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 ,个人主义作为泊来的思潮备受争议 ,直到今天 ,对个人主义的评价仍然莫衷一是。本文回顾了个人主义产生的物质和思想根源 ,着重分析了个人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陷入困境的内在因素 ,不同意把中国革命所开启的从个人主义向集体主义的转向视为传统的简单回归 ,肯定了毛泽东所探索的普遍集体主义对中国近世精神世界的积极影响 ,同时也分析了其中传统集体主义的遗迹和局限。  相似文献   

2.
公共选择学派将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及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运用到政治学研究,拓展了研究的视野,促进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的再次融合.通过对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方法论集体主义、方法论个人主义与价值观个人主义的比较研究,可以更为清楚地认识方法论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优缺点,以及公共选择学派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嬉皮士文化是在美国20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一种反主流文化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它以无政府主义、自我享乐、主观主义、自我表现等形式来体现其个体主义精神实质,另一方面又在个人主义基础上力求形成整体意识,采取集体主义方式来对抗传统社会.因此,嬉皮士文化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复合体,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以近代西方国家的产生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证明了农村公社作为相对原始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同现代国家存在的根本性差别。研究明确生产组织形态和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论证村舍生产方式同集体主义之间的必然联系。通过比较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差异,论证个人主义同现代西方国家的天然契合性,同时也指明了地区环境对生产组织形态和社会形态变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都能够实现集体利益,但是显然二者的实现路径完全不同.而人类理性的局限性又决定了我们不是在完善的治理工具中选择哪个更好,而是在不完善的治理工具中选择哪个更合适,因此认识自身的缺陷从而规避工具自身的负面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厘清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交叉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集体利益实现的不同模式,希冀对全面认识个人主义、辩证分析集体主义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从个人主义向集体主义的皈依,一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现实主义在世纪之初的崛起,表明的正是一种集体主义宏大叙事时代的来临。然而,由于集体主义建构的视觉理性基石的影响,人们普遍陷入了失聪的困境之中,而且导致在对个体与个性话语的认识上存有严重误解。结果,集体主义在遏抑个人主义的同时,也一并遏抑了个性的可贵价值。  相似文献   

7.
胡孝四 《南方论刊》2006,1(10):61-6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价值观研究的核心问题。整体主义、个人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所倡导的集体主义都没有科学地解决这一问题,当前必须以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为依据,重构集体主义价值观。具体来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和社会(集体)互为价值主客体,每一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最高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社会(集体)要不断创造条件以实现上述目标,同时,个人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心智及道德潜能,为每一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和现象 ,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严重挑战 ,而利已主义、个人主义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却在一部分人中间不断滋生和蔓延。为此 ,我们要加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 ,揭露和批判利已主义、个人主义的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腐朽性和危害性 ,正确引导和调节人们的价值观 ,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报告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曲重要性出发,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插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涉及的方面很多,当前最主要的是提倡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从理论上弄清人生的价值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关系。有些人认为“市场经济就要拜金,拜金不拜权,认钱不认人,一切向钱看,把金钱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这种看法完全混淆了经济规律和道德规范的界限。抽象地鼓吹拜金比拜权进步是不对的。拜金主义是一种腐朽的人生观,它把人生的全部意义、目的和价值归结为追求金钱,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要反腐倡廉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拜金主义。在市场经济中,应该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个时期以来,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被当作过时的道德观, 受到种种非难. 《高校理论战线》1993年第4期刊登的魏高新同志写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伦理思考》(以下简称《思考》),就提出了下述观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集体主义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集体;个人主义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个人”.“ 多一点集体主义还是多一点个人主义,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 还提出:“社会主义不能只讲集体而无个人…, 其实像美国、西欧资本主义国  相似文献   

11.
中美文化的差异在于其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即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和中国的集体主义思想.处于中关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的文学也就集中反映了两种核心价值观的差异.这样的差异或源于中美对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概念的定义不同,或受到出于不同的历史渊源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从文学的视角阐述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表现对于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以及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大报告把“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适应的主人翁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下试从理论上阐述发扬集体主义思想,展开不同观点的讨论。 一、集体主义的必然性 集体主义是与个人主义相对立的。一般来说,集体主义指大公无私或先公后私,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是无产阶级的思想,这是由无产阶级的本质、人的本质决定的思想,是客观的、必然的,不是哪一位天才凭空想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立党为公,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必须是为公的。按照党章中关于党员条件和义务的要求,共产党员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人生观。因而必须确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是理所当然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担负起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因此,在党内坚持不懈地、积极正确地开展反对个人主义的教育和斗争,是党的建设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本位价值取向与社会行为取向的二维视角,可对农民行动逻辑的演变进行深入剖析。农民行动逻辑经历了从伦理本位的集体主义到国家本位的集体主义再到伦理本位的个人主义的演变过程。中国当代社会所出现的个人主义不是权利本位的个人主义,也不是自我中心式的个人主义,更不是唯我主义,而是伦理本位的个人主义。伦理本位的价值取向与个人主义的行为取向之间既存在相互融合的一面,也存在冲突,这取决于行动者对"私域"范围的界定是否一致。  相似文献   

15.
共产主义道德体系的一切原则,都必须贯穿于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始终,而不是只适用于某一阶段,集体主义原则当然也不例外。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在中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候,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似乎是“不现实”、“不明智”和“不切时宜”。所谓“不现实”,是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觉悟水平还低,个人主义还有很大市场,人们难于接受集体主义原则;所谓“不明智”,是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6.
集体主义是区别于抽象的整体主义和片面的个人主义的价值原则。它在与非集体主义的矛盾关系中获得规定性,也在与非集体主义的对比中显现出自己的特征。它作为价值原则,是由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的矛盾、可能价值与现实价值的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只有在理论上辩证地看待集体主义,才能在现实中坚持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17.
“80后”新生代的社会福利意识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方面区分并不明显,有学者把它归纳为混合式福利意识,即认同政府在福利供给中的主体角色,也认同个人的责任。反映出对普惠制福利制度与剩余式福利制度偏好的矛盾现象,“80后”新生代虽然认同个人责任,但在普惠制福利事务里,又希望国家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保障公民权利。“80后”新生代福利意识形态既沿袭我国集体主义中对国家和政府的依赖,又具有西方个人主义中独立、自主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个人主义经济价值观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方主流经济学为研究对象 ,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梳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从中找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资借鉴的经济价值观内容 ;二是集中揭示个人主义经济价值观的内在逻辑矛盾及其还原为市场经济实践时导致的三个视野黑洞 ;三是以区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类型的形式 ,具体分析个人主义经济价值观与集体主义的相容之处和冲突所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对集体与个人关系的认识,既不同于西方私有制条件下的个人主义,也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主义,更不能效仿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片面强调集体利益至上的做法。我们应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扬弃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当代集体主义原则认知中的两大迷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价值观的维度来看,市场经济并不等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亦是其内在的禀性和诉求;集体主义并不必然导致集权,抹杀个性,损害个人利益、价值和自由,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本质上是关于个性解放、个性发展和个性自由的学说。不了解这两点,就不懂得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原则存在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所在。现实中的两大认知迷思,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建设中否定集体主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