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威权人格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和群体文化特征在所有人类社会中均不同程度存在。从社会演化论视角看,人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的威胁—安全感决定了不同个体在威权人格—个人自由至上主义两极之间所处的位置,也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威权行为和文化的整体水平,而一个社会的威权人格—自由主义的整体水平则会影响这个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程。威胁—安全感同样是激发威权人格由潜在的心理动机变为实际行为的触发器,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等外部环境与个体内在威权人格之间的互动也经由此动力机制得以实现。威权人格作为一种人类长期演化而来的心理特质在本质上是稳定的,但其外在表现形式则受到制度和文化的约束,而制度和文化则彼此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民间的民族主义情绪借助社交媒体得以加速发展。对于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解释,目前流行的整体主义解释范式存在明显缺陷。本研究从微观的个人层次入手,以中国网民为研究对象,对民众的民族主义态度的形成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研究认为,尽管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并不能否认存在官方的思想教育或宣传动员的因素,但是从个体的信息接触到其民族主义态度的形成之间,应该存在中介变量,信息通过中介变量的传导之后才最终对个体的民族主义态度产生了影响。这些中介变量有两个:威权人格和意识形态。正是由于这两个变量的中介作用,个体的民族主义态度在同样的信息环境和接触频率下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借助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分析,本研究的主张获得了经验数据的支持。在此基础上,作者讨论了民众日益增长的民族主义对中国外交和国家形象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文化对社会人格的塑造研究入手,提出了社会情境、社会暗示、社会感染、社会模仿是社会文化对社会人格塑造的基础因素,并从社会文化孕育社会人格、社会文化确定社会认知,社会文化养成主体意识,社会文化决定社会心理四个方面阐述社会文化对社会人格的塑造及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现状及社会人格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110年前阿瑟·史密斯的《中国人的性格》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分析,对中国当代社会人格及国际社会人格模式进行了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肯定了中国社会人格的巨大进步,也同时分析指出了仍然存在的主要缺陷,用历史观、发展观、全球观眼光来分析中国社会人格,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1年埃及政治转型是窥探当代埃及政治逻辑的窗口。其吊诡之处是在强威权国家未见明显衰弱的情况下,民众抗议运动能在短时间内推翻穆巴拉克长达三十年的统治。基于国家—社会视角的回溯性分析可以发现,转型之前的埃及在国家层面上体现出"一体两面"特征。一面是一个未曾出现衰弱迹象的强威权国家形象:经济总量实现持续增长、国家能力保持中等强度、威权执政者绝对掌控国家机构。另一面则是在四种因素侵蚀下呈现出的脆弱性。它们分别是经济增长之下的严重民生问题、低效且脆弱的国家治理、相对独立的司法机构、相对自由的社会空间。而在社会层面,埃及呈现为深刻的官民对立与分裂:阶层分野的日益极化、严重的政治冷漠、对总统和议会以及执政党极低的信任程度、不公平的公共资源分配。当时机成熟时,严重的官民对立则成为极化民众动员的最佳催化剂。2011年政治转型的发生正是强威权埃及脆弱性与严重官民对立在特殊时间节点相互作用的产物。而未曾衰弱的强威权国家则为塞西的威权复归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高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为.针对现有学生的思想特点,生活习性,心理情态,建立必要的高校文化体系,让高校文化与社会文化接轨,在高校和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培养出既具有健康思想,又具有健全人格,与社会同步,成熟的社会人才。  相似文献   

7.
网络空间多元的、去中心的和片段化(fragment)的自我和人格体验,消解了人们现实生活中形成的统一而稳定的自我和人格观念以及主流人格心理学的解释。社会建构论从反本质论、实在论的立场和角度出发,认为:(1)自我和人格是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与他人互动的产物,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与互动,是人们主动探索自我和建构自我的过程;(2)人们在网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都是真实自我的展现,只要这些自我之间能保持协调和沟通,即维持一个弹性的自我状态,人们就不会因此而患上多重人格异常症状。换句话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不用担心人们会因为互联网的使用而导致人格障碍。  相似文献   

8.
人是各种欲望的综合体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多是处于欲望、社会文化环境与人格的冲突之中 ;在小说中 ,张爱玲从显型与隐型双方面揭示了人的欲望 ,并且通过一系列女性形象对女性生存问题进行了探索 ,是“五四”以来“人的发现”的深化和具体化 ;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欲望的束缚、个体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的需要而带上的人格面具 ,也都是张爱玲小说中的表现对象  相似文献   

