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选择电子游戏这一广受欢迎的媒介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特色路径。借鉴战略学理论阐述了在跨文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则与要求:以传播价值观为目的;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采用定制化的策略传播;提高传播效果的关键在于多元化的资源运用和多元主体的参与。以模拟构建“郑和下西洋”游戏为例,参考管理学中以提升形象为目的的组织识别系统阐述了电子游戏构建策略:游戏核心理念要与中华文化的价值观相一致;游戏剧情演绎和人物行为应符合游戏核心理念;游戏中要充分展现中华文化元素与其他文明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3.
提升翻译质量是解决好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问题,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环节。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翻译实践应坚持文化自信、以我为主、融通中外、严谨准确、与时俱进原则,可采取关照作者的异化策略、关照读者的归化策略和关照语境的融通策略等,从而实现对外翻译忠实性、可读性和适应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赖迪晖 《南方论刊》2022,(11):91-94
在当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时代背景下,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以及旅游企业用人需求均要求高职国际化旅游人才具备扎实的中国文化素养。然而,在当前该类人才的培养方面,却存在过于强调外国文化的输入以及单向“融入”“适应”国际的倾向,忽略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的提升,导致“文化失语”现象。结合该类人才的内涵及定位,明确该类人才的中国文化素养界定及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文化素养导入该类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我国培育国际化人才的重要目标体现。本文基于跨文化视域,首先来分析我国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跨文化障碍,如文化差异阻碍信息理解、刻板印象导致解码障碍、国际关系影响媒体导向等,而后尝试探索中国大学生学习、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可行性路径,并从跨文化知识、意识、技能三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家形象研究视域中的“形象诗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艺领域入手来研究国家形象的构建和传播规律,是当代文艺理论创新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我们需要从国家形象研究这一新视域来审视“形象诗学”的理论发展,以国家形象研究的新内涵来丰富和深化形象诗学的理论建构.以形象诗学为视角,系统地建构起当代文艺实践中国家形象塑造问题的研究框架,可以用理论的自觉来促进和指导文艺实践的深化,使得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探索更加主动地融入中国形象塑造的总体话语体系,发挥其独特的凝聚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瑛  刘然 《南方论刊》2023,(8):13-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重要讲话以及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中多次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共同创造的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形态,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众多宝贵的叙事资源。新时代以革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要从内在动因、基本原则及时代价值三个维度共同推进,才能更好地巩固中国共产党话语主导地位、挖掘与弘扬优秀革命文化资源、筑牢革命文化思想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8.
当下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秩序的出现,从而可以跳出单方主宰或文明对立的窠臼,呈现更多的可能性,并逐步发展出一个共生、共治的全球治理体系。作为中国治理体系思想结晶的“中国之治”,成为传播中国形象和发出中国声音的内生动力与重要支点。在传播形态上,“中国之治”与政治传播、战略传播等紧密联系,对“中国之治”的解读与阐述不仅有助于深入思考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实践,也可为中华文明、国家形象研究开辟新的学术领地。具体来说,从国家形象传播角度观照“中国之治”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传播逻辑,不仅有助于推进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实践,通达“共生”“共商”“共建”“共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亦有助于推动“中和”的中国国家形象与气质的建构与传播。  相似文献   

