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谦 《社区》2011,(28):1-1
本刊到访过这样一个新建小区,每栋楼门里的墙壁上,都有一个“楼门公共信息栏”,这里与别处不同的是,“公共信息”只占了很小的面积,大约在信鼠栏—端1/5的版面,贴有一些物业和居委会的通知,其余4/5都是在展示小区里孩子们的一些书画、手工作品,相当于孩子们的“作品园地”,鲜艳的颜色让楼道显得生气勃勃。公共信息栏周围的墙壁也很干净,看得出有人维护。  相似文献   

2.
李金清 《社区》2014,(27):42-42
随着北京市朝阳区部分住宅小区楼门文化的开展,楼门、楼道已经不仅仅是居民出入的必经之地,还成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课堂”,楼门文化丰富的内容越来越受到百姓青睐。  相似文献   

3.
邹乐 《百姓生活》2014,(3):23-23
“呦,这是进了谁家的大客厅啊?”推开北京通州区玉桥南里南社区景馨家园一号楼一单元的大门,头次来参观的记者们都惊呼起来。“太热闹了!要是准住在这个楼门里,得多幸福啊!”楼道里没有了传统印象中的脏乱差,取而代之的是温馨的“全家福”、紧贴“时代特色”的居民自创画。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社区》2006,(9)
让“说事板”成为和谐社区的好帮手据《新京报》报道,北京通州区某社区在每个楼门一层都安装了一块“说事板”,并配备书写工具,居民们可以在上面书写意见和想法。一位居民为了自家干净,把狗放在楼道内养,邻居便将对他家  相似文献   

5.
苏捷  胡晓 《社区》2010,(1):15-16
今年70多岁的陈立华是北京市展览路街道北营房东里社区的一位楼门长,在这个岗位上的“工龄”已有19年。她习惯按照过去的叫法,称自己为“楼门组长”。“楼门组长身上没有什么光环,为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得到居民的认可,我们觉得很自豪。”陈立华说,做了楼门组长,她活得更精神、快乐、健康。在北京市西城区,像陈立华这样的楼门(院)长共有17736名,覆盖了全区148个社区17067个楼门(院),基本实现一“楼长”管理一楼门(院)。  相似文献   

6.
潘广义 《社区》2012,(31):11-11
社区干部分楼包片,各楼门院设立楼门院长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新时期社区建设中出现了困境,具体表现为“六难”:一是精神传达难。社区有事通知楼门院长只能张贴通知或通过召开楼门院长工作例会进行,遇到紧急情况就需要逐一打电话落实,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效果不好。二是问题汇报难。如果楼门院长对工作中发现的大小问题都到社区当面汇报,那么社区工作者们将会陷入繁重的接待工作中。三是作用发挥评价难。楼门院长作用发挥形不成完整的统计和分析。四是表彰奖励难。  相似文献   

7.
郑小云 《社区》2010,(34):20-21
楼道里的事务,大家商量着办;需要帮助了,只要拨通“楼道睦邻卡”的电话,就能享受相应的服务;如果楼道内有什么好人好事,“楼讯小报”很快就会出现相关“报道”……在浙江省常山县天马镇紫港小区37幢楼里,4个楼道、共40户人家,他们用善心和善举编织了许许多多和谐而又温馨的故事,让人感到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8.
编辑部纪事     
《社区》2008,(10):1-1
楼门组长工作的价值 近日收到读者张贵启寄给编辑部的来信。信中说,北京海淀区某街道下属一个社区的居委会在年底举行了年终工作总结表彰会,社区各楼门的100余名楼门组长出席会议,就在即将宣布开会前的两分钟,一名70多岁的楼门组长突发心脏病……尽管经过多种方式的抢救,她还是没有苏醒过来,最后由120急救车送走了。病故的楼门组长,是一位退休多年的职工,担任楼门组长近20余年,平时没有享受过社区的福利待遇,只是在年终时街道办事处根据社区的经济条件买点生活用品发给大家表示慰问。该社区居委会为了妥善办理她的后事,除了及时通知她原来的工作单位外,还向街道办事处作了《关于(楼门组长)有何待遇》的请示。最后得到的电话答复是:“病故在会场的楼门组长有何待遇没有上级文件规定,从人道的角度考虑,街道同意拿出500元,并购买一份水果作为慰问品,让居委会出面代表街道向其道属表示慰问。”  相似文献   

9.
谢佳君 《社区》2008,(1):18-18
2007年5月,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社区在辖区62号楼的一个单元试点创办了“计划生育楼道”。该楼道一楼缓步台处挂有一个用蓝布制成的“计划生育便民袋”,里面有免费发放的避孕药具、计划生育科普小手册。据悉,“计划生育楼道”创办后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0.
洪国英  王晓宪 《社区》2009,(16):46-46
无锡市惠山区金惠社区居委会是一个农村拆迁安置房集中居住小区,目前已有5534户15000人入住。2008年,针对该社区居民户数多、人员相对复杂、外来人口多、流动量大等状况,居委会推出了“法治楼道长”制度,首批任命的70位“法治楼道长”上岗。所有楼道长全部都造册建档,挂牌上岗。对于运作经费,社区和街道也给予了充足的保障。这些“法治楼道长”都是经群众推荐、  相似文献   

