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涛 《社区》2005,(14):26-27
“我们的工资很少,都还不到最低工资标准,这样的工作没办法做好。”——L社区一位居委会工作人员“居委会是我们‘自己的组织’吗?有了纠纷,找他们也没用。”——L社区的一位社区居民“社区图书室的书又旧,价值又小,还不如不去。”——L社区的一位社区居民“我们的工作与居委会无关,我们自己做自己的工作,不和居委会打交道。”——L社区物业管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L社区是武汉市的一个普通社区,也是我们这次社区个案调查的对象。与其他社区一样,L社区有5名居委会干部,主任1人,2名委员分管治安和计划生育,另外2名是由街道委派,分管社保和…  相似文献   

2.
李保 《社区》2014,(25):43-43
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建设街道的沿河社区,尽管破旧的房屋被火车站服装商贸圈摩天大楼紧紧包围,社区里也没有漂亮的花园,但朴素整洁、秩序井然的社区里时常传出老人们欢乐的笑声。因为在这个简陋的社区里,487名老人有一个共同的儿子一沿河社区居委会书记、主任曾江华。8年来的真诚付出,让他成为了社区487名老人心中的“崽伢仔”。  相似文献   

3.
“干这个工作,很多人不理解,一些人也打心眼里看不起你,但我还是很愿意做,这样能为居民办点实事。”40岁出头的郭斌面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很坦然。其实,在普通人眼里,郭斌可算是一个“官”,只不过他没有任何行政级别,不享受公务员待遇。可是,他干的工作,却与城市里每一位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如下岗人员再就业、小区治安及环境卫生、民事纠纷调解,等等。“我们在社区工作,主要靠的是说服和协调。”郭斌这样解释自己工作的性质。郭斌是北京市西城区北头条社区居委会主任。按照居委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委会是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这个组织的成员…  相似文献   

4.
李艳军 《社区》2013,(19):25-25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楼街道西北村社区有一位“礼物奶奶”——每年儿童节都会给社区的孩子们送去新衣服。“礼物奶奶”邢威敏是一位花甲老人,从2008年起,她委托居委会帮忙在社区内外寻找捐助对象。  相似文献   

5.
逝者:邵怀安性别:男籍贯:北京享年:70岁4月7日,在北京文慧北园1号楼旁的小理发店里,老理发师邵怀安老人倒下了。没人说得清他是什么时候倒下的。一位常来理发的居民回忆:那天他去理发,推门进去叫了半天邵大爷,没人应。仔细一看,邵大爷倒在地上,已经没了气息。邵大爷的女婿李先生告之,老人死于心脏病突发。从丰台骑车到海淀开工得知邵大爷离世的消息,许多光顾过他理发店的社区居民纷纷表示“:再也找不到邵大爷这样人品好而且技术又全面的理发师了。”邵大爷是原海淀服务局的国营理发师兼锅炉工。工作地点就在文慧北园社区,退休之后他闲不住,…  相似文献   

6.
周立  杨炳珑 《社区》2011,(13):20-20
“全区每个社区建立一个楼栋庭院自治理事会,志愿为楼栋庭院的居民服务,组织居民参加社区居委会开展的多项活动,并向社区居委会反映楼栋庭院居民的诉求和建议;每个街道分别建立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社区老人提供良好的养老服务……这些是我们东湖区点探索。”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社区》2006,(11)
期待更多老人享受免费理发日前,北京市和平街樱花园社区的100余位老年人收到了一份礼物——一张专业发廊的免费理发卡。这些老年人每周二、四下午2时以前,只要持卡到小区内的美发中心,就可享受免费理发服务。理发对一般人而言,不过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却并非轻轻松松就能解决的事。不少老人总觉得理发太贵,舍不得花那份钱。有的老人甚至一年才理一次发,平时就算儿女主动出钱为他们去理发,有的老人也因路途远或出行困难而放弃。那些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生活贫困的老人理发就更不要说了。因此,像樱花园社区的小区理发店…  相似文献   

