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藏区历史上就形成了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杂居共处的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藏区通过"传统的发明",将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区域生态和文化,打造成风靡世界的"香格里拉文化",闯出了一条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而和谐的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有效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各方面良性互动的和谐发展路子,提前实现了建设全国最好藏区的目标,正在为建设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而奋斗。  相似文献   

2.
云南藏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的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关系历来是藏区面临的最为复杂而敏感的问题。近年来迪庆州立足藏区实际,紧紧围绕"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不断推进民族宗教工作创新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具有"迪庆特色"的民族工作,实现了全国最好藏区的目标,树起了全国藏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一面旗帜。总结云南藏区在民族团结视域下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实践经验,对把握藏区民族宗教工作主动权,引导并建构和谐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藏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藏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藏区自然环境脆弱、以高寒农牧业产品为主以及藏传佛教影响深刻的现实,鼓励和调动当地人参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以藏区实际为出发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藏区特点的人本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摘要]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区位、民族、宗教信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影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众多,维护这一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在这里,一方面,经济社会正在快速转型、快速发展,社会大局基本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和因素依然存在,在局部地区或一段时间内甚至表现的还比较突出。把握这一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状况,厘清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原因对进一步做好这项政治性极强的社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云南藏区维护社会稳定经验述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云南藏区是近年维稳工作卓有成效的边疆民族地区.从其经验可以看出,边疆民族地区维稳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是维护稳定的保障;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是维护稳定的物质条件;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是维护稳定的根本;大力培养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维护稳定的关键;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深入细致地开展群众工作是维护稳定的基础;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维护稳定的有效途径;不断加强和巩固爱国统一战线是维护稳定的法宝;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维护稳定的力量之源;坚持综合治理是维护稳定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6.
云南边境60年来的和谐与稳定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不断巩固与发展的辉煌成果,也是云南边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云南边境民族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就要因地制宜、因族举措,坚持和实践民族平等团结原则,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才能实现民族团结、边疆稳定、边境安宁、国防巩固、睦邻安邦的和谐边疆.  相似文献   

7.
[摘要]民族地区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社会风险,既包括自然风险,也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这些风险的客观存在影响着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影响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社会风险的产生、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社会风险、社会稳定与社会保障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构建以社会保障为核心的民族地区社会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有助于政府履行促进民族平等与民族发展、管理民族地区社会风险、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公共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8.
[摘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在民族高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的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构建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必须结合学校的校情、校史和发展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统筹兼顾,广泛论证,保证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相容与互补,使其具备可行性与操作性;必须与学校发展的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有机结合,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在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藏彝走廊,地理范围涉及甘、青、川、滇四省及西藏东部的昌都地区,学术界对藏彝走廊民族问题的研究日益活跃,产生了许多成果,但对回藏和谐民族关系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走廊内回族与藏族都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分布广泛、人口众多、具有独特文化和宗教、影响较大的民族,回藏关系是我国西部地区历史悠久、交往密切和具有代表性与独特性的重要族际关系。本文通过对藏彝走廊中回族与藏族和谐民族关系研究状况的介绍,指出其研究特点与不足,提出研究该问题的内容设想和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藏区高等教育由于受所在区域的自然、社会、民族文化环境及发展程度的影响,其服务区域与对象、办学功能、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困难等都有其特殊性,发展取向自有其特定选择。从藏区高等教育的布局取向,藏区高等教育的民族性与地方性价值取向,藏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向,藏区高等教育的国家政策取向四个方面来看,藏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向应充分立足于藏区的自然、社会、民族文化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及特殊实际需要,充分利用藏区当地自然与文化资源,突出服务少数民族、服务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和办学特色,同时要依据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其客观性和科学性,从而促进藏区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摘要]2009年~2012年,四川藏区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同时展开,各级政府坚持“政府引导、牧民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使牧民定居新村逐步达到“五通三有一中心”,实现“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作为一项富民安康工程,四川藏区牧民定居是按照“先定居,定居基础上求发展”的建设思路来推进的,具有外生性特点,甘孜州和阿坝州成为这项外生性工程的主战场,在2010年和2011年打下攻坚战,实现“四年任务三年基本完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摘要]追求个人与社会大众的幸福,既符合人类的本性,也是社会发展的使命和终极目标。但是人的社会性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个人必须以正当的途径去追求幸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要充分发挥经济人性、追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同时也要受到社会道德和制度的约束。在当前我国大力建设和谐社会时期,构建集经济人性、道德人性和制度人性对立统一于一体的和谐人性,才会使作为社会人的个体获得健康人格与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并促进大众福祉。  相似文献   

13.
[摘要]省际结合部往往是多民族杂居的区域。历史上,这一区域具有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小传统”。通过调查发现,省际结合部所发生的民族因素群体性事件情况主要表现为:一是当地民族群众维权行为;二是因山林、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争夺引发群体性械斗事件;三是黑恶势力介入的群体性犯罪行为;四是流动少数民族与有关部门的冲突。因此,预防和处置该地区的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对策是:在省际结合部地区建立健全区域协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资源,通过非官方力量调解民族关系;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4.
[摘要]当前,如何塑造少数民族及其成员的社会认同,能够为和谐民族关系建设提供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以天津市H街道为例,从社区文化活动、互助活动、就业保障等方面,分别探讨少数民族成员社会身份认同、情感认同、社会政策认同的生产过程。解决少数民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遭遇的问题,可以使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社会体验,从而在强化其群外社会认同中推动了多民族社区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摘要]文化自觉可以促使民族国家的每一个民族通过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实现文化的自我更新,在传统与现代的对接中找到自身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丽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文化自觉意识是民族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产业发展观,也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摘要]文章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创造性的发展民族基础教育的主要政策措施及其成效,进而探讨了现阶段发展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最后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加快发展民族基础教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复杂、维稳任务日趋严峻,各种矛盾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防不胜防,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转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适时构建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为进一步降低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风险提供理论指导,能有效减低社会管理成本,更好地建设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摘要]高等教育价值观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当今世界的发展特征、我国民族工作的时代主题和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育人为本、促进各族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是民族院校教育事业追求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民族关系的主要问题已经由民族平等问题过渡为民族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展望世界民族关系的未来趋势,民族间的不平衡将继续主导世界民族关系的发展态势。同时,恐怖主义、跨国界民族、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国家的民族整合能力等都将从某一方面影响着世界民族关系的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20.
[摘要]纵观近年来四川省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三大特点值得重视:一是主要依靠外源动力和政府动力。二是主要依靠优势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三是面临“维稳”的重大挑战。综合看,就是重视增长而忽视发展。主要问题是过多地想在“体制内获得成功”。比较而言,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人文风物方面相近相似的民族地区,发展的差距主要源于基础设施和发展理念。以“5.12”灾后重建为契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深化体制创新,可更好更快促进四川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