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度经济学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证实了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而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协调度是决定正式制度绩效和制度动态稳定性系数大小的关键变量之一,从而决定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水平。将中国正在进行的这场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开放,看作一种“强制性变迁型正式制度”;通过考察东西部非正式制度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与正式制度安排的不同兼容性和不同的制度运行效率,可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区域发展差距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供给抑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逆向激励”,催生了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探索。中国农村金融多元化在理论界、政府部门均已达成共识,国家农村金融改革也一直以此为目标。但在诸多目标函数前提下,以政府主导、渐进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要特征的改革缺乏系统性,相应的改革不配套,改革绩效有限。文章回顾了农村金融多元化制度变迁,分析了农村金融多元化改革深化需求以及农村金融多元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多元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实施的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使我国“税、会”的制度摩擦增大,加大了“税、会”制度协调的压力。本文通过“税、会”制度摩擦分析框架对各国“税、会”制度协调现状进行了国际比较,发现中国特有的制度环境使“税、会”制度摩擦成本较大,需要在新一轮税改中积极与会计准则协调来减少制度变迁成本;提出通过企业所得税制、流转税制与会计准则协调,减少我国经济制度变迁成本。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一个基于社会共识视角审视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为推进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与社会共识存在相互作用、动态演进关系,通过交易成本的负向效应,社会共识在制度变迁的“收益—成本”动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制度变迁引致的制度环境变化通过“个体认知—群体共识—社会共识”过程反作用于社会共识。另外,《土地管理法》修订(修正)历程表明,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社会共识经历了“匮乏—显化—强化”三个演化阶段,新发展阶段下,深化改革共识持续发酵。基于此,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应从事前、事中、事后环节逐步突破改革社会共识中存在的困局,凝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巩固制度改革思想基础;推动行动共识,破除制度改革利益藩篱;逐步形成一般化的制度共识,强化制度改革监督保障,为深化改革提供有利的共识基础。  相似文献   

5.
[提要]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调整,可以发现其内核实际上就是在个人与集体的天平“定盘星”上考量与抉择,以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以经济史的分析方法,基于土地所有制和所有权的理论视角,溯源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调整变迁的四个阶段,可以透析出三点改革启示:农地集体所有制要始终贯穿于整个改革过程;明晰农地赋权,保障农民土地合法权益;重视农地关系,发挥好政府规范和引导服务的主导作用。以史为鉴,有助于从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调整变迁中吸取有益的经验,规避弯路,正确处理好新一轮土地改革的个人与集体权益,校准个人与集体的天平“定盘星”,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方针的变迁过程深刻地说明现代教育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完善,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更受到中国文化的根本制约。我国教育方针的种种不足都与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着内在本质的联系。如果教育制度与其背后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不匹配,教育制度就难以高效地运行。中国文化的内核——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本质上规定了教育制度运行的绩效。  相似文献   

7.
宪法的发展大致呈现为文本变迁、观念更新和实践发展三个维度的互动、互构。我国的宪法文本几经修改,反映了党的治理理念和法治观念不断更新深化,也折射出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十八大以来,依宪治国的共识已然凝聚,符合国情和制度结构的宪法实施及合宪性审查模式正在探索中,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供了理论思考与实践积累。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全面推进,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类,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正在成为我国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从家庭农场的内涵与外延出发,通过追溯国营农场到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深入揭示了我国家庭农场产生与演变的内在逻辑,分析了家庭农场制度变迁的动因和条件,并总结了当代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特点与现状。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公平正义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公平正义思想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一大二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实行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主要奉行“一大二公”的公平正义思想。改革开放初期,人们追求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的公平正义。现在,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包含了“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公平正义思想。这显示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论科学发展观的法治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学发展观内在地包含着“以人为本”、“和谐”、“效益”、“公正自由”等思想。当代法治是一种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追求和谐、保障效益、体现公正自由价值的治国方略或手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也是当代法治的基本价值目标、理想追求、时代要求和目的归宿,二者密切相关并高度统一于当代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当代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累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改革与发展的伟大事业已形成共识。以人性论的视角探讨科学发展观即是对科学发展理论的开掘与补充,它对我们全面而且更深入地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使之更具有人性化的实践指导意义,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公共管理制度变迁的适切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变迁实即制度创新。在我国公共管理领域适用制度变迁理论在当前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促进公共管理绩效的提升。但在适用过程中,应注意“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与“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的辩证关系,促进“效率行政”向“民主行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改革开放40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研究表明,市场需求诱致性变迁与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协同发展、共同作用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农业机械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原因。展望未来,“增机减人”的趋势不可逆转,国家仍将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并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依循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思路,当前推进农机化发展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聚焦绿色发展,加强“两个融合”,强化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4.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变迁可以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妇女组织的制度变迁主要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在当时背景下有其合理因素,但是也受到统治者的偏好、有限理性和一致同意原则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变,在制度选择集合和制度服务需求两个方面导致了制度非均衡状态的出现,引起了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发生.因此,在新的制度环境下,探寻适合我国妇女组织发展的制度变迁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研究并解释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原因与绩效,能为我国今后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证基础。笔者在分析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环境约束下的利益集团博弈理论”,认为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是在制度环境的约束甚至主导下,利益集团为了内化外部利润而相互博弈,最终在某个利益集团的主导下达成博弈均衡的结果,并且以此作为分析框架解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经历的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迁过程。基于这一理论审视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笔者认为,集体土地的国有化和私有化在我国现行环境下都不具有可行性,维护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推动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才是符合制度环境,能够内化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外部利润和获得各利益集团一致同意的制度选择,是我国未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WTO与"后立法时代" 的中国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并分析了 WTO对中国法治进程尤其是对中国立法的影响 ,指出 WTO时代的中国立法应当走出“挑战——回应”的立法旧模式 ,向“回应——创新”的变法新模式变迁 ,以“变法”为契机推进制度创新及制度变迁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可持续性的立法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创造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三大法宝”——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审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历程,整个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材、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制度性突破,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多元评价、多样培养理念及其文化的构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仍需进一步改革:教学目标需重新定位,教学模式亟待进一步完善,教材面临新一轮革命,评价方式有待优化。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制度变迁过程中,“相对价格的变化”仍是其制度变迁的重要源泉,“强制性”与“诱致性”的混变构成其制度变迁的方式,“单一”到“多元”则是其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结构主义视角出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重要理论内容是风丰富,始终围绕着发展社会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两个核心。现在正在开展学习的“科学发展观”,在话语结构上体现出系统思维、开放性特征,是多维的、立体的结构。它把意识形态与社会发展完全融在了一起,在理论高度和科学表述上,都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间组织的兴起与发展——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组织生成的两种主要途径。文章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进行了制度经济学的阐释,并分析了当前民间组织制度变迁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我国民间组织制度变迁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