8.
惠卿 《社区》2012,(13):28-28
安徽某市一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辖区内有居民家庭5000多户,其中退休人员1500多人。由于辖区远离市区,居民们每天要到市图书馆阅览室阅读报刊,需要转几路车,交通十分不便,社区里的退休人员更是期盼居委会能办个活动室,以满足老人们阅读报刊的需求。 某日的一天上午,社区里的几位老人正在居委会门口附近下棋,忽然被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喊进了社区,说是有特别任务。老人们进去一看,原来居委会真的腾出一间大房子,供老人们打牌、下棋等活动用。房间里灯光明亮、桌椅齐全,这让老人们异常欣喜。可是老人们的快乐享受,只有很短暂的三天时间。之后,这间活动室就闭门谢客、仍恢复原先办公的模样了。老人们事后得知,  相似文献   

9.
王锡才  陈茹 《社区》2003,(16):21-21
在钱江三桥南岸的杭州市西兴镇水电社区,每逢早晨或黄昏,总可以看到一群群老人在做健身操、打太极拳、舞木兰扇、练习唱歌、玩健身器……在优美的旋律里,在爽朗的笑声中,享受着健康和愉悦。被大家誉为贴心的社区,快乐的家园。水电社区共有480多位老人,占人口总数的13.5%。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十分重视老龄工作,自2001年社区成立以来,社区以“星光计划”为依托,以“立足社区,服务老人”为宗旨,开展了一系列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党总支书记、社区主任张传林常说:“老年人把美好的时光献给了社会,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今天您善待老人,明天…  相似文献   

10.
朱珉迕  陆一波  缪毅容 《社区》2012,(13):32-32
她们在居委会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0多年,是不折不扣的社区“老人”。然而,城市在发展,社区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甚至格局都发生了变化,她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样是做居委会干部,搬到浦江世博家园的陈建萍明显感到,自己比过去“累多了”。 2000年起,陈建萍在上海市黄浦区董家渡街道当居委会干部,那时居委会有10多人,一人负责一个条线,工作不算太繁杂。2006年8月,她应聘成为世博家园五居委会的书记兼主任时,共事的只有1人;居委会的10余项条线工作和各种社区事务,就由她俩一肩挑。  相似文献   

11.
张丽萍  袁宝华 《社区》2013,(24):25-25
社区照顾具有就地就近、邻里互助的基本功用,如何将临时性的儿童照顾,纳入到社区一一家门口照顾的范畴内,是很多家长的期望,也是社区居委会如何以民所需、拓展好社区服务的一个新课题。从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能上讲,并没有强行规定其要提供临时托管小孩子的服务,但对于家长的需求,社区居委会有拓展服务的义务和责任。类似“课余学校”这样的儿童照顾服务,有不少社区在做,但也有的坚持不好,其中既有居委会服务人力不足的原因,也有社区难以担责的困扰。从长远看,对小孩的“社区照顾”也应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2.
徐云 《社区》2010,(28):12-13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有这样一个小区,在居委会引领下,居民自发成立了“阿婆茶室”、花迷俱乐部、“粽子球”文化团队等自助自理型的群众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些自治团队在社区中倡导尊老敬老、相互关爱等优良传统,并在社区治安、社区绿化、社区事务信息发布、居民家庭事务协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市“居委会自治家园示范点”之一的红枫苑小区就是这样一个“大家庭”。  相似文献   

13.
李西岭 《社区》2002,(1):24-25
最近一个时期,在古城西安,有一位极其普通的社区居委会主任,她因舍弃小家顾大家、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欣然提笔批示:“要大力宣传像她这样社区干部的先进事迹,推动社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她就是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文艺路街道环南路社区居委会主任邓菊梅。  相似文献   

