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成德宁  杨敏 《南都学坛》2014,(3):98-103
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竞争优势取代比较优势成为产业竞争力的新源泉,而产业集群又是获得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工业化的后发国家而言,政府有必要制定产业政策,以调整经济结构,增强产业的竞争力。但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大多还属于部门选择性的产业政策,不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新时期的产业政策改革设计需要新的思路,即政府顺应产业政策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趋势,把产业政策的重点从扶持特定的产业或企业转向培育和完善产业集群:在产业集群内着力建立公平、高效、有序的竞争框架和市场秩序;政府在发展区域支柱产业的同时,大力扶持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建立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加大对产业集群内通用技术的创新和技术扩散网络建设的扶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交易效率和分工水平,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良性互动是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有为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行使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从宏观层面决定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为文化市场的公平竞争保驾护航。“有为”意味着政府能够激活市场发展潜力,积极引导市场预期;并且政府要做到有为而不乱为,既要确保文化市场的平稳有序运行,同时也要防止“失位”“错位”带来的政策风险。“有效市场”则是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激发文化产业创新活力,运用市场化手段和运作机制,把有限的文化资源和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到具有发展前景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从而形成健康、有序的文化供给关系。“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要进一步明确和厘清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逻辑边界、角色定位和作用机理,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寻找二者的最佳匹配度和最优拟合值,以确保文化产业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3.
基层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是实现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基于赋能理论与湖北省C街道“联企服务”实践案例,提出一个“组织赋能”的分析框架,即基层政府通过组织供给与制度配套,凭借个体能力培育的组织优势来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最终赋能营商环境建设。研究发现:“组织赋能”框架下,基层政府“有为”边界在于组织支撑与主体责任界定下的权力规范,“有为”保障基于共享平台与资源集成匹配下的资源统筹,“有为”动力在于能力培育与正向强化机制下的目标激励。“组织赋能”依托组织优势发挥来提升政府“有为”,从而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数字经济、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剖析3者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通过构建门槛模型,收集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外)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测度其绿色创新效率,并分析数字经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大小。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在不同发展时期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非线性“U”型的门槛效应。第二,纵向上,有为政府调节数字经济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效应在初期与后期显著为正,中期不显著为正;有效市场调节数字经济提升绿色创新效率的效应在初期不显著为负、中后期显著为正,且边际递增。第三,横向上,“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分别在初、中、后期主导调节数字经济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第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区域协同水平可分为政府市场双高型、政府市场双低型、有为政府加强型、有效市场加强型。基于此,需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调节数字经济提升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结合政府与市场在不同时期的主导作用,依据不同地区有为政...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城市一直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转型难题,如何将“资源诅咒”变成“资源祝福”渐趋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话题。文章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论述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的原因以及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逻辑,在系统介绍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模型(GIFF)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以大同市作为典型案例来阐述该框架的应用以及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的因势利导作用,提出以“有为政府”干预引导资金和资源向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非资源型产业倾斜,并消除限制产业发展的软硬基础设施的瓶颈,进而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出一个由“资源诅咒”到“资源祝福”的正确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折射出产业发展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根本性作用。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中发现的产业扶贫市场机制不彰、可持续性差问题,本文首先以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理论为基础,提出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即应根据当地资源、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禀赋结构,依循“市场逻辑+政府逻辑”的双重逻辑,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态,并构建多主体激励相容的参与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符合上述逻辑的产业扶贫模式的多案例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市场逻辑和政府逻辑如何协同推动扶贫产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并带动贫困户获取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收益:企业发展与企业家才能的有效发挥将本地资源禀赋变成有市场的产品,政府因势利导对企业进行扶持激励并协调提供软硬件服务,从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扶贫产业;在可持续产业带动下,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链订单生产、直接就业,以及将土地租出、到户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等方式获取收入,提高内生发展能力,从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促进人的发展和福祉提升的最终目标。最后,就进一步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ICOP方法、竞争优势和规模优势法,测算了江西37个工业行业的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系数,比较了各行业的显在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分析了各行业竞争力的变动趋势。发现近年来江西大部分工业行业竞争力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总体市场规模仍然太小,扩张经济总量是江西工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全国真正具有较强竞争力也是当前应当作为支柱产业培育的是资源密集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但产业层次低、增加值率低,据此必须采取有效的产业政策,控制初级产品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精深加工。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比较优势与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不完全竞争的国际市场中,农产品完全依靠比较优势得到的国际贸易利益将会越来越少。所以,我国农产品应该把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结合起来,实现由潜在比较优势向现实竞争力的转化。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及出口竞争力指数等,分析了199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及国际竞争力的现实情况,为合理调整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发展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等提供了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目前物流业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导入期,产业规模比较小,还没有形成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并且面临着我国逐步对外开放物流业市场后世界级物流企业的竞争.在美国经济学家贝恩的SCP产业组织理论框架基础上引入产权结构因素,结合市场结构,分析物流产业的市场绩效,来揭示我国现代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竞争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义落脚到竞争优势,是因为竞争优势能概括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结构”和“能力”三个属性。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一种自组织力、耦合力和协作力。政府作为引导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特色科学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产业群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建立产业集群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培育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文化;培植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龙头企业“;配合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和完善地方专业市场;制定区域品牌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区域品牌的建设;推进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等等。   相似文献   