9.
饶鑫  朱景林 《南方论刊》2022,(7):81-82+88
中国故事是凝聚了中国人思想、情感、意志等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就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中的影响力重要手段。陶瓷文化源于人们在制作陶瓷过程中的能动创造,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陶瓷作品能反映特殊时期特定个体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和人文精神。景德镇陶瓷不仅可以作为载体承载着中国故事的内容,其自身的文化也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两个结合”的时代背景下,二者之间也愈加难以割裂开来,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探索也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国家形象、政党形象和执政形象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三个独立概念,当前学界存在着对这三个概念辨析不清、甚至混淆误用的现象。狭义的国家形象、政党形象和执政形象是广义上的国家形象理论中占据不同层次的组成部分。三者在形成过程、与认知对象和主体传播能力的高度相关性方面具有很强的共性,但在依托基础、保证机制和稳定程度上又很不相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是中国国家形象理论建构的突破点,在进行执政形象建设时,党的自身建设是基础和前提,并且需要把党的执政形象建设与中国国家形象融合在一起,以之带动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中国的国家形象理论研究,对其他后发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威廉斯的"感觉结构"为理解"中国故事"提供了富有启发的视角.通过对中国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当代电影的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讲述"中国故事"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各种文艺实践中普遍萌生的感觉结构,总体上强调以新的视角和自觉的态度面对"中国性",表达"中国经验",建构"中国形象";另一方面,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和侧重又因不同文艺类型在创作机制、传播途径和读者受众等方面的特性而有所差异.可以说"中国故事"在文艺实践中的显现方式是迫切的又是混杂的,因此"讲好中国故事"的倡导以及理论批评的介入才更有必要性."讲好中国故事"既体现了文艺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又表征着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的"民族寓言"诉求,从理论立场和文化导向方面影响了"中国故事"作为一种"感觉结构"的明晰化和再度构型.  相似文献   

12.
论全球化传播语境下的国家形象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 《阴山学刊》2009,22(1):29-34
2008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中国进入到“后奥运时代”,中国的对外传播从此处在了全球化语境之下。在后奥运时代的全球化传播语境下,为塑造合意的国家形象,中国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努力:讲究符号媒介的跨文化选用、提升对外媒体的公信力、加强政府对世界媒体的公关和营造理性的媒介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3.
立足马克思主义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视野下讲好中国故事,一要科学把握其主要内容,讲清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故事;二要把握好贯穿其中的三条主线,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故事;三要聚焦核心问题,着力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理念和主张;四要突出最精彩的主题,讲清楚“三个为什么”命题及其内在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4.
国家形象与文化传播有关联,但这种关联并非是一种简单对应关系,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接受者往往基于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甚至虚构信息来建构一个国家的形象,具有很大的想象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对方的接受习惯,要将文化传播看成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要考虑到文化接受的"理解"和"认同"的两个层面。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好驻外文化中心这个平台,要采用留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解说中国传统经典和价值观念,要采用对方容易接受的形式来对外宣传我们的文化政策。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传播情境下,国家形象传播主体的分散、去中心化,传播内容及其出口的多元化可能导致价值导向冲突,中国国家形象工程决非政府和大众传媒所能单独承担;传统的叙事方式也面临挑战,宏大叙事遭遇细小叙事的消解;在传播内容上,携带国家形象信息的浩繁文本相互交织和影响,硬传播面临受众转场的窘境;国家形象传播的受众已今非昔比,借由网络自我赋权的网民同时也传播并改变着国家形象文本的生产方式。这些变化都需要重新检视国家形象建构的传播范式选择。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级新闻媒体积极对外报道中国,但总的来说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还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任务很艰难。文章分析了国际传播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局限性,提出从体验传播的视角来考虑国家形象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从新时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行为实践审视,大国形象的建构不仅要依靠实力说话,还要依靠结构性伦理规制内生的道德力量.伦理规制是建构国家形象的内在要求.站在新的时空方位,中国恪遵政治伦理、全球化伦理、国际社会伦理等伦理规制体系,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树起了面向21世纪的具有和平、正义、文明、担当、自信、友好等大国特质的崭新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8.
经典剧作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集中体现。做好经典剧作的对外传播,有利于将客观、真实的中国介绍给世界,消除个别国家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误解,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在国际社会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同时,国产电影也得到迅速发展,电影开始重返人们的生活空间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流电影与国家形象的塑造关系密切,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在建设文化强国中,通过电影塑造国家形象,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向世界发出“中国之音”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  相似文献   

20.
文化软实力的高下与国家形象存在正比关系.在国家形象问题上,主观性和非绝对性要大于客观性和绝对性,必须分层次、分性质地讨论这个问题.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前提无疑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因此,怎样对待人,这是国家软实力与国家形象的根本之所在.国家形象必须以道义为基础,即使不能以道义为优先考虑,也要看上去很遭义.美国维持国家软实力的经验是,要善于保持国家利益与价值观之间的平衡关系,既不会为了道义而放弃国家利益,也不会在谋取国家利益时弃道义表述于不顾,确保了看上去很道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