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师比、教师质量、生均经费、设备等因素对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需要调整生师比与教师构成,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适度调整教育投入的校际分配,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优化物力资源配置,提高设备的使用率;调整学校规模,实现学校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投资问题愈来愈成为政府、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义务教育投资严重不足、教师工资拖欠、学校危房问题依然严峻,如何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适时调整教育制度和法律尺度,有效整合国家、地方、个人和其他教育资源,从政策和机制上调动实践层面上的潜在教育资源要素,这是如何把教育投资落实到学校层面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校扩招的效果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有重要意义。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合理的配备人力和物力。高校扩招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利用效率,为高校适度规模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汶川地震灾区学校体育教育面临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体系重新构建问题研究,强调非物质层面的重建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核心;制定了包括民族体育资源的重建、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民众心灵创伤的抚平和民族精神振奋等重建目标;阐述了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方面的学校体育教育重建内容;提出了包括加大灾区教育投资、制定完善各项政策和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等重建路径。  相似文献   

5.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是学校的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的利用效率,财力资源是学校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消耗的货币反映,是学校各项资源的货币化集中表现。对山西省普通高校从1995年~2000年财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从生均教育事业费、人员经费占教育事业费比重、业务经费占教育事业费比重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山西省不同类别高等学校的财力资源利用效率有所不同,但整体上,山西省普通高校财力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均培养费用不高,资金使用结构没有明显改善。据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了解有关高校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育资源包括学校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以及无形资源,这些均是学校发展的基础。高校教育资源的储量多少、配置合理与否、利用效率高低,都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效益。尤其在现阶段,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与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发面临的一对基本矛盾。一方面,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另一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投资、保健投资、人力资源迁移投资 ,其核心是教育投资。教育投资由正规的学校教育和在职培训构成 ,其核心是基础教育投资。这是由基础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论高等学校规模与效益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是由教育资源配置决定的。当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学校规模是适度的 ,就会收到良好的办学效果。在规模调整的过程中 ,必须正确认识规模大小与规模优化的关系。学校要根据自身内部和外部条件来选择最优规模 :第一 ,要分析构成学校规模的各要素 ;第二 ,合理配置直接要素和间接要素 ;第三 ,要进行整体平衡  相似文献   

9.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家长资源属于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学校及教师应充分认识其优势特点与开发利用的意义,并积极发挥主体作用,精心挖掘家长教育资源为学校教育工作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其经济社会发展较发达省市尚有差距,部分原因就在于教育落后。分析和解决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难题,改善城乡基础教育现状,是实现河南省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目前,河南省城乡学校教学设施配置不均衡,师资力量相差悬殊,教育经费投入相差较大,城镇巨型学校使得教育资源过分集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城乡二元制度的影响,社会价值取向偏差导致的教育评价体制偏差,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于城镇加剧了这种不均衡。河南省可以借鉴北京市、杭州市、张家港市的先进经验,深入思考城乡基础教育在现实基础上均衡发展的思路:打破体制障碍,建立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体制;提升基础教育规划水平,完善学校网络布局;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城乡教育互动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对基础教育的引导职能,加大监督督导力度。  相似文献   

11.
提高高校内部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必须加强良好运行机制的建设,其中包括道德调节机制。本文从道德调节机制对高校内部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调节弱化的现状出发,提出加强道德调节机制建设,从而提高高校内部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校扩招与教学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有四:一是生均教育资源降低,二是师资力量不足,三是生源质量下降,四是高等教育质量观滞后。保证、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加大投入,优化结构,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规模适宜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县级财政收入水平较低和地区财力差别较大,我国由县级政府承担基础教育责任引发了严重的地区间教育不公平问题。基础教育的地区间外部性不仅引起教育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同时也引起地区间的公平问题。我们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选择一个合适的财政投入模式,将基础教育的投资主体由县以下基层政府提升到省级政府和中央政府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契机等有利因素为合理配置农村公共教育资源提供了可行性。要促进农村公共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必须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政策,并在一定程度上向农村教育倾斜;厘清经费投入主体,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善学校配套设施,有效利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使农村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趋于合理化,满足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追加人力资本投资与继续教育保障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引入了美国学者雅各布.明塞尔教授人力资本贬值———追加投资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追加投入的机理,指出继续教育是追加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并对建立河北省继续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即“以校为本”的课程,它是指学校自主研发的、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带有鲜明的学校或地方特色、体现学校教育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的学校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体现,又是更加贴近校情、教情、学情的办学举措。  相似文献   

17.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及扶持经济贫困群体是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的关键,主要措施在于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规划地向农村偏远地区及民族地区倾斜。借助互联网将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西部地区乡村基础教育的课堂,实现由当地教师进行课堂组织和辅导工作的“双师课堂”有助于解决西部乡村基础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优的问题,让西部乡村的孩子一样能够享受发达地区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实现中国基础教育公平和高质量的发展。本研究选取了2020年秋季学期参加Q公益组织小学英语“双师课堂”项目,以贵州、四川、新疆共计25所学校、46个班级,3511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英语学习数据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双师课堂”在乡村小学开展的优势及不足,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建议及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8.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是成正比的,即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其作用呈波峰形状,当基础教育达到一定水平时,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强变弱。因为在特定区域受高等教育占比有限,因此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从地理角度看,目前东中部教育投入的公平程度明显好于西部地区,对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程度也优于西部地区,因此教育投入对东、中部经济发展是明显有效的。各地方政府应持续不断地加大教育的投入、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以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投资的不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基础教育公平性缺失主要表现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经费投入不均,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教育资源配置"城市取向"和教育政策失衡。推进河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要制定公平教育政策、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政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政策的视角来透视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的现状,可以发现在形成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城市偏好”、教育资源配置政策、教育绩效评估政策和“重点学校”政策等多层面上的错位。当前对基础教育政策的调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强化基础教育公平的价值理念,突显弱势补偿原则;实行教师交流制度,完善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机制;建立科学的督导评估体制;取消“重点学校”政策,推行学校标准化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