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轻松一刻     
《社区》2013,(15):63-63
请客 小白兔请小老虎到家里吃饭。第一道菜,小白兔说:“来,吃青菜。”  相似文献   

2.
一菜待客     
在中国谁家请客都要准备一桌饭菜,要不怎麽叫请客呢?从没见过谁家请客就给客人准备一个莱或一锅汤的,否则就会让朋友骂作“小器鬼”。美国人就是这样的“小器鬼”。有一年圣诞节前夕,邻居美国朋友打来电话,说要过节了,请你们过来热闹一下,一起吃顿晚饭。天天做饭的我,心想今晚可以免去做饭的劳苦了,心里挺高兴。到了朋友家聊会儿天,饭食就准备好了。只见每人面前放的就是一碗浓浓的红色蔬莱汤,外加饼干和奶酪。我心里直纳闷,美国人请客就做这麽简单的饭菜?这也叫请客!光不说这汤的滋味如何,光这一碗汤在我看来也不能当一顿饭…  相似文献   

3.
日本人自称为“彻底的食鱼民族”。日本捕鱼量居世界前列,但每年还要大量从国外进口鱼虾,一年人均吃鱼约100多公斤,超过大米消耗量。日本人吃鱼有生、熟、干、腌等多种吃法,而以生鱼片最为名贵。国宴或平民请客以招待生鱼片为最高礼节。日本人称生鱼片为“沙西米”。一般的生鱼片,以鲣鱼、鲷鱼、鲆鱼、鲈鱼配制,最高档的生鱼片是金枪鱼生鱼片。开宴时,从一缸活鱼中现捞现杀,剥皮去刺,切成如纸的透明状薄片,端上餐桌,蘸着佐料细细咀嚼,滋味美不可言。日本国菜“生鱼片”@立军  相似文献   

4.
在古语法研究中,对于双宾结构的看法不尽一致.有的同志认为古汉语里能带双宾语的并不限于“赐、予、遗、语、告”等一类动词,一般的及物动词也可带有双宾语,把“(公)赐之食”和“(紾兄之臂而)夺之食”、“(不如早)为之所”和“(吾不忍)为之民也”等类型的句子看作是句式完全相同的双宾结构.有的同志认为“夺之食”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有个现象颇有点耐人寻味:但凡笃好文艺并有些成就的皇帝(包括一些没正式当上皇帝又几乎当上皇帝的),不仅政绩不佳,且大都弄得同破身亡“不得血食”。  相似文献   

6.
论"吃"对"食"的历时替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示现代汉语的“吃”义,文言一般用“食”。“”作为动词明确地表示“吃”义始于六朝,一般出现在较口语化的场合,当时使用还很不广泛。唐代即逐渐增多,但与“食”相比,仍处于弱势。至晚唐五代“”已在口语中替代“食”,并和原本表示口吃的“吃”混用。宋代以后,“”(吃)有了迅速发展,并且很快战胜了“食”,直至现代汉语中取而代之。从词汇史的角度考察,我们可大致描写出“吃”与“食”的历时替换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陈述 《北京纪事》2013,(8):20-2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吃”早巳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基本生活层面上升到了一种文化高度,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需要“吃得起”,而要“吃得好,吃得踏实,吃得安心”。  相似文献   

8.
春梅 《山西老年》2011,(1):54-55
坚持“四宜” 一宜粥食。“粥能益人,老年尤甚”,古代养生家多提倡冬晨喝热粥,民间就有冬至吃赤豆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五吃八宝粥的习俗。  相似文献   

9.
日本人喜欢吃面,而且喜欢站着吃面,为此,在全国各地都可以看到立食面店。目前立食面店已经成为日本一道独特的风景,而这种站着吃面的方式也成为日本特有的“快餐”。  相似文献   

10.
提起“八贤王”,熟悉中国传统戏曲的朋友大多不会陌生。他的形象活跃在许多以北宋初年政治为时代背景的戏曲故事中。他出身皇族却关心民间疾苦,以幽默诙谐的性格周旋于皇帝与朝臣之间,并往往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做忠臣的坚强后盾。而两把赐自先皇可“上打昏君,下惩奸臣”的金锏,更加彰显出他高贵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析元朝泛滥赐赉的痼疾舒炳麟关键词:元朝法律,官吏制度,贵族特权忽必烈建元后,借鉴金代制度,在以“藩邸旧臣”为核心的中原知识分子参议下,推行“汉法”,同时又部分地保留能充分保障蒙古贵族特权地位的种种制度。除给诸王后妃公主“食采分地”外,还对王公勋臣集团...  相似文献   

