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惯用语是蕴涵中华文明的民族瑰宝,活跃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给第二语言学习者设置了障碍。本文就惯用语的含义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教学的关注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汉语惯用法的存在是汉语中的语言事实,它介乎词和临时短语之间,意义较虚而为中性色彩,具有偶分性或容含的开放性。惯用法与惯用语在汉语中受关注的程度迥异,基本被淡出了研究视野,然而,它的使用频率却远大于惯用语,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全面而系统地考察汉语惯用法,对拓宽汉语的本体研究领域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动宾式惯用语是现代汉语惯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运用动宾式惯用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结合语料库对动宾式惯用语中的插入形式进行了初步的定量分析,通过对语料的统计与分析得出一个插入成分的词语类型表,对可插入的词语进行具体分析。可插入动宾式惯用语中的词语多种多样,但是结构关系都有规律可循;另外,考察发现,插入"了"、"着"、"过"的频率较高。插入的实词性词语包括名词、代词、量词短语、形容词、动词等,插入的虚词性词语包括动态助词"了"、"着"、"过"。结合留学生使用动宾式惯用语的偏误,提出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对策,比如讲解惯用语的语法结构、固定形式搭配、教学中通过设计语境进行交际训练等。  相似文献   

4.
惯用语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和重视。对惯用语隐喻意义的识别进行实证研究是一个新的尝试。惯用语意义的识别情况,进一步从实践上证实了惯用语的语义具有非任意性、可预测性的特点,惯用语可以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来运用。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对惯用语的意义进行深层次的认知分析,使其通过对惯用语的学习,达到提高文化自觉意识、促进外语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与国外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同时展开。但是国内外的汉语教学却存在很多差异。本文主要从教师教育目标、学生学习目标、教学对象、课程设置模式、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还提出关于对外汉语教师培养的一些意见,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为了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既能够从文化的角度来解释传授汉语言知识,训练汉语言语技能;又能够从语言的角度来宣传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作者采取文献资料、对比等方法,从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认为只有把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教学与与之相关的文化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步并进,浑然天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mimetic)为我们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启发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利用模因复制、传播的特点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创新能力.文章尝试从模因论这一新的视角,结合现存的对外汉语中的主要问题,探讨模因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的手段来检测模因论教学法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教学效果.希望本文能给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方法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等方面提供依据和建议,促进对外汉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同语素”现象是日语惯用语构成中的一个异常明显的特点.多个惯用语含有一个相同的词,这个词可以称作“同语素”;以同语素为特征聚合的惯用语群体可称为“同素惯用语群”,简称“惯用语群”.同语素的意义与其构成的惯用语及惯用语群的意义密切相关.日语惯用语里有若干个惯用语群,每个惯用语群包含的惯用语数量不等,多的可达几百个.以同语素为新视角对惯用语进行研究,可将同语素现象放在惯用语整体结构的层面上来认识,最大程度地体现日语惯用语在意义层面的整体性特征,变孤立的个别研究为整体层面的研究,也便于从某个语素的含义理解惯用语的个别意义和惯用语群的整体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概念隐喻对英语惯用语教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概念隐喻很大程度上对惯用语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的惯用语教学法要优越于传统的惯用语教学法,没有参与概念隐喻教学模式的被试者未能充分理解惯用语含义是因为他们的隐喻意识及隐喻能力没有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惯用语是概念流利度的重要体现之一。隐喻概念知识能促进惯用语的习得。隐喻能力与英语惯用语教学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了语境在惯用语含义的构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让其了解母语与二语言使用语境上的差异,可提高惯用语表达的有效性,增强语言表达的概念流利度,为英语惯用语教学提供可参考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汉英成语是中英两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是语言中的精华 ,因而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从汉英成语的语言现象出发 ,从对比语言学角度 ,对汉英成语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对比 ,以加深对汉英成语的理解 ,提高对汉英成语的运用 ,促进外语教学及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含有大量文化意义的动物词和动物习语,对这些蕴含独特文化内涵的动物习语的学习,特别是从相似性和差异性角度学习和了解这些动物习语,有助于掌握真实语言,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达到跨文化交际目的。以实例形式比较英汉动物习语中的"似同实异"现象以了解差异,分析其原因,以对外语教学提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习惯用语是汉语词汇中所有比词大的定型短语的总括,不管它是长是短,结构定型、语义定型是它们的共同特点。习惯用语是人们经过长期使用后凝固下来的一个特殊的词汇组成部分,它以简短的形式包含丰富的内容,在言语活动中大量地使用和存在。习惯用语的特点和难点决定了习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的语言具有极大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成语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与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就像一面镜子能明显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从汉英成语的语言现象出发,特别是从词语的联想意义出发,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对汉英成语进行对比分析,探其异同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加深对汉英成语的理解,提高汉英成语的运用的能力,促进外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5.
习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惯用语是汉语词汇中所有比词大的定型短语的总括,不管它是长是短,结构定型、语义定型是它们的共同特点。习惯用语是人们经过长期使用后凝固下来的一个特殊的词汇组成部分,它以简短的形式包含丰富的内容,在言语活动中大量的使用和存在。习惯用语的特点和难点决定了习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把汉语为母语,正在学习英语为第二外语的50名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作为测试对象通过翻译法及随后的访谈调查研究他们在应用英语习语过程中语言迁移的作用。通过分析和总结发现受试对象在英语习语应用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语言迁移现象。对今后英语习语教学和学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习语均为英汉语言中内涵丰富的部分,它是不同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的映照。习语的最大特点是形象鲜明、诙谐含蓄、精粹简短且形式稳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特定语言环境的需要,它的应用总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种演变称之为习语的变体现象。将这种变化归入依源性与发散性两大门类,以此深入探究汉英习语变体的异同现象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成语作为汉语词汇系统中的成员,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留学生在成语习得的过程中也常常会在形式、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出现偏误。本文借鉴并吸收现代汉语关于成语的研究成果,找到触发偏误产生的若干因素,即汉语言文化的干扰,汉语知识的影响,汉语成语本身在意义表达和句法功能上的复杂性,语际迁移与语内迁移等,以期为今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总体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人类经历了相同的历史进程,因此英汉成语的历史承继性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经历了不同的具体文化传承,所以英汉成语的历史承继性又有显著的差异性.英汉成语的对比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领略语言的魅力,可以为语言分析,语言教学,言语交际等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对交流产生阻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故语言可以反映文化。而习语又是语言中的精华,故在反映文化差异上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论述了影响汉英习语形成的六种中西文化差异以及习语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习语教学应该从文化入手,使留学生全面了解文化差异,以提其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