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2002年5月24日,杨志玖教授归真了,当我得知这一消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杨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一生清苦,勤奋治学,在蒙元史、隋唐史、元代回族史、土地制度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其中蒙元史、元代回族史研究及马可·波罗来华问题研究方面是杨先生倾注心血最多、成绩最大的领域,也奠定了他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志玖教授(1915-2002),回族,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史学诸多领域颇有建树,特别是对元代回族史和<马可波罗游记>的研究倾注了更多的心血,成果卓著,为中外史学界所称道.他为人正直坚毅,一生求知好学,诲人不倦,奖掖后进;对母族赤诚敬重,鼎力支持回族期刊,推动回族史学科建设,尽到了一个回族学人的天职.  相似文献   

3.
元代回族史研究的开拓者──杨志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志玖先生在南开大学执教57年余,是当代回族著名学者,在蒙元史、隋唐史、元代回族史、土地制度史研究方百均有世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杨志玖教授是享誉国内外史坛的史学家,山东淄博人,1915年生,回族。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另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名誉会长、蒙古史学会理事、隋唐史学会顾问、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顾问、中国历史大辞典编委会主编等学术兼职。著有《隋唐五代史纲要》、《元史三论》、《马可波罗在中国》等,发表论文近200篇,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卷》、《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讨论集》。即将出版的著作有《元代回族史稿》、《陋室文存》、《马可波罗在中国》(英文版)等。杨先生的学术研究涉及蒙元史、隋唐史、回族史、中西…  相似文献   

5.
南开大学举行杨志玖教授八十华诞庆祝会1994年10月8日,在天津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举行了“杨志玖教授八十华诞及从事教学科研五十五周年庆祝会”,天津市委有关负责同志、南开大学负责同志到会表示祝贺。领导同志高度赞扬了杨先生的为人和学问,认为他不仅是属...  相似文献   

6.
马娟 《回族研究》2005,(3):54-58
三年前,著名历史学家杨志玖先生永远地离我们而去。当时我还在南京求学,5月24日特木勒师兄告诉我:杨先生走了。那一刻,我愣在了南大校园的树阴下,久久没有回过神来。那年8月,南京将举办“元史国际研讨会”,我一直期盼在会议上目睹杨先生的风采。没料到,我的这个愿望在初夏的5月永远地破灭了。说来也巧,2003年9月我又负笈北上,来到杨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南开园继续学习。更巧的是,我的合作导师就是杨先生的弟子、著名元史专家李治安教授。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老师常常会给我们讲起杨先生的道德文章、治史方法,使得我在先生离去的日子里仍能感受…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杨志玖教授(1915—2002)九十诞辰,逝世3周年。杨志玖生前是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历史大辞典》总主编、《历史教学》编委会主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和中国回族学会顾问等职。还曾是天津市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和常委。作者在南开大学学习、工作时,虽不曾在历史系,但因为同属回族,对深受师生赞誉的杨先生特别关注和敬佩。2000年前后因为编撰《回族杰出人物》一书,多次亲受先生的教诲。杨先生虽早已离开人世,但他深厚的回族感情、诚恳的待人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我国著名回族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白寿彝先生于2000年3月21日23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白寿彝教授1909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一生致力于史学工作,撰有《中国交通史》、《回民起义》、《中国伊斯兰存稿》、《中国史学》、《中国通史纲要》等著作,曾承担大型《中国通史》和《中国史学史》的研究编写任务,在民族史、民族理论、史学史、中国交通史、历史教育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对中国通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著名回族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逝世  相似文献   