11.
运用SCP的理论框架,对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政府应从改善现有不合理的市场结构入手,提高绩效,为我国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2.
日美法高技术产业政策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对高技术产业实行扶持和保护政策。美国由于其资本和劳动力市场高度发达,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法国高技术产业政策多为政府官员主观制定,缺乏对市场的研究与同私人产业专家的沟通,因此不很成功。比较三国在高科技产业领域的产业政策,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0—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两项产业政策对数字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对数字企业创新质量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且政府补助对数字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受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市场竞争程度提高会增强政府补助的促进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政府补助对数字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中更显著,而税收优惠激励效应则在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中更明显。提出以产业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激励企业创新,加强政府对数字企业创新的引导和支持,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优化数字企业竞争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茶叶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江西省茶叶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包括效率、规模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国际市场上,江西省茶叶产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但存在一定的波动;在国内市场上,江西省茶叶产业竞争力单产效率不高,规模优势不明显,处于相对比较劣势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往往是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运用“有形之手”干预市场的武器,但两者的侧重点却大不相同。由于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方式的不同,两者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矛盾。通过考察各国经验和分析我国国情,认为我国应该坚持竞争政策优先,重视产业政策的原则,以产业政策为矛、竞争政策为盾,提高我国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全局利益或长远利益而制定的旨在干预产业活动的一系列法律、规制的总和,它是一个政策体系。产业政策的行为主体是政府。产业政策具有鲜明的目标指向和显著的作用力。但是,产业政策也不是万能的,实施产业政策需要支付成本,付出代价。根据产业政策的一般范式,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可以进行产业政策成本和产业政策影响力的测度。  相似文献   

17.
调研报告分别从“发展产业集群是工业化的新趋势”、“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发展产业集群是提升镇江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镇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发展镇江产业集群的战略构想”、“发展镇江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全面分析镇江产业集群的现状,准确认识镇江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推进镇江产业集群健康、稳定、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西部地区存在着诸多发展第三产业的有利因素,它们是:国家产业政策向第三产业倾斜;西部各省地方政府对第三产业高度重视;众多的消费群体使西部地区具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市场空间;西部地区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比较优势系数都在1以上等。因此,西部地区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9.
农村贫困治理内嵌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国家治理范式的演进,农村贫困治理将实现政府主导范式经由市场主导范式向公共治理范式转型。当前,主流的政府主导范式和市场主导范式在理论上遭遇到解释力不足问题,在实践中产生了精准扶贫不精准、久扶不脱贫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形式上表现为过度依赖市场主导范式所产生的“开发”与“扶贫”之间的张力,在实质上表现为贫困治理过程中基于市场逻辑的效率、基于扶贫逻辑的公平、基于公共治理的参与等多元价值冲突。因此,推动农村贫困治理范式转型和产业精准扶贫目标实现,有效整合多元逻辑和多元价值是关键。具体路径应以公共价值为目标,实现对多元价值的整合;以平台构建为支持,促进多元主体协同;以公共能力建设为条件,支撑多元行为逻辑整合。  相似文献   

20.
一国的发展需要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的有机结合,产业政策是实现这种结合的重要工具。产业政策的多重属性决定了其不仅用以消除市场失灵,也是实现国家战略、形成竞争优势、保障产业安全的手段。中国广泛地运用了产业政策,总体上是成功的,但成本也很高。新时期中国的发展形势、战略目标、主要任务与以往已有很大不同,产业政策应以建设产业强国为目标,以改善营商环境为核心,结合对特定产业、领域与对象的结构性安排,消除发展中的约束因素,增强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遵循"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弥补市场缺陷,强化功能性政策,优化选择性政策,兼顾政策协调性,实现共赢国际化"等原则;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