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涛 《老年人》2010,(10):53-53
祖国医学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养生应该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不离开“养收”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贺梅 《老人世界》2008,(7):48-48
调神养生指人在安静环境中,静心养神,调适情志。古人认为神在于养,情在于节。因此,中医理论认为调神为长寿之本。调神养生包括以下几项: 一是安心养神:养生者心情应清静安逸,排除杂念,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于内,疾病无从生。外表上虽形体劳作但不使疲倦,能随其欲而满足愿望,使体健无病。这就要求人们应以宽广胸怀对待生活。《寿世青编》有这样的话:“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任其自去。”  相似文献   

3.
周鸿图 《老年人》2013,(5):52-53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气之常也,人亦应之。"随着自然界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也发生相应变化,并且还有着严格的季节性。只有遵循"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阴阳变化规律,来顺应人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节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认为,药物养生应注意季节、时令之变化及人体机能的反应。由六味地黄丸为基础加味组成的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不仅具有滋阴补肾之功用,且能适应四时气候之变化。因此,适时服用地黄丸一族,不失为药物养生简便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邹新元 《老年世界》2008,(12):35-35
夏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中医称之为“天地之交”,脏腑组织及阴阳功能容易失调.很容易“上火”。所以,夏季养生注意防“火”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老年世界》2011,(6):40-40
养生一词源自道家《庄子》一书,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黄帝内经》已有著述。中医养生主张的“阴阳平衡,动静相生,天人合一,形神兼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节饮食,调情志,调和气血,补益五脏,道法自然,自然养生,人体自我调节,利用外部刺激盈补人体内部缺失”等理论在当代诸多养生理论中随处可见。因此,当我们重拾传统养生方法时。实际是在体验最古老、最正宗的养生秘法。  相似文献   

7.
刘绍贵 《老年人》2014,(2):55-55
“立春”养生小议 “立春”是农历年24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约在阳历年的2月4日前后。自秦代以来,我国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冬季的结束,故谓之“四时之卒始”。立春时节虽阳气渐生,万物开始复苏,生机逐日勃发,但阴寒未尽,正处于阴退阳长、  相似文献   

8.
《老年世界》2009,(7):45-45
祖国医学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认识到“适四时,益寿年”的养生方法。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是自然界的正常规律,生命的生长发育若违背这个规律,就要遭受灾害或疾病缠身,顺应它就能体健而百病不生。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古就推崇“顺时摄生”,所谓“摄”,就是养,是指按照季节的变迁来调节饮食、作息,从而达到调养身心的目的。其实,顺时养生的内涵并不仅局限于季节的范畴,每天24小时也是一个内在的小循环,如果遵循顺时养生的规律,身体健康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1995,(7)
人身三宝精气神自古养生重根本古汉养生精气血阴阳并调,味甘性平,属不寒、不燥、不滞的平补之品,其进补的特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补精气神。精气神为人身三宝,人体健康与否往往显露在精、气、神上。古汉养生精配方中的药物多为血肉有情之品,能补益气血、调养精神...  相似文献   

11.
小春 《当代老年》2014,(1):45-45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川页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相似文献   

12.
浅谈影响体育锻炼坚持性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强 《职业》2008,(35):92-92
<正>在中国古代的养生理论中,就已提到健康的基本原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终其天年,度百岁矣"。意思是  相似文献   

13.
道家认为:养生之要,在于调养而则法四时。人体的调养,也要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日月运行规律进行。  相似文献   

14.
李葆春 《老人世界》2014,(11):53-53
进入秋冬季节,人们更应注重养生保健,而养生保健更应把润肺保健放在首位。由于秋冬季节气候干燥,人们会感觉自己的肌肤干、鼻子干、嘴唇干、咽喉干。据测算,人体皮肤每天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从鼻腔呼出的水分不下300毫升。为及时补足这些损失,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值得庆幸的是,老祖宗早就想好了应对“干燥”的好方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相似文献   

15.
一文 《当代老年》2008,(10):48-48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千金翼方》把“耳顺”视为“养生之要,耳无妄听”;孙真人的《卫生歌》中也有“顺耳顺理,修身除虑”;北师大于蓝教授在“为人之道”讲座中说,人到了“耳顺”的年龄,应该是对世间的一切都理解和包容的年龄。内一心从容淡定,通晓世故,修炼中庸之道已陶冶和熔铸达绚烂之极。因此,“耳顺”源于“心顺”。  相似文献   

16.
春夏养阳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应天时,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  相似文献   

17.
潘春华 《当代老年》2014,(12):49-49
医学专家认为,老年人身体机能慢慢衰退,哽容易患病或受伤,而保持精神愉快、心理平衡和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有益于养生保健、避免猝死和延长寿命。因此,老年人养生益寿之关键在于做到“三三法”。’  相似文献   

18.
吾之 《老年世界》2011,(13):38-38
作为寿星中的佼佼者,唐代药王孙思邈不仅活到了一百四十多岁,而且,还是一位养生方法集大成者。他的养生之术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和医学家的养生理论,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征婚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水,百药之王。”(《本草纲目·水篇》)。水,乃生命之源泉。水,乃防病养生之宝。  相似文献   

20.
陈小飞 《现代妇女》2010,(11):49-49
健康的关键在于养。养生保健是一门大的学问,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举手之劳的动作对于调身养性、抵抗疾病、增进健康大有裨益。以下几种简便的方法,我们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