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贵王大根 《社区》2015,(15):26-26
近年来,慈善事业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壮大,慈善救助工作逐步迈向多元化,志愿者义工服务工作也成了慈善公益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2009年湖北省宜城市慈善总会志愿者义工分会成立,如今志愿者义工分会已成立了4个大队,辖区各镇(办、区)慈善分会都建立了志愿者义工服务工作部,  相似文献   

2.
鲍运刚 《社区》2011,(33):31-32
上海市梅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围居民社区很多,居住比较集中,困难群众也比较多。去年底,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市文明办联手推进慈善“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楼组”,该中心慈善医疗义工队积极响应,开动脑筋,规划落实,把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切实推进慈善进社区、进楼组作为中心和义工队面临的一个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公平承担”,也就是说慈善不只是老板们的事情,慈善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事情。义工们凭一己之力尽了自己的义务。温州的企业家们,在这一点上,似乎也已经在起着带头作用,不仅是慈善榜单上的老板们如此,榜单下的老板和义工们,也做得很卖力。  相似文献   

4.
温说新语     
正法庭义工"上大学时,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工作之后,我一边工作一边当义工,感觉非常充实。"——法庭义工小陈"首批41名‘法庭义工’由温州市、区两级慈善总会义工队、温州乐扶基金会、苍南县德善天下公益服务中心、鹿城区律师协会等志愿服务组织及社会各界志愿者组成,他们当中有全国人大代表、在校学  相似文献   

5.
最近,潮州市湘桥区关工委在枫溪私营企业家吴树彬鼎力扶助下,联合潮州市阳光义工协会,举办了一场慈善义演,所得善款用以救助贫困生活动。这  相似文献   

6.
张敏 《老友》2013,(9):28-29
提起陈佩兰,人们都说她是"活雷锋"。几年来,这位年逾六旬,左腿肢残,有着菩萨心肠的"犟女人",用羸弱的身躯为1.2万人次的特困群众发放了价值220多万元的爱心物品。她现任职务是抚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市慈善爱心超市经理、市扶贫助残义工协会主任。  相似文献   

7.
黎光寿 《市民》2006,(4):54-56
志愿者:不仅仅在共青团旗下《市民》:据您所知,志愿者在中国是何时兴起的?丁元竹(以下简称“丁”):志愿者是英文Volunteer的中文译法,香港译为义工,台湾则译为志工。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多年。其核心精神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  相似文献   

8.
汤一民  吴义华  张华 《社区》2011,(19):39-40
义工在香港是普遍使用的词汇和很容易见到的行为,因为不论是港区特首还是普通职员,不论是企业老板还是被雇佣者,不论是娱乐明星还是大学教授等,都可能做义工。在香港义工局西园长者中心的义工实践,让笔者从亲身体验中升华了感性认识。很多人将香港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和谐的社区归功于义工的普遍存在和志愿精神的内在推动,  相似文献   

9.
深圳是全国第一个诞生义工组织的城市。在深圳,注册义工已达14万多名,最大的78岁,最小的只有14岁,平均年龄仅28岁,42%的市民参与过义工服务,91%的人愿意做义工,全市参加过义工服务的市民超过3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释了义工制度化是有效发掘义工辅助社会保障体系重要资源,并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指出了我国义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即缺少社会氛围、流于形式且有作秀之嫌疑;缺少资金支持;义工素质与水平有待提高;高尚的义工活动被滥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快立法步伐,使义工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增加投资;义工活动内容与形式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朱洪斌 《社区》2005,(20):25-26
目前,我国的社区义工是指志愿、无偿从事社区服务的人员。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管理机制,社区义工队伍稳定性不足,“形式化”现象十分普遍。因此,积极组建一支新型社区义工队伍十分必要。学生、居民、社会人士均可做义工“新型社区义工”是相对于“传统社区义工”而言的,传统社区义工队伍主要由社区居民组成,义工来源途径相对单一;新型社区义工队伍至少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来自于学校(中小学或高校)的学生义工;二是来自于本社区的居民义工;三是来自于社区外的广大社会义工。传统社区义工的招募主要依托社区居委会的组织;新型社区义工的招募将…  相似文献   

