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山市龙泽南路(复兴路)下穿七滦铁路立交桥改造工程,由于轨面高差大,既有建筑物多,涉及到拆桥和抬道等技术困难,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多,设计上有较大的创新。通过合理布孔,线路加固和工作坑防护及路基注浆的优化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以后类似复杂的既有线桥梁改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随着2005年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全面展开,京广线将实现200km/h速度目标值,既有正线道岔全部更换为SC325型6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针对SC325型60kg/m钢轨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技术特性,结合既有线更换道岔实际经验,提出了SC325型道岔的换铺工艺,为今后既有线提速换铺此类型道岔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滨绥线牡丹江至绥芬河间扩能改造工程是铁路"十一、五"规划中加大铁路口岸建设的重要工程。做好绥芬河站的站场扩能改造,是提高绥芬河口岸通道能力的重要保证。本文从绥芬河既有车场改造为出发点,通过站场改造方案的优选,确定了站场改造的科学规划方案及基本思路。通过确定站场设备配置,提出了站场改造的规模,为提高绥芬河口岸站的运输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4.
用带不等长缓和曲线的新设曲线改造既有曲线,使曲线上控制点位移满足允许拔动量,并编制了BASIC计算程序。通过对三都运煤站工程的上机计算,结果正确可靠,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5.
铁路既有线电气化改造施工工程与新线建设工程相比具有的特点是:连续的工程施工流程被分割、分散;工程施工不能对已建立的设施和设备造成伤害;受到客流及货流等人为影响因素多。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工程施工的高风险性。根据安全管理理论及人-机-环系统工程理论,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有人员因素、设备材料因素、环境因素、安全管理因素等。分析安全影响因素可以建立安全预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以石家庄地铁1号线张西区间下穿铁路既有线工程为依托,针对其浅埋、小净距、下穿铁路风险高等工程特点,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提出实施洞内控制、地层控制及既有铁路控制的分项控制对策。实践证明,风险分析合理,对策有效,隧道施工及铁路运营安全可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曲线地段是既有铁路提速的主要限制因素。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 ,意大利、瑞典、日本等国的铁路部门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 ,采用摆式车体列车解决了这一难题 ,旅客列车在曲线地段运行时不限速 ,可达 2 0 0km h以上 ,这一新技术的采用使铁路运输业重新得到振兴。这一新技术也是解决我国目前既有铁路提速问题的途径之一 ,与修建高速客运专线并不矛盾 ,并且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内环路东晓南路放射线二期工程全线采用高架桥梁,包括主线和五条匝道,其中A、B匝道均为小半径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连续箱梁,尤其B匝道采用67m小半径曲线。本文主要叙述小半径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连续箱梁施工。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既有铁路桥梁整孔吊装技术的几个关键问题,介绍了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工程范例,为既有线桥梁施工提供了安全、高效的作业模式。该研究成果在桥梁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现行的铁路曲线整正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外铁路实践的经验,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设计理论。引用直接搜索方法的原理,编制了相应的电算程序,以选配合理的曲线要素并计算拨距。通过验证,效果较好,为进一步完善铁路既有线改建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随着铁路建设步伐的加快,铁路建设过程中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以包兰线包头至惠农段电气化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沿线水土流失形式,确定了流失量,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对100t铁路起重机伸缩臂的不同截面形式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将结果加以比较分析,为定长臂铁路救援起重机的改造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3.
延长钢轨的使用寿命对降低工务养护维修成本至关重要,然而国内目前尚未见对一个使用寿命周期内钢轨轨头型面变化的跟踪观测,也缺少对钢轨型面的分析软件。通过借鉴铁路轨头轮廓制定标准和欧盟铁路制定的钢轨打磨、铣磨作业横断面验收标准,开发了钢轨型面管理软件(RPM),可用以制定合适的钢轨养护维修计划。利用钢轨型面管理软件对某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型面进行了从新轨上道到下道的跟踪观测,认为钢轨型面磨损的发展变化过程是“浴盆曲线”形式。通过利用钢轨型面的发展规律,认为在钢轨磨损的平稳发展期可以利用其平稳发展规律得到的最优磨损率指导预防性钢轨打磨(或铣磨),在钢轨磨损的急剧发展期开始之前应当进行钢轨型面的修复和重塑。  相似文献   

14.
预留净空不足给既有铁路的改造带来了困难,以中梁山站跨铁路线煤泥水槽工程为例,采用MIDAS Cvil软件,分析了新建渡槽承重支架的受力工况。结果表明,根据系统设计,中跨贝雷梁支架和边跨型钢支架在自重、混凝土荷载作用下最大竖向变形分别为24.15 mm和5.72 mm,小于规范值,满足规范要求,构件及面板应力值均满足设计要求;支架基础采用C30混凝土即可满足受压要求;墩柱预埋铁板在预埋时,预埋锚筋间距10 cm布置,每处安装一个直径Φ50 mm,材质30CrMnTi抗剪销,即可满足预埋要求。  相似文献   

15.
结合西柏坡电厂铁路专用线工程,介绍了与既有朔黄铁路并行段土石方开挖所采取的隔坡定向爆破工法的爆破原理、设计方法以及施工技术措施和效果,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结合合肥市黄山路改造工程,分析了刚性路面损坏的原因及改造方法,并根据工程实际要求,从设计、施工以及材料使用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刚性路面的改造方法和改造时的质量控制,以期为城市道路刚性路面的改造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最小二乘原理对既有线纵断面进行回归分析,提出变坡点渐进识别方法输出可能变坡点的里程集合,以此为基础对连续纵坡段和竖圆曲线段逐一进行计算。充分考虑抬、落道量、最小坡段长度、竖缓(岔)重叠、最大坡度值、最大坡度代数差等约束,以最小化线路的抬、落道绝对值为拟合目标,建立既有铁路纵断面拟合数学规划模型,并针对问题特征设计遗传算法求解模型。通过实例分析了优化算法与人工拟合结果的差异,优化算法拟合结果符合设计规范,抬、落道量比人工拟合结果减少了8.7%,表明本文的拟合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铁路提速换岔施工的需要,研发推出了更换新型混凝土枕重型道岔的施工新技术和新设备,完全满足在180min的限定天窗时间内完成新旧道岔的换铺施工,解决了施工中难以保证安全和正点的难题,为铁路提速换岔施工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铁路提速工程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在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4年,我国铁路实施了五次大提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从哲学角度对五次大提速进行了探讨,指出铁路提速取得成功,是由于清醒地分析了国情并作出了正确的决策,是由于始终坚持创新,即技术创新、运输组织与管理创新以及安全管理的创新.同时强调,铁路提速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因为正确处理了几个辩证关系,包括"提速模式"和"运输模式"的辩证关系,"可能"与"不可能"的辩证关系,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辩证关系,"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辩证关系,将提速工程与哲学很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交通的大规模建设,新建铁路以隧道的方式下穿既有铁路越来越多的出现且在大量的工程当中且影响越来越严重。结合京石高铁下穿既有石德铁路工程,对下穿隧道暗挖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隧道下穿施工时对既有铁路路基沉降、轨道沉降、轨道水平偏差及轨向偏差的变形规律,得出了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铁路线路的影响,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