12.
办公室里,经理大声问,这个季度的餐厅轮值该谁了。章晓然面色黯淡地站起来,周围同事们噼里啪啦一阵鼓掌,说:“章晓然,请客请客。”  相似文献   

13.
我家养了一只大黄猫,长得又肥又壮,我赐它一外号—老馋。它到底有多肥?有多壮?这么给你说吧:我抱着它照了张相给大家看,都以为我和小虎仔合的影呢!它之所以这么肥壮,全是吃出来的成就—它的“怪”,也全在一个“吃”字上。在下这里给你献上它一天的用餐记录,也让你见识见识。  相似文献   

14.
谈“吃”     
本文试图通过对以“(?)”代“食”和以“吃” 代“(?)” 的分析来理解“吃”表示“把食物放入口中经咀嚼咽下”之义的出现原因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罗鸣 《中华魂》2014,(15):42-42
何谓“皇帝心理”?末代皇帝溥仪在“文革”期间“劳动改造”时曾对人说:“一个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他举例说:他当年做皇帝时,宫里有个姓黄的小太监,黄姓令他不爽,硬把人家改姓黑。由此观之,所谓“皇帝心理”,其实就是“独裁心理”。在封建制度下的皇帝,一言九鼎,至高无上,拥有“生杀予夺”的特权。一旦拥有这种特权,就很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独断专行的“皇帝心理”。有了这种“皇帝心理”,再经过人的“吹”“拍”“抬”“捧”,就越发肆无忌惮、狂妄至极。  相似文献   

16.
宋朝皇帝对官员的节日物质赏赐,是欢庆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日中,皇帝对官员赐服、赐宴、赐花,还赏赐不同的节令食物、用品,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饼、糕、粥、扇、桃符等都在赏赐之列,可谓赏赐内容丰富。皇帝对官员的物质赏赐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联络了君臣感情,亦体现了官员尊卑等级。节赏是政治行为,也折射出当时的国家财政状况。  相似文献   

17.
“赐姓”问题是先秦姓氏制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应将先秦文献中关于“赐姓”的史料分为两个阶段来谈,其一为氏族时代的“赐姓”,其二为周代的“赐姓”。氏族时代“赐姓”的实质是部落首长为新生氏族命以氏族名称,周代的“赐姓”是对氏族时代“赐姓”习俗的继承和保留,但此时已不是另外赐以新姓,而只是对被赐诸侯的原有之姓加以申命,以示政治上的承认。所谓“因生以赐姓”就是因被赐者原有的血缘族属而赐姓  相似文献   

18.
蒙元时期,皇帝(大汗)对汉族、女真、契丹等各族的赐名现象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他们或以赫赫战功、忠于朝廷,或特殊技能,亦或因某些外貌特征而被赐以各式蒙古名。与此同时,亦有纷纷改用蒙古名,或蒙汉名兼用的记载。可以说,这些非蒙古人受赐蒙古名和改称蒙古名构成了蒙元时期蒙古化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蒙古人、色目人的汉化一同构成了当时民族融合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提起罗西,所有跟足球有关的人都不陌生,他是响当当的中国“球迷皇帝”。初见罗西,一米八的个头,极富个性的外表,冷峻而执着的脸庞与“球迷皇帝”的称号,让我感觉他有点神秘,有点不能亲近,毕竟,“皇帝”是至高无上的。 当我再一次采访他时,“皇帝”却满面阳光,给了我一个热烈的“球迷式”的拥抱,还连声地抱怨刚刚吃一串冰糖葫芦,嗑坏了一颗牙齿。此时的罗西,毫不掩饰他脸上特有的喜怒哀乐。几个小时下来,我们已经混得溜熟。  相似文献   

20.
冯殿洲 《老友》2008,(2):62-62
一日三餐在于晨。几年前,有一些热心的保健专家,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就提出"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的忠告。随后,又有专家形象地说,早餐要吃皇帝饭,午餐要吃富人饭,晚餐要吃穷人饭。不过,我的早餐已步入营养多维型。专家提出"早餐要吃好"或"皇帝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