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1990年第7期《国外社会科学情况》中,我们介绍了日本学者横山宁夫对“舒茨现象学社会学与韦伯理解社会学”关系的研究。横山宁夫认为,这其实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的产生,不仅受韦伯理解社会学的影响,而且还受胡塞尔后期  相似文献   

2.
金子武藏(1905~1987)是当代日本著名的实存主义哲学家,伦理学家。1905年1月21日出生于日本神户市的一个商人家里,1987年12月31日,也就是这一年的最后的一天,他作为著名的学者离开了人世。在82年的生涯中,作为学者,他在东京大学执教27年,而担任日本伦理学会会长也有19年之久。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专著30部,论文105余篇,主编了24本著作,用了27年的时间两次翻译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以及写了近百篇的随笔、杂感等,可谓著作等身、功勋卓著。为了表彰他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日本哲学史上,九鬼周造的哲学独具特色。其哲学既受柏格森哲学的影响,也深受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影响。偶然性哲学是九鬼周造哲学的核心部分。在当时日本极端国家主义思潮主导下,皇道主义的日本精神论甚嚣尘上的时代氛围中,九鬼周造的公平的日本精神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4.
罗瑟琳·鲍嫪(Roslyn Wallach Bologh)任教于纽约圣约翰大学,是美国较年轻的一代学者之一。她很早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象学感兴趣。1979年,她在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进行深入研究以后写成并发表了《辩证现象学:马克思的方法》一书,对马克思的哲学方法作了现象学的解释。鲍嫪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分析是典型的现象学的立论方式,因此,她称马克思的辩证法是“辩证现象学”。  相似文献   

5.
当代现象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为了克服现代工业革命过程中唯科技主义以及人与自然二分对立的二元论哲学观,因此整个现象学哲学都具有浓郁的生态内涵,均可称为生态现象学。生态现象学经历了产生、发展与逐渐成熟的过程;而且,生态现象学反映了当代哲学的发展方向,是一种生态文明时代的主导型哲学。从其发展来看,胡塞尔现象学是一种早期的生态现象学,到海德格尔已经是成熟形态的生态现象学,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是生态现象学的新发展。生态现象学是生态存在论美学的基本方法与根本途径,胡塞尔、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等也使生态存在论美学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新现象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现象学述评庞学铨胡塞尔奠定的现象学基本原则和理论,经过海德格尔、梅芳一庞蒂、萨特及许多现象学家的努力,发展成为对西方思想理论界发生了重大影响的现象学运动和以现象学为基础的存在主义。80年代,联邦德国又出现了新现象学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者是赫尔曼·施...  相似文献   

7.
唐杰 《浙江学刊》2006,(2):70-74
有一种观点因颇具说服力而相当流行:自从维特根斯坦提出了私人语言之不可能性问题之后,以笛卡尔式自我反思为特征的“意识哲学”便失去了其合法性基础。这在二十世纪哲学流派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胡塞尔现象学。关于私人语言之不可能性和现象学的关系问题,在国内倪梁康先生与张庆熊先生几年前曾有过一场争论,①彼此相持不下。而随着国内近来对维特根斯坦在其思想转型期的所谓“现象学阶段”的关注和研究,以上这种观点再一次凸显出来。②本文认为,胡塞尔现象学从未试图用一种私人语言来进行现象学描述。作为一门尘世的学问,它需要能被所有人传达和理解。它从未试图创造一种专属于自己的“现象学语言”,它所使用的语言正是我们每天所言谈与理解的日常语言。然而必须承认,私人语言之不可能性以及维特根斯坦对自己所尝试的“现象学语言”的否弃,向胡塞尔现象学所提出的真正值得反思的问题在于:使用一种公共性语言进行现象学描述所必然带来的解释学前设,与现象学还原所要求的彻底性,两者之间不矛盾吗?胡塞尔是否把捉到了这一问题,他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的?由此现象学描述、现象学方法还有怎样一种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朝明 《社会》2019,39(4):153-185
面对韦伯所谓“现世的祛魅”所引发的共同时代问题,使此前由胡塞尔创建的现象学对欧洲诸经验科学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现象学社会学虽然蕴含着多种可能进路,但长期以来只被当成舒茨作品的“代名词”。这种误识不仅遮蔽了现象学社会学的实情,而且阻滞了对其他现象学社会学进路的探索。本文将现象学社会学置于现象学运动的情境之中,试图阐明其发生之初蕴含的多种可能之样式,重点考察作为现象学社会学“正统”范例的胡塞尔-舒茨式进路由欧洲发生到北美发展乃至式微的生命历程。本文虽然偏重对胡塞尔-舒茨式进路的梳理,但也试图揭示拓展现象学社会学之可能,希望这种奠基性工作能激发对其他现象学社会学进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现象学原则"面向实事本身"为主线,着重讨论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发展以及海德格尔本人的现象学思想道路。本文对后期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论述最具创见,并且试图从海德格尔思想出发,开创一种关于"政治世界"的现象学哲学。  相似文献   