12.
韩冬 《社区》2004,(15):12-17
从1989年的一根电话线开始,深圳义工为社会服务了15年。在过去的15年里,义工联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现在,深圳已有近6万名注册义工,开办了19类30多个项目的义务服务,义工的工作范围也从深圳社区拓展到贵州、广西、山西的贫困山区,甚至走出国门到老挝、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义工服务。那么,深圳义工为什么这样火?义工这种服务社会的形式是如何被深圳市民接受,进而成为一项妇孺皆知、大众乐于参与的公益活动?义工活动的开展是否一帆风顺?这些恐怕只有深圳市的义工联和义工们自己才能说清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的义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内容和领域不断拓展,作为组织、管理、服务义工的各种类型义工组织也不断涌现.但现在义工组织的建设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展体系,没有健全的组织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吸引力,组织义工流动性较大,这些问题阻碍了义工组织的建设与发展.作为与义工服务息息相关的一个专业,社会工作在应对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时有一套独特的工作方法.站在社会工作的角度,运用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对新形势下义工组织的管理机制进行探讨,成为一种解决义工组织在发展中遇到问题的途径和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的深入,社会调控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行政全控式的社会整合模式呼唤着能适应社会转型格局的多元的公共治理机制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义工组织在政府治理社区、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本文结合我国义工发展的现状,对加强义工组织建设,构建和谐社区的理论问题初步探讨,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义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以社区为背景的义工研究是社区研究和社团(民间组织)研究视域内的新课题,而人类学在义工和志愿服务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相对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等学科而言还比较薄弱。本文选取一个典型社区,并通过对这一社区的田野调查,分析了义工群体的特征以及他们的活动和组织情况,尤其是对社区中的义工与服务对象、伙伴、家庭以及社区组织的互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本文认为社区义工服务是现代社区中多种资源要素与义工活动互动的动态过程,它可以弥补推进社区服务过程中过分强调物质层面建设而忽视精神层面建设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潘亮 《社区》2013,(4):59-59
据加拿大人力资源部201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14.4%的人口为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预计到2061年将会达到25.5%。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更需要义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笔者在加拿大留学时,就曾参加过为老年人做早餐的义工项目。该项目由非政府组织的义工机构发起,为了保证老人们吃得放心、健康,参加这项服务的义工必须是当地学习营养专业的大学生。服务地点就在城市社区中政府为生活困难老人提供的廉租房内,这些廉租房都配有食堂。学生们保证每周去一次,  相似文献   

17.
“义工”,也称志愿者,即指利用个人闲暇时间自愿为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人。成都理工大学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成立了义工服务组织,实行了“义工”学分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但还需进一步完善。美国高校的“义工”服务,其在服务态度上更多强调自愿性;在服务内容上更加强调专业优势;在义工组织建设上寻求建立稳定、有效的融资机制;在政府角色定位上,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并努力在全社会培育义工服务的社会氛围,这些为成都理工大学“义工”学分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英国慈善法中的公益性标准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性标准在英国慈善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体现了慈善的核心价值。现行英国慈善法中有两个关于公益性标准的基本原则,即慈善组织的公益性必须是可识别的、客观的;慈善组织的受益人必须是社会公众或社会公众的一部分。在英国慈善法中,慈善的公益性标准主要通过慈善组织发布公共利益报告和慈善委员会对公共利益进行评估的途径得到实现。借鉴英国慈善法中的公益性标准,我们应该通过完善慈善事业法规政策体系明确规定慈善组织的公益性标准,并设立专门监管机构负责公益性标准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张宝珠 《社区》2014,(22):16-17
“百姓义工”创建于2008年10月25日,是一支缘起于民间的群众性志愿者组织,2011年2月在上海市松江社团局正式注册。从最初单一的助老项目发展到目前拥有42个长期运作的品牌项目,“百姓义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蜕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志愿者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施舍的智慧     
刘军 《社区》2009,(11):26-26
2006年7月,我作为联合国义工服务组织(UNV)的一员,去南非做了半年的义工。7月的南非正处于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那些居无定所的穷人度过一年当中最难熬的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