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内化为大学生自身道德品质和信念的过程。道德内化一般是通过角色扮演来实现的。根据道德内化理论,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把灌输机制与接受机制结合起来;把角色指导与角色训练统一起来;把连续性与系统性结合起来,以使思想品德教育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2.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就显得更为重要。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要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应就业变化的观念;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要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就业困难的原因出发,指出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探索,旨在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和持续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需要,是实现社会进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主体形象健康向上,支流问题不容忽视;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为人民服务思想,不断完善社会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的要求和特点,分析了西部大学生资源及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而深入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在西部就业的困境,提出了国家应加大西部大学生就业政策力度;学校要以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校企结合各取所需;同时大学生要在加强技能、改变就业观念和增加诚心上努力,多方努力才能更好的解决西部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重在建设。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大学生道德素质及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建设,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等方面。在高等学校加强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确定目标,具体落实;正确引导,重在养成;建立机制,良性运行。要从全方位、多途径加强道德建设才能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7.
虽然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但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道德缺失,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形象。通过客观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道德缺失,提出加强大学生就业道德修养的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影响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就业市场的缺陷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有关政策制度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有: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增强毕业生的择业能力,为毕业生充分就业作好准备;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深化有关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充分就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严重影响大学生顺利择业,而且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毕业生要树立正确择业观,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以良好的择业心态去努力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0.
在某高校随机抽取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1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道德问题问卷调查;结果在负道德心理中属子无知心理者为46%;从众心理者为36%;侥幸心理者为13%;反叛心理者为5%。通过对这些负道德心理的分析可以看出:无知心理主要是道法教育问题,目前道理教育尚存在一些“盲区”;从众心理主要是道理管理问题,需要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管理部门真正做到令行禁止;侥幸心理主要是道德成本问题,如果负道德成本过低,那可能使非道德行为人有恃无恐;反叛心理主要是道德示范问题,必须强调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道德示范作用,在高校必须强调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根据这些调查和分析,作者认为迈德建设要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统一、个体和社会的统一,具体在大学生遣德建设中应把教育引导和制度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特之以恒的严格管理,使具有外在强制性特征的道德他律性,逐步转化为具有内在自觉性的道德自律性.  相似文献   

11.
据调查,当前大学生就业伦理观表现为:个人利益至上,职业定位功利化,就业诚信缺失。大学生就业伦理缺失会造成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分裂,导致大学生的整体形象受损,使学校人才培养的声誉受到不良影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等。为此,应该加强大学生就业道德观的教育,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信用体系,建立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的双向忠诚模式,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法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大学生道德治理能力形成的内在心理机制和规律。结果发现:⑴大学生道德治理能力处于高水平状态,且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微妙的调整;⑵大学生道德治理能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道德治理能力水平显著高于男生,且随年级升高而呈增长的趋势;⑶道德敏感性、道德推脱并行并在大学生道德基础对道德治理能力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依据研究结论,笔者提出提升大学生道德治理能力的教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学习道德的培养与教育是当前大学教育中的一个紧迫问题。为此,要高度重视学习道德对于大学生良好学习行为所具有的意义,认识社会不良道德对大学生学习道德与行为的负面影响,在学校工作中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大学生学习道德的教育与培养,以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创造校园特定的道德环境,建立完善的道德规范制度,匡正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学习道德与行为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表现为:道德认知的闲置性、道德情感的消极性、道德意志的非自主性、道德行为的双重性。培养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途径和措施主要有:创新道德教育方法;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和开展道德实践;加强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攻读双学位对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34名云南省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云南省大学生就业焦虑处于中等水平;攻读双学位大学生与不攻读双学位大学生就业焦虑差异不显著;缺乏就业支持是云南省大学生就业焦虑的主要原因。结论:攻读双学位对大学生就业焦虑有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正向主体化道德人格发展,但仍带有依附性道德人格的影响.道德人格是在道德需要的满足过程中形成的,道德需要分工具性道德需要和内在性道德需要,大学生道德人格易于在工具性道德需要的层面上得到实现主体化,因此要保护、尊重和激发这种道德需要,但它只是一种较低水平的道德人格主体化,要提升大学生道德人格主体化的境界,必须积极培植他们的内在性道德需要,而其起点就是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建设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建设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应包括的内容,强调了建立大学生就业保障基金和监督机制是制度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指出了要在积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同时鼓励大学生建立自己的就业保障圈。  相似文献   

18.
潜规则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广泛,危害着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信奉潜规则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利益诉求正常渠道得不到满足;市场化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精神的异位和缺失以及大学生自身修养的缺陷。减少乃至消除潜规则的影响,要完善显规则,加大违规惩罚力度;推进高校体制改革,重塑大学精神;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增加政策透明度,加强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9.
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需要对高质量就业的内涵进行厘定。借鉴波特五力模型对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进行结构分析,有助于把握影响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因素。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需要就业市场、高校、毕业生三维联动:政府和市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转变发展方式、落实相关政策;高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对接市场需求、突出分类指导;大学生自身要提升核心竞争力、调整心态、规划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20.
以马克思的道德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结构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IT2和MJT量表为计量工具,在成都市的4所高校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中国高校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4所高校大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总体状况令人乐观;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与道德判断能力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与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家庭收入呈负相关,和父母职业有较弱相关,和家庭居住地方没有显著相关。为此,高校要在科学评价大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基础上,提高教师的道德推理水平,关注大学生道德水平的环境成因,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促进大学生道德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