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有过许多论述。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也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据此,可以认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集中表现为:第一、它是在人类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一力量通过群众掌握之后,可由精神力量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第二、它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无产阶级只有经过…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对江泽民同志自去年以来有关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新总结和新概括,深刻地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表明了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当前,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显得尤为迫切。首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五个高度重视”中摆在第一位加以强调的。这句话高屋建瓴地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历史动力作用。一般人往往因为站不到如此的高度,因而才产生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认识不够,产生或不重视学习、或不重视研究、或不重视运用等问题。 首先,我们从历史高度来看看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历史上,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多次推动经济变革或社会变革发生,甚至直接推动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4.
李宗桂,1952年生,四川眉山人,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化概论》、《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主编《“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丛书》和《“大思想家与中国文化”丛书》。发表论文130余篇。《中国文化概论》获1988年度“中国图书奖”一等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图书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中青年奖,《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获“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记者(下称记):李教授,你从so年代以来,在中国古代哲学、现…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从来没有使用过“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术语,更没有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样的提法来表征过自己的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块这种框架,最早出现于苏联20年代初的哲学文献(1922年C·H·沃尔弗松在明斯克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一书),后来,因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表,教条主义在苏联理论界的长期统治,这一框架被模式化了。这种哲学模式虽然在历史上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原理起过某种作用,但因它形成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许多著作还没译成俄文在苏联得到广泛传播,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队伍的理论水平还很低,对当时已发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的理解还很肤浅,  相似文献   

6.
<正> 人类社会的久远的历史与发达的现状为形成庞大的社会知识体系提供了丰厚的基础。但是,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于科学形态的社会知识(社会科学)的理解却莫衷一是,德国人称之为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英美等国则把人文科学从社会科学中划分了出去,苏联人则把哲学和社会科学统称为人文科学。因此,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剖析社会科学,对于科学地把握它的实质、促进其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社会科学的研究主体作为认识论范畴的主体,马克思主义通常理解为“主体是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8页)。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67页),这也就是说,主体作为生命形式的自然存在物是从属于自然界并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仅仅作为  相似文献   

7.
张晓芒 《晋阳学刊》2002,(5):111-112
近期,“社会哲学研究丛书”第二批著作(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其鲜明的特征是,由第一批著作所相对侧重的“观念”研究向具体“问题”深入,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荆学民博士撰著的《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不妨以其为典型,在评价这本书的同时,探讨一下该“丛书”的“问题”意识。一、信仰问题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重大的、迫切的、大众最为关心的现实问题。作者以锐敏的眼光和理论研究的勇气抓住了这个大问题、真问题。早在1922年,梁启超就说过:“信仰是神圣,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四川社科界》2003,(1):28-33,48
200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在大会报告中提出,“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这之前,江泽民同志深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地,就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发表了“8.7”、  相似文献   

9.
2001年以来,江泽民同志就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连续三次发表重要讲话,把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定位为“两个不可替代”,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四个同样重要”,对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提出了“五个高度重视”和“五点要求”,并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去年8月7日和今年4月28日的讲话,不仅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行了高度概括,而且对如何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提出了极其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和要求,是党中央为进一步落实“三个代表”思想而实施的一项带有全局性的战略性举措。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把自己所从事的研究与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从事的研究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才能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做到淡泊名利,潜心研究,追求真理,不断创新。哲学社会科学所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是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与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相对应。对社会科学作出过规定的人为数不少,如涂尔斡认为,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的科学;杜维耶认为,社会科学是“研究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科学;何曼史则认为,社会科学是一切...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以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等为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所鼓吹的历史观时写到;“当这些理论家们亲自从事编篡历史的时候,他们会匆匆忙忙地越过过去的一切,一下子从‘蒙古人时代’转到真正‘内容丰富的’历史,即‘哈雷年鉴’和‘德国年鉴’的历史,转到黑格尔学派蜕化为普遍争吵的历史”。①这里所说的“蒙古人时代”出自麦克斯·施蒂纳的著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在该著作中,施蒂纳极力宣扬对精神力量的崇尚,使用了“蒙古精神”,“蒙古人时代”等术语,认为任何历史都是“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江总书记提出的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我是这样理解的:一、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一样,同是人类知识和智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相互配合的两翼。人类发展到现在,其知识和智力因素对人的生存意义越来越大,而这些知识和智力,无非是人对待自然事物的能力和处理人与人关系的能力。这前者就是自然科学知识,后者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两者对人类社会都是不可缺少的。二、越是到了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越是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其预见和引导作用,因而越显示出其重要性。现在我们就到了这样的时期。这主要表…  相似文献   

14.
“一分为二”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分为二”是对立统一规律乃至整个辩证法的简称或通俗的说法。它在中国的一代人中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不仅如此,“一分为二”还在20世纪下半叶引起过不小的哲学论争。如60年代“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争论;又如八九十年代以至今天,“一分为三”与“一分为二”的争论。这足见“一分为二”之于现代中国哲学史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现在哲学界没有多少人谈论“一分为二”和辩证法了,而多忙于谈论“主体性”、“后现代”一类话题。但我们认为,哲学史总是需要不断地进行发掘和总结的,因为哲学史就是哲学。哲学通过对自…  相似文献   

15.
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欧阳康教授任总主编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丛书”,已于1998年11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该丛书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出版图书,其首批著作包括:《社会认识方法论》(欧阳康主编)、《社会决策论》(朱志方著)、《社会理想论》(叶泽雄著)和《社会理解论》(郑文先著)。这批著作富含新论、深论,见解精辟,极具个性特色,取得了四大突破。其一,研究课题的突破。“丛书”不是关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一些枝节之论,也不再限于对社会认识进行基础分析和方法论探讨,而是立足于当代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初长洲:对我国哲学研究现状的反思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哲学研究工作逐渐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使人们从“凡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往未曾有过的日益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得哲学工作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做了许多引进和创新的工作。出版了相当数量颇有价值的著作(包括译著)。开拓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这些都一定程度地为人们开阔视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全面科学地论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同时,也尖锐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的战略地位还没有受到普遍重视”。中央的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抓住了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突破口。 对于哲学社会科学,我们必须以求真务实的态  相似文献   

18.
自从三十年代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公开发表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出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热潮。这种研究,已经不只限于对马克思的有关著作进行解释,许多理论家、哲学家,以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理解,补充或修改自己的理论体系,以至出现了所谓“传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会合”,形成了号称“人道主义的马克恩主义”的思想流派。有的研究者认为,这种“人  相似文献   

19.
康德哲学向来是西方哲学研究中的“显学”。我们对康德哲学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新见解,尽管如此,我们对康德哲学的认识从根本上还未突破“认识论”的框架,即把康德哲学“认识论化”了。诚然,康德研究认识论问题曾写下《纯粹理性批判》,但《纯粹理性批判》却只是康德哲学的“导论”,更何况《纯粹理性批判》不仅仅是一部认识论著作。其实,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迷才是康德一生渴求解决的主题。康德对这一哲学主题解答就是重建形而上学即人的科学。康德的意图并非人们理解的那样,在认识论领域实现哥白尼式的革命。当把康德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20.
吴凯 《理论界》2006,46(3):27-28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何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关系怎样,等等诸如此类问题成为众多急需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试图在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科学”内涵阐述的基础上,就社会科学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求探析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