现实问题,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鲜明直接的体现。在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改善民生为切入点,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解决农民的具体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牢固树立民生至上执政理念,竭力解决和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全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大力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接受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受教育者的接受效果如何,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根本标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特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和教育目标的实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问题的研究,是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基本理论,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要求,更是客观现实和面向未来的需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问题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解放思想是党在新时期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革命性、时代性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才能坚持改革创新,解放思想才能推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中兴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起点。它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再度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它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这一思想主导下,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它奠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深刻意蕴、逻辑依据及实践要求的研究进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论断展开学理分析。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精髓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四个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优秀的物质文化和观念文化的统一,但是其精华所在是优秀的观念文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性主要体现为二者具有高度契合性、彼此包容性、相互需要性和共同的实践基础;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合贯通,要坚持“四个统一”,即坚持一元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学理性与通俗性相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人类性相统一。这有利于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相似文献   

18.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对提升国民素质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当前,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脱离客观现实和放弃民族特色,在方法上还要避免庸俗化。因此,必须在正确对待和处理大众文化和改善民生的同时,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特色,并通过大力培养相关人才,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此外,还应加强理论研究、实证探索以及多视角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有其科学内涵,具有阶级性、层次性、能动性等特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提供了哲学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的创新发展,有效适应了国内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新变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指导下的先进性和大众性的统一。新形势下,科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动反作用理论为指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阶级性理论为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理论为警示,坚持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