11.
李志东  李卫国 《社区》2010,(30):12-13
2009年8月16日中午12点30分,北京市延庆县香水园街道新兴东社区内香苑小区8号楼5单元楼门长谢大妈给居委会主任打来电话,反映该单元六楼601室的小胡家跑水了,水从屋里流到屋外四楼的楼道上。可是小胡前一天去东山她二妹家了,丈夫小王又远在山里教书,联系不上。谢大妈给物业办公室打电话,可没人接听,急得不知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孟国斐 《社区》2008,(4):26-27
一走进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望云社区美景新村12幢二单元,你就会发现原本灰白的墙面上竟“种”满了花花草草,再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幅幅精美的楼道墙报,吸引着人的眼球,使人们情不自禁地停下匆忙的脚步,驻足欣赏。再一看制作者,不是平常墙报上所标示的××社区,而是××家庭制作。这一帧帧精美的楼道墙报正是由居民制作的。望云社区居民自己动手制作的楼道墙报,  相似文献   

13.
刘颖 《社区》2005,(13):24-24
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三友里小区有这么一个“显眼”的楼门——10门,无论是楼里的卫生,还是楼外的垃圾道,都收拾得干净利索,楼道有宣传画、宣传栏,窗前摆着各式的鲜花,住在这儿的邻居们守望相助。在这里,楼长穆剑春是大家的“当家人”,看到每天进进出出的穆姨,大家总是感到亲切、踏实。穆姨住在10门208室,自担任楼长以来,她尽职尽责,任劳任怨,为楼里大家的事,操尽了心。在她的心中,早已把10门的事看作自家的事,把给大伙办事当作给家人办事。她总说,自己楼里的困难,能解决就别推给社区,我这个楼长就是要多替社区“消化”些小问题!穆姨和“美化…  相似文献   

14.
周立 《社区》2013,(28):1-1
大家生活在社区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狗没人拴,吓得小孩大哭,老人绕道而走,居民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踩在狗粪上,有时候甚至有狗在电梯里小便;车到处乱停,不但别的车辆很难通行,甚至连行人也无路可走;垃圾到处乱扔,楼道里、楼门旁、垃圾桶旁都可见居民随手扔的垃圾。为何社区会出现这样的乱象呢?一方面与一些社区居民的素质有关,缺乏起码的道德感;另一方面也与大家缺乏正义感有关,大家不想,甚至不敢去劝说或阻止这样的不良行为。不少人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相似文献   

15.
孟谦 《社区》2011,(19):1
本刊到访过这样一个新建小区,每栋楼门里的墙壁上,都有一个"楼门公共信息栏",这里与别处不同的是,"公共信息"只占了很小的面积,大约在信息栏一端1/5的版面,贴有一些物业和居委会的通知,其余4/5都是在展示小区里孩子们的一些书画、手工作品,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12,(28):16-16
为了方便居住在没有电梯的居民楼里的老年人上下楼,杭州天水街道在5个社区安装近700张“楼道老人休息椅”,并计划在10月底之前完成下辖全部7个社区1058张“楼道老人休息椅”的全覆盖安装。图为灯芯巷社区的老人蒋琳珠刚满载归来,  相似文献   

17.
纪轩 《老友》2021,(2):30-32
在北京市通州区玉桥东里社区,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每天忙忙碌碌,有时在小区里值班巡逻,有时在楼道上入户走访,有时在院子里教孩子们画画……他是这个小区40号楼的楼门长,是该楼80余户居民心中亲切的"老陈",是大家无论大事小情都愿意找来帮忙的"老大哥"。他叫陈发芳,来自江西,是一位有着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后随儿子一起来到北京.  相似文献   

18.
文静 《社区》2005,(23):15-17
“居民论坛”,通俗地说,就是将居民生活中的事拿到居民中去论说,说出个道理之后,大家照办。然而有谁知道,这个如今风靡全国的解决邻里问题的做法,竟出自武汉市江汉区的一场楼道风波。论坛缘起“楼道风波”1998年的时候,搬进拆迁还建楼——武汉市江汉区德兴村5号门栋的居民用旧物创造了一个楼道“奇迹”,用当地老居民的顺口溜来形容,进门“脱鞋子”,出门“提裤子”,上下楼梯“侧身子”。也就是说,从老城区搬来的居民,大都舍不得把旧东西扔掉,家里的地方又小,于是就想到了占领楼道空间。一开始只有几户在门口堆了一些旧东西,后来,效仿者紧随其…  相似文献   

19.
陈新建 《社区》2013,(22):20-20
6月27日,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政务中心主任、区党代表赵晓军特别高兴,因为他有了自己专门的工作室。当日,碑林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宏联亲自为他挂上了“中共西安市碑林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赵晓军党代表工作室”的牌匾。  相似文献   

20.
绘丹 《社区》2011,(18):53-53
新搬了家,和邻居们不熟悉。有时候,听到楼道里有脚步声,不等出去查看防盗门已经“咣当”一声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