10.
现象学心理学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象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象学紧密结合的产物 ,它具有其独特的领域和理论 ,并与其他心理学流派相联系。本文以现象学心理学为切入点来探讨现象学心理学的历史渊源、理论概况、当今发展以及与其他理论流派的联系 ,并进一步对现象学心理学作一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1.
先验现象学认为意识的逻辑结构构成事物的本质,这在存在论现象学看来既贬低了事物在存在论层面的地位又遮蔽了比主客关系更为原始的共在关系,存在论现象学试图在我们和事物的共在当中揭示我们以及事物的本质。存在论现象学以这一全新的视角力图去诠释"人是什么"这样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  相似文献   

12.
郑义 《社科纵横》2012,(2):99-100
现象学文艺理论是20世纪西方文论的重要流派,米盖尔.杜夫海纳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杜夫海纳文艺思想,主要接受了康德的先验哲学、胡塞尔现象学、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等思想,同时吸收其他众多流派的思想精华,成为现象学文艺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现象学是萨特和梅洛—庞蒂化的现象学,注重现象的显现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完成从已知向未知的跳跃。在显现的过程中,主体完成了对客体的观照;在审美观照中,客体成为审美对象,并在此过程中超越了主—客的对立,使主体与客体的融合成为可能。杜夫海纳的文艺思想颠覆了西方传统美学的主客对立,在西方文论当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3.
《求是学刊》2017,(1):12-18
马尔库塞早年试图把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与马克思的辩证法结合起来,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现象学。尽管对此在存在的抽象性和孤立性的分析表明在当时他的"辩证现象学"就超越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现象学,但马尔库塞对恩格斯的误解表明他并没有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真谛。把马克思的方法置于近代以来的认识论语境中就可以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方法论与"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无关,作为对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扬弃,唯物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生活现象学。  相似文献   

14.
孙飞宇 《社会》2012,32(5):219-229
长期以来,现象学社会学这一社会学理论中的分支,似乎只是舒茨作品的代名词,而与现象学运动本身相关的庞大思想传统/脉络无关。也由于自胡塞尔以来的现象学运动独成体系的特征和在思考力度上的要求,使得现象学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工作往往只将胡塞尔、海德格尔等所代表的现象学哲学作为一种阅读和思考的背景,且将这一庞大的思想资源归于纯粹哲学的范畴而束之高阁。对于社会学来说,现象学自身仿佛成为不切实际的"临空蹈虚式"的哲学的例证,社会学对于现象学最好的态度,也不过是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15.
《孔学堂》2015,(4)
从现象学看阳明心学,可以发现阳明心学与现象学尽管相隔遥远,但其"心即理"的论说依然充满了现象学的意味,其"为己之学"俨然是一种主体哲学。虽然阳明心学的立足点在伦理实践上,但它的"心学"建构却是围绕着主体的意向性来进行的。阳明心学关于"良知"和"致良知"的陈述,以及"知行合一"的定义,无疑是饱含了现象学意义上的意向性诠释,即展示出了阳明心学所具有的主体性向度。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主义哲学家、知觉现象学的创始人梅洛-庞蒂(Merleau-Ponty, Maurice),在法国与著名哲学家萨特、加缪等人齐名.他以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基础,适应当时法国资产阶级哲学的需要,创立了"知觉现象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法国社会产生过相当广泛的影响.法共有影响的哲学家R.加罗第在五十年代曾说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理论"是  相似文献   

17.
<正> 80年代后期以来,哲学界日益重视精神现象学的研究,为纪念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出版18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王树人著的《历史的哲学反思》,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萧焜焘著的《精神世界掠影》,有些学者还提出了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现象学或精神学的倡议。然而,完整、  相似文献   

18.
内化的人学本体论演进逻辑新探索读《现象学的使命》任平翻阅涂成林的《现象学的使命》一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版),总觉得似有春风扑面,使人耳目一新。譬如,“西方哲学的所谓近代认识论哲学阶段,实际上不过是向人心内化了的ontology”——单是这...  相似文献   

19.
<正>现象学还原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中的最重要的哲学方法。本文的题目并不暗示着维特根斯坦和胡塞尔有着同一种哲学(事实上他们的哲学道路非常的不同)。但是,现象学方法如果仅仅被理解为一种纯粹的方法而不连系于某种具体的理论的话,它似乎恰好表明了历史上种种最重要的哲学的一种共同普遍性质,这就是,哲学最根本的工作是对观念系统(这些观念作为对全部现象的理解)的改革,这种改革集中表现为重新寻找哲学出发点,表现为对作为一切的基础的绝对无可置疑的原则的寻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的还原实质上总是现象学还原,或者说,现象学还原并不局限于胡塞尔的现象学,而是哲学还原的普遍形式。在本文中,我将分析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还原的方法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哲学结构,还将论证维特根斯坦所寻找的哲学出发点相对而言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就证明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还原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的思想转向一直是学界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存在的真取代存在的意义使海德格尔的思想转向成为可能,同时也构成了这一转向的关键.以存在的真取代存在的意义,使得海德格尔在转向之后不再从此在出发来言说存在,而是直接面向存在本身.海德格尔对非真的研究表明,非真相对于此在的真是更为源始的现象,同时也就是更为源始的真.海德格尔转向之后所推进的现象学也就不再是显现、展开的现象学,而是遮蔽与隐匿的现象学,是不显现者的现象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