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坦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
我国四千年的文明历史,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我们说中国具有丰富美学遗产,主要是由两方面来考虑的。从一般意义上讲,每一件历史上真正的艺术作品都这样或那样地流露着某种美学思想、观点,就是文献以前的原始陶器上面的花纹线条,也无不凝聚了原始人类通过劳动将其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张本楠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3)
一、见者觉寒——美感中的感觉;二、意悦而情抒——美感中的愉悦;三、闻者莫不流涕——美感中的感动及悲;四、乐者闻之则喜——美感中的心境;五、人情之所不能免也——美感原因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张德锤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59-61
中国园林的发展演变,经历了由大变小的过程,这也是“自然天成” 的美学原则形成的过程。到了清代追求质朴自然成为时尚。康熙乾隆构建避暑山庄的万树园时,运用了因势造园的法则。在处理万树园与周围景观关系时,运用了虚实相生和自然过渡的方法,构筑了一幅天然的画图。 相似文献
4.
李胜利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本文介绍中国气论哲学的基本内容(气本、气化、气感)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思维模式的影响,并探讨气论由哲学转向美学并逐步确立其体系的过程。作者概述气论哲学对中国古典美学体系的总体影响。气本(以虚无为本)、气化(阴阳交感)、气感(不思而动)直接影响到美学中以气为美、崇虚尚意、天人合一、同气相动以及以阴柔阳刚区分美的类型等基本观点,并以此与百方美学相区别。 相似文献
5.
6.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得意忘言:中国古典美学轴线傅舟一、得意志言本义发微“得意志言”语出《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这段话的意思就字面而言,似说人运用筌蹄言等工具,发挥筌蹄言的功... 相似文献
7.
杨春时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32-38
西方美学是时间性美学,而中国美学是空间性美学;中国哲学不是时间性的——“天不变道亦不变”,而是空间性的,这个空间是天人合一的世界,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气,气流动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天人感应,仁民爱物。西方美学通过审美理解消除时间距离而达到自由,因此是理解论美学;中国美学认为审美是空间性的活动,通过审美同情(感兴论)超越空间距离,达到人与自然的契合(情景交融)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美善相乐),因此中国空间美学是异于西方的同情论美学。在西方后现代主义重返空间性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空间美学为世界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也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可望在存在的主体间性和超越性基础上,确立审美超越现实时间和现实空间的性质,消弭时间和空间的分裂,使理解与同情无别,达到审美的自由境界。重建时空一体的美学,才是中国美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赵慧平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2):56-59
和谐为美是中华民族美学传统中的核心意识。它与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人生观密切相关。基于中华民族的独特的“天人合一”观念而形成的以和谐为美的美学思想 ,在先秦时期即已成为流行的思想 ,经过儒、道两家在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两个方向的发展以及两个方向相互之间的互补与整合 ,并经过历代的文艺实践与理论总结 ,形成了中华民族鲜明的以和谐为美的美学传统 相似文献
9.
一为了使中国古典美学研究日趋科学化,就必然建立古典美学范畴的网络系统。美学范畴体系是美学史的界碑,是美学思想逻辑链条上的环节,是美学整体网络上的纽结,铭刻着人们走向美学王国的足迹。但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显著特征是具有模糊性。其表现是,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均显现出不确定性与不清晰性,外延的广阔性与内涵的丰富性并存,不符合形式逻辑内涵与外延成反比的规定,是由朦胧性、动态性、具象性、多义 相似文献
10.
毛宣国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
近些年,《周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热点。“《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各种学术思想皆“援《易》以为说”(同上),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也不例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周易》美学思想实质和作为中国美学重要起点的价值已为人们所充分认识。本文主要选择《周易)中几个重要范畴概念,如“阴阳”、“象”、“生”、“险”、“丽”、“简”等,从《周易》与中国古典美学关系上,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对人们深入认识和研究《周易》美学思想有所裨益。 一、阴阳:中国古代美学思维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咏物诗歌的美学性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新林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
从屈原的《橘颂》算起,中国古典咏物诗歌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在此漫长曲折的发育历程中,这种诗体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性格。从横向看,它有三种类型,即托喻的感兴的和象征的;从纵向看,它又有三个发育时期,先秦至六朝为形成期,唐代为发展期,宋代为成熟期。当然,中国古典咏物诗歌美学性格的发育并不是自行完成的,说到底,它只是我们 相似文献
12.
郑艳艳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3)
女性不仅受到人们的赞美和热爱,中国古典诗歌美学还渗透着强烈的女性意识,本文从其心理机制:文人士大夫的恋女情结;诗教理论:“温柔敦厚”的诗教、审美主客体的女性色彩;外在表现:阴柔之美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深受道禅影响的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13.
陆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93-100
中国南北古典园林的造园形式和表现有着自己独特之处,论文就环境特征、文化特征、空间特征、性格特征、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私家园林之间美学特征之异同。 相似文献
14.
张泽鸿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116-122
中国古代哲学有重视心灵体验、追求内在超越的精神取向,使得"妙悟"突破禅宗悟道法则而逐渐衍化为古典审美体验与艺术批评的重要范畴。妙悟是一种出自心源的体验活动,是一种超逻辑、非对象性又极具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妙悟体验与境界超越是分不开的。妙悟既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智慧思维,也体现了古代精英文化的审美创造精神。今天重提妙悟智慧,意在将古代文人士大夫精英化的艺术思维与大众所需要的审美趣味及价值标准结合起来,从而构建一种科学融通、能为当代中国美学所接纳和吸收的系统学说。应当在科学与人文两个维度展开对妙悟思想的重新研究,使其重新焕发生机,成为未来世界美学建构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亭、廊、桥、榭、舫等主要构筑物无不具备各自的美学特征,形成了丰富的美的景观,其美学价值、哲理内涵极具研究价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主要表现了飞动之美、空间之美和诗情画意之美等主要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徐向阳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13-116
肇始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美学思想中贯穿着气化流行、阴阳和合,达到物我一体、感情与形式相统一的目的。中国哲学尚礼、至美的人文理想,对中国古典建筑、园林的营造影响全面而深刻。中国古建筑、园林是群落美、景观美与人格美的统一,儒释道多元文化交融,道德礼制、天人合德观念构成了中国古典建筑、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莉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1):75-77
中国古典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社会的建设则是当代中国建设的主题,此二者一古一今,一学术一实践,然二者却又是一脉相承,前后相依。中国古典美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而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又促使中国古典美学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兰芝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4):13-18
2 0世纪中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呈渐趋加强的态势。到世纪末 ,可以说已蔚成风气。研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当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积极成果 ,以创造我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姜小卫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2(3):146-149
卡夫卡的小说始终以揭示、探索人类内在心灵世界为旨归 ,以注重本质、艺术化地再现精神真实为小说艺术的最高目标。这一切皆源于作者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注 ,对于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思索和对生命本质的追问。他以不朽的文学作品向欧洲传统的文学观念发出了挑战和冲击 ,引发了一场小说美学上的巨大变革 ,对 2 0世纪西方文学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