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凉山彝学在民族认同的推动下席卷整个区域,同时凉山的发展也促进了凉山彝学的蓬勃态势。从民族认同的角度可以发现整个凉山的彝学事业大发展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我国民族类学科的学科性质和设置现状进行分析,认为要加大对民族类学科的学科性质的研究,并对现有民族类学科的设置进行调整提出相关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增值、传承的创新性手段,也是诸多学者研究的主要领域。为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文章在CNKI数据库基础上,以2005至201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文献为范围,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社会评价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评估,提出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的结论与建议,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实践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和人类文化生态的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却面临现实发展困境。作为一种极具创造性的艺术媒介,动漫是保存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动漫传播尽管会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特性和独特韵味,带来本体性危机,但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无限创意空间,有益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动漫可以从精神主题、形象谱系和审美诉求三个方面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途径。动漫传播不仅可以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也会成为人们了解和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本。  相似文献   

5.
[摘要]数字化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手段和新契机。然而,我国目前非遗的六分法、八分法、十分法、十三分法和十六分法都存在些许不足,如分类多为单线索式、一级分类不完善、二级分类较为缺乏等问题,因此重构符合国家非遗申报评审程序和数字化技术标准的分类势在必行。结合联合国及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在非遗分类方面的《条例》范式及《公约》范式,本文提出了多层次分类的基本设想及可行性路径,以期解决目前我国分类体系建设与数字化传承的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摘要]民族地区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社会风险,既包括自然风险,也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这些风险的客观存在影响着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影响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社会风险的产生、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社会风险、社会稳定与社会保障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构建以社会保障为核心的民族地区社会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有助于政府履行促进民族平等与民族发展、管理民族地区社会风险、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公共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7.
[摘要]高等教育价值观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当今世界的发展特征、我国民族工作的时代主题和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育人为本、促进各族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是民族院校教育事业追求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侗族跨省区聚居的特点决定了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开发必须走三省区合作的道路。集三省区之力,在统一规划、布局的基础上,通过确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精品博物馆、倡导日常生活传承、培养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民间文化活动、民族文化进课堂等诸多形式,促进侗族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摘要]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民族关系的主要问题已经由民族平等问题过渡为民族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展望世界民族关系的未来趋势,民族间的不平衡将继续主导世界民族关系的发展态势。同时,恐怖主义、跨国界民族、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国家的民族整合能力等都将从某一方面影响着世界民族关系的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10.
[摘要]自18世纪后期开始,社会运动与民族国家相伴而生,并不断地突破民族国家的边界而发展为跨国社会运动。跨国社会运动在当代的勃兴与后冷战时期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紧密相关,并且对民族、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产生了相当的冲击和影响。一方面,当代跨国社会运动通过倡导世界公民权和“全球公民认同”而质疑和挑战了民族认同及民族国家忠诚的至高无上性,对民族和民族主义形成了冲击。另一方面,当代跨国社会运动已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民族国家在当代国际体系中的权威地位,这是由于当代跨国社会运动具有影响和监督民族国家政府的决策过程,督促和推动民族国家严格遵守国际制度的规范和规则等能力,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跨国社会运动还有相当的冲击民族国家政权的作用。当然,跨国社会运动对民族、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冲击和挑战也不应被过于夸大,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是需要予以关注和探索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摘要]交往交流交融是当代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大趋势,交往交流是实现民族交融的必由之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社会过程。贯彻民族平等原则、加快民族发展、增进国家(国族)认同和坚持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要求与保障。  相似文献   

12.
[摘要]农户经济合作对于联合捕捉市场信息、降低生产、流通成本、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乃至提高农村经济竞争优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凉山彝族自治州4个县12个乡镇388个农户的调查研究,揭示了农户合作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民族贫困地区,农户总体参与合作的程度高,成功率高,但参与正式合作的程度和成功率相对较低;参与非正式合作的对象选择主要囿于村落范围;非正式合作项目分项参与情况符合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高于学界预期。  相似文献   

13.
[摘要]加强民族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的重要方式和基础。民族高校很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的显性课程建设,但影响民族团结教育的因素早已突破课堂内的教学以及相关活动,隐形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民族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将显性的课堂教育和隐形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的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民族团结教育的隐性课程建设,民族团结教育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法国传统美食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美食背后体现了法国社会人文气息及其所代表的法兰西民族的生活态度,文章从组织保障、传播方式、社团组织、美食游、教育和科研部门配合、媒体宣传等方面对法国美食文化遗产传承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饮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信息空间理论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已逐渐成为保存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的发展趋势,但传统的数字化保护存在数字化形式简单、数字化传播和传承研究较少、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持等问题。为此,本文首先从信息空间理论的编码、抽象和扩散三个维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形态和特性进行分析;其次,探讨信息空间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难题,提出信息视角下的解决方法;最后,以土家族“撒叶儿嗬”舞蹈为例,开展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应用研究。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从不同维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进行规划指导,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6.
[摘要]民国时期,针对西康地区比较落后的文化教育状况,西康省各级政府从省主席刘文辉到基层官员都认识到了发展西康民族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减轻入学儿童家庭负担,实行强迫教育,制定发展民族教育计划,加强对民族教育的组织管理,加强对民族教育实行情况的督导与检查,建立督导制度。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行,促进了西康民族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小学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小学校和小学生的数量都有了较大的增长。同时,中学教育、师范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些还是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通过这些发展,从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的学校教育体系初步建立起来,为共和国建立后民族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前国内的学术期刊几乎都面临着生存发展的问题,其中有许多是共同面临的,诸如在现行体制下形成的种种问题,还有许多问题是因不同类型期刊所处环境造成的。作为民族高校综合类的学术期刊,除了国内的学术期刊共同面临的生存发展问题外,还受其研究学科在国内现状的制约,面临特殊的困难。笔者认为,目前民族高校综合类学术期刊的生存发展面临民族学学科研究发展迟缓、学术期刊体制改革滞后、机制设置合理性缺乏三方面的主要困境,以及由上述三方面综合形成的诸多需要思考甚至迫切改变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需要在国家体制改革中逐渐改变,有些则需要在国内学术期刊体制机制的调整中去解决,还有的则需要民族高校综合类的学术期刊自身配合高校的发展进行改革。学报界不应放弃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导向性和引领作用,加强学报自身的建设,主动克服困难、解决由自身机制和工作带来的问题,正视困境、冲出困境。  相似文献   

18.
民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认为,民族经济学应从民族学中分离出来,纳入经济学范围之内,并从创设初衷、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理论基础、未来发展五个方面论证了民族经济学的经济学学科性质.  相似文献   

19.
[摘要]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进行界定,通过对学科创新力的层次划分提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结构层次静态模型;在对创新的一般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学科创新力的形成机制动态模型;在综合上述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评价的可操作性提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三维结构评价模型。然后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三维结构评价模型为依据,提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的多层次评价方案,即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核心指标评价体系和单指标评价体系,根据不同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采用不同评价体系,从而形成多层次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摘要]当前,中国社会进入急剧变迁的转型时期。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呈现增强趋势。作为综合反映民族生存、发展和其自身特征的社会意识,民族意识反映出很强的排他性、依赖性、多层次性、动态性、阶级性、社会遗传性和群体过程性等特征。适度的民族意识有利于民族的发展,过强的民族意识则不利于国家、社会与本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