14.
《华人时刊》2007,(3):83-83
南京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青年文明号美发服务队走进社区,免费为社区居民服务,所到之处,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被社区居民称为“和谐使者”。服务队是第一次走进止马营社区,拉起了醒目的免费服务的横幅,来自恒友、阿玲、天韵发型店的年青小伙子们走到居民面前主动邀请。他们的热情服务让居民们赞叹不已。天韵发型的小腾在给一位张老太太理发时,怕老年人着急,边剪边劝,慢慢剪才能剪得好。恒友发型的小彭主动请缨要给84岁的教育工作者杨慧君老人理发,小  相似文献   

15.
《新天地》2007,(1)
王文英是北京展览路的“老街道”,对居民工作有深厚的感情。退休后,她仍热心为街坊邻居们排忧解堆。后来,年届70的她干脆当起了小区里的“义务理发师”当“义务理发师”缘于为一位老人理发。那是2004年6月,老王听说有位住在新街口的老人,  相似文献   

16.
王昌伦 《社区》2002,(7):22-23
如何在街道新型社区做好对老年人的服务?日前,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街道芙蓉里社区做到了便老服务“十不出院”。根据“老有所养,残有所助,孤有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帮,困有所济”的宗旨,海淀街道开展了一系列便民便老服务工作,逐步形成了“高起点、专业化、一条龙”服务的新格局,在芙蓉里等一批社区服务中心做到了便老服务“十不出院”。这“十不出院”是:①看病就医不出院,社区服务中心有医疗服务站,看病打针拿药不用出小区;②托老服务不出院,小区办有托老所,孤寡老人有人管;③做衣理发不出院,小区办有服装裁剪和理发服务点,可以就近做衣理发;…  相似文献   

17.
李旦 《社区》2013,(3):23
不少高龄和残疾老人由于行动不便,理发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难题。浙江省宁波市红联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现年68岁的赵冬香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组织4个老年姐妹成立了一个公益志愿型的社会组织——"香香爱心理发小组",专门为社区里的老弱病残人群设摊或上门提供免费理发服务。  相似文献   

18.
《社区》2008,(19)
某一天早晨,我在《新闻线索》的"市民热线"栏目中听到,有一位老人激动地说:"最近,我们小区开办了小饭桌。我们这些孤寡老人不用买菜做饭就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了!"随后,热线记者拨通了老人所在小区的居委会电话询问具体情况。居委会负责人介绍:"建立小饭桌是为了方便社区里的独居老人,而价格只是力求保本。老人们觉得在这里吃饭很划算,所以很受欢迎。"据说这样的小饭桌还吸引了在小区附近工作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社区》2005,(10):3-3
别让公益活动变了味近些时,有个别健康咨询中心主动到社区居委会联系,为辖区老人组织“健康一日游”。最初承诺是免费去旅游,一听说是免费,社区居委会当然愿意“少花钱、多办事”。可是“健康一日游”后来却变了味,在活动中,这些所谓的健康咨询中心向老人们强行推销药品,骗老人买药。活动结束后,该中心的联系人也销声匿迹了。老人们投诉无门,社区只能背下这个“黑锅”。诚然,在社区资金、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商业单位伸出援助之手,协助居委会开展公益性活动,值得赞许。但是社区居委会在此过程中一定要负起审查的责任。在筹备此类活动之初,…  相似文献   

20.
黄贤云 《社区》2012,(30):48-48
“叮铃…”天津市大港油田春华居委会办公室响起一阵电话铃声,电话里传来一位熟悉的声音:“我是刘大爷,明天到你社区去,麻烦通知—下居民。”在大港油田各居民生活小区,只要提起“磨刀老头”刘大爷,无论是退休的大爷大妈,还是年轻的家庭主妇,没有不认识的,家里的剪刀、菜刀几乎都是刘师傅给义务磨的。他们个个都伸出大拇指称赞地说,“刘师傅啊,那是活雷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