9.
杨志玖老先生,回族。现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历史大辞典》主编、《历史教学》副主编。杨老先生平生致力隋唐史、元史、回族史、中西交通史,中国土地制度史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著作甚多,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应本刊邀请,杨老先生撰写《元代回族史稿》,全书初步拟订有绪言和正文10章,即:回回一词的起源和演变,回回人的东来和分布,回回人的社会地位,回回人与元代政治,回回人的经济活动,回回人在文化上的贡献,回回人的华化及其成就,回回人的社会生活,回回人与各族人的关系、结语。以上各章由杨老先生陆续撰写,本刊陆续发表,请读者注意收读。全书完稿之后,争取单印成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略论白寿彝先生对《史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我国回族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史记》研究成就全面考察的基础上 ,结合 2 0世纪 50至80年代中国史学发展的实际 ,论述了白先生《史记》研究的特点。认为注重贯通性的探讨 ,注重司马迁及《史记》思想性的研究 ,注意运用马列理论分析和研究司马迁及《史记》 ,是白先生《史记》研究的突出特征。《史记》研究既是白先生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领域 ,也是他将中国史学史学科推向深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回族学研究的思考,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作为回族学研究者共同讨论的问题,以唤起学界同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回族服饰文化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元、明以来 ,回族的服饰在不断变化 ,但其中的宗教基因却保留不变。它既表现出华夏民族的文化传承 ,又涵盖着伊斯兰宗教文化的教义、教规与伦理道德 ,在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独树一帜 ,为具有美观、端庄、俭朴等特色且表现出民族心理及审美观念的服饰文化。回族服饰文化是宗教礼仪服饰文化与世俗服饰文化的有机结合 ,体现着回族人民的智慧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亦剌思、阿都儿火者等人为例,探讨明朝对入附的撒马儿罕回回的安置及这些入附人员在明政府中的作用。入附明朝的撒马儿罕回回人有十多批,明廷多将他们安置在南京、北京、甘州等地。这些入附的回回人大体上享有与故元归附人员同等的待遇。他们与西域其他各地入附的回回人一道成为明代回回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陕锦风 《西北民族研究》2012,(2):137-143,136
回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回族文化又都具有所在区域的地方特色。福建泉州回族与西北回族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图对福建泉州回族与西北回族作一比较,并对泉州回族汉化的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回回社会中有着相当影响力的《月华》杂志的研究分析,力证当时的回回穆斯林知识分子将"爱国心与民族主义"融入到回回社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碑刻历来是我国民族研究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因此 ,收集碑文是我国民族研究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我国各地的回族一般都拥有大量的碑记、碑刻。这些碑记、碑刻在我国回族和伊斯兰历史的研究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是回族和伊斯兰史研究最重要的史料。本文根据大量的调查 ,对广西回族石刻碑文作了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东干族是指19世纪移居到中亚地区的中国西北陕甘宁回民及其后裔,亦称中亚回族。他们在130年前远离祖国之时,将西北地区的"花儿"民歌也带到了中亚地区。在苏联集体农庄时代,"花儿"民歌曾盛行于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回族聚居农庄,其知名歌手至今健在。苏联时期的东干语文献中也收录有"花儿"民歌。中亚回族传承了中国西北回族唱"花儿"民歌的民俗文化。在海外回族中流传的"花儿"民歌资料,是中国"花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应加以研究、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云南回族向东南亚的迁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继德 《回族研究》2003,78(2):36-46
约从明末清初开始,由于战争、起义及逃避政治改革等诸多原因,云南回族穆斯林曾先后多次由开辟已久的西南丝路通道迁入缅甸、泰国北部等地,并进而形成两个定居境外的回族穆斯林派生族群———"潘塞人"和"秦和人"穆斯林。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人类学、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潘塞人"、"秦和人"的迁徙历史、社会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综合考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云南回族迁徙东南亚的历史脉络,为回族学跨境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元代东传的火不思、兴隆笙、七十二弦琵琶等阿拉伯-伊斯兰乐器进行了详细考述,并论述了东来回回艺人在华的活动及回回乐曲的传播与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一个学者最好的纪念就是对他学术心路的追忆、对其作品的肯定和对其衣钵的传承,这应当是我们作为研究者的一种追求和共识。2019年8月29日,著名回族史学家杨怀中先生走完了他的一生,于一个以学术为志向的学者而言,肉体的生命结束了,但学术生命没有终止,先生身前所著的学术著作、学术遗产和为学之风,会因后来者的阅读和传承而得以延续。文章以杨怀中先生的《回族史散论》为切入点,回顾杨先生的系列著作,梳理杨先生的学术心路、学术遗产和为学之风,以期在先生学术著作和为学之风的勉励中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