9.
孤立他人行为是生命自组织排异机制的异化。现代社会的孤立演化为日常政治博弈模式,更普泛的孤立是隐性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迄今未能揭露与反思的深层社会哲学领域。孤立的核心是人格贬斥,由此指示了当代社会科学核心概念的“社会排斥”的深度起源。孤立异己的群体习俗压制自由个体人格与创新,并导致共同体帮派化与封闭僵化。反思与揭露孤立反现代化性质,同时指向中国现代化“和谐社会”目标的制度机制建设。现代社会分工与市场交换,包含着偏重于个体竞争的流行理解所忽略的伦理涵义:基于现代社会功能分化和个性解放所形成的差异性,不仅激发竞争,而且在个体之间形成了互补依赖和相互吸引的内在团结需要。以信息交往为核心的当代社会将这一方向提升为普遍依赖机制。自由人格个体的现代理念并非个人主义,而是社会集体凝聚力与创新生命的内在机制。排斥性孤立及其封闭共同体从而不再拥有现代化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文化离不开人的创造,文化人格最能体现文化的本质内涵,因此人自身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文章认为,当代中国存在传统农业文化、现代工业文化与后现代生态文化三阶段文化观念并存的状况,文化建设要求实现由传统农业文化向现代工业文化、现代工业文化向生态文化双重意义上的转型。与此相应,人自身的建设也包含着现代主体性人格的建设和生态文化人格的建设两方面课题。文章还具体论述了现代主体性人格与生态人格塑造的具体方式,认为文化人格的塑造应从社会环境建设与主体自身修养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的政治文化是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产生的,是中西文化、古今文化的融合,其突出特点就是和谐性。政治人格也就是政治个性,与政治文化有密切联系,不同的政治文化涵盖着不同的政治人格。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和谐性及其追求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价值取向,对现代整合子人格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形成政治参与,营造一种宽容精神,为现代政治人格培育提供伦理支撑;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为现代政治人格的培育提供价值导向;有利于深化并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培育独立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12.
王致语 《国际公关》2021,(13):85-87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小规模公司发展为综合能力更强的企业,发展更加具有开放性.因此,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健康发展,就不能忽略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更不能忽略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需要在具体的应用实践活动中完善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防止滥用人格权利,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发展型国家理论是解释东亚地区迅速崛起的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尝试。20世纪60-70年代的韩国是最为典型的发展型国家之一。作为以威权政体为基础的发展型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与随之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加大了对威权政体的种种压力,而政治决策者错误的战略选择,致使韩国发展型国家面临空前的发展危机。  相似文献   

14.
信访制度的一项重要政治功能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然而由于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大量增加,加之信访制度本身的缺陷,使得这一制度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信访制度的这一悖论有其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根源。要真正发挥信访制度的政治功能,必须根据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社会目标从根本上改革并完善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中的文化与人格学派(亦称新心理学派),是从民族性、个性研究到基本人格、所趋人格的研究。并注意文化作用于人格塑造的方式方法以及儿童抚养和人格模型塑造的关系。本文着重分析文化与人格学派对于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研究的借鉴作用,以及这些理论对于儿童人格塑造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人格与幸福是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热切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作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从文化视野中的近现代西方人格理论看当代中国青年健康人格的塑造"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18.
家长制的体现是在政治生活的序列中,人们由上而下拥有绝对权利而无相应的义务,由下而上只有绝对的义务而无相应的权利。作为中国特有的礼制秩序和伦理角色定位系统,五伦三纲对家长本位政治文化起了固化作用。家长的全能地位必然造就了国人的普遍“权威主义人格”特征。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传统,它沿着文化濡化的经向继续一段甚至是较长一段惯性运动是可以想见的。但伴随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勃兴,它已去日不远  相似文献   

19.
作为社会制度的婚姻是为了阻止同性之间的相互侵犯,作为社会组织的婚姻是为了促成两性之间的互助合作.前政府时代的同性博弈决定性资源的社会分配,两性之间的宏观博弈将会决定婚姻组织的整体形态.一个社会的婚姻形态是同性博弈、两性博弈以及(当国家产生之后)政府干预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发韧于鲁西及其周边地区的义和团运动是一场震惊中外的社会运动。它的爆发虽然与帝国主义侵略和基督教传教有密切联系,但它所采取的组织和斗争形式则与当地农村社会息息相关。成千上万的灾民、流民和闲散人员参加了形形色色的武术团体和秘密教派,而后者又以各式各样汇聚集结在“义和团”和“扶清灭洋”的战斗旗帜下。他们也从五花八门的民间文化、宗教迷信以及民间戏剧中得到启发,创造了“画符吞朱”、“刀枪不入”、“降神附体”等神秘主义仪式,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战斗并以此吸引了更多人的参加。义和团对现实环境的宗教性认知充分论证了对“洋鬼子”实行大屠杀的正当性,致使其斗争手段表现出罕见的极端性和残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