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制度化儒学的解体与现代新儒学的困境,促进了大陆新儒学的兴起,推动了儒学复兴思潮的出现。鉴于现代新儒家存在理论偏误,蒋庆提出政治儒学的理论构想,主张儒学的再度政治化,进而取代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受到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启迪,黄玉顺倡导生活儒学的体系构架,尝试回归生活本源重建儒家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通过对传统儒学进行正本清源的疏解,李承贵认为人文儒学是儒学的核心内容,应将其确立为儒学的本体形态。反思当前儒学的复兴,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明确儒学的现代价值,二是厘清儒学复兴的可能面向。  相似文献   

2.
原始儒学创立的初衷并不是为建立一种超越世俗而具有神学性质的宗教信仰。即使有宗教化倾向的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也和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不同。儒学虽在中国历史上起过某些宗教的作用或几度被宗教化,也曾被其它宗教文化冲击和影响过,但儒学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其关注现实社会、注重人文理性的本质和传统。因此儒学不等于宗教。  相似文献   

3.
儒学的现代性发展必须从关怀人类未来前途的角度出发,以深刻的悲情大愿将中国文化的真精神回向天地社会,以话语的方式将古今圣贤一脉相承的生命体验呈现给人类.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的道统是由人来担负的,儒家的真精神也是透过人格力量才有所体现的.离开了屹立在历史文化之上的具体人格,我们将无从感到儒家活泼、生动、感人的真情神.人格化的儒家精神不仅具有感召力量,而且也能厘定文化的价值秩序.人格化的儒学和儒学的人格化容易直入人的心灵,在理知和情感两个层面引起人们的共识性认同,从而在更广大的生活世界中发挥作用.儒家的生活智慧是将形而上学寓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智慧,主要以礼乐的形式给日常生活世界带来贴近人生的秩序化价值和富有生命气息的本体意义.因此既有必要重视儒学广大高明精微的一面,关注由于超越的冲动而激发起来的道德理想和价值行为,同时也有必要发扬儒学笃厚平实中道的一面,致力于世俗世间人的具体生存如何合理合情安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儒学在战国时期就已传到岭南,直到汉武帝在全国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学才开始在岭南普及开来。随后,儒学的不同发展形态也先后在岭南风行起来。进入明代中叶,陈献章在岭南开创了与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鼎足为三的江门学派,同时也奠定了岭学在全国的地位。儒学在岭南的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巨变主要表现为:岭南文化结构上的从远儒尚朴到崇儒容外,儒家经典关注上的从《春秋》兴文到《大学》治世,儒学重构思路上的从以道释儒到以儒释新,社会价值观上的从士民二元到士民一致。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语:宋明儒学是儒学的成熟形态,本辑的儒学史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宋明时期的几位大儒。这几篇文章的学术关注点不同,学术旨趣各异,各有其不同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湘军与儒学     
十九世纪中期,清王朝在内忧外患的双重煎迫下,风雨飘摇,大厦将倾。清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图自救。扶植儒学、推重理学、兼容汉学便是清政府的一种重要政治选择。湘军的崛起与当时的政治变迁有着密切联系。湘军主要首领的政治观点与学术好尚集中反映和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1851年1月11日,太平天国革命爆发。革命风暴摧枯拉朽,锐不可当,震撼着中国大地。太平军进军湖南时,曾国藩惊呼:“举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一九原。”  相似文献   

7.
儒学五经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正确地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应从认真研读儒家经典著作开始。《诗》、《书》、《易》、《礼》、《春秋》是现在的先秦儒家创立时期的五部经典,也是后来儒家学说演进的源头。本文对作为中国儒学之源的这五部著作,分别作了鸟览式的述评,并对某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先进人物都是把儒学作为中国进步的障碍,民主革命总是同批孔反儒联系在一起的。70年代以来,东亚几个受儒学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起飞,引起国际学者对儒家是否阻碍现代化的新估计、新评价,并且对我国学术界发生影响。同时,我国在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自然引起人们对具有深远影响的孔子思想  相似文献   

9.
一般说来,人对自身及其价值的反思与理想人格的追求,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后就开始萌发了,但是,从萌芽状态发展为自觉的思考,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西方哲学直到苏格拉底才开始自觉地思考这些问题;在中国则源本子孔子,此后则成为整个儒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如果问儒家是否肯定独立的人格价值?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而且可以说,整个儒学体系就表现为一个以人的价值为中心的仁学体系。只是儒家所理解的人的价值,主要是指道德价  相似文献   

10.
儒学别解     
这个题目可有下列各项说明。(一)‘仁’的基本意义。(1)‘仁’这个字,是由‘人’‘人’合成的,而不是由‘二’‘人’合成的。人人两字连写,常写成‘人?’,即在头一个人字下加‘?’即得,正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常写成君,,臣?,父?,子?一样。(2)人人意即象人或把人当人:对自己讲,要争取做人;对别人讲,要把人当人,韩愈谓‘人其人’,即把人当人之意。这种以同一之字解释自身的办法,颇与柏拉图(Pl-ato)所谓‘凡物必肖其自身’相似;与陆德明《经典释文》中以同声之字解释某一字之义,也有一点相似。  相似文献   

11.
儒学人格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广泛主宰着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规定并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正统人格内涵.本文试依据儒学代表性典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及部分<五经>,"述而不作",力求整理出其人格理论内涵的粗略轮廓.整理从几个角度进行:儒学人格理论的历史文化背景、儒学人格理念内涵、儒学关于人格养成的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16、17世纪之交,以儒学为核心的"东学西渐"第一站是意大利,代表人物是耶稣会士利玛窦.尔后,旷日持久的"礼仪之争"使儒学在意大利和西方各国得到了更加深入的传播.19世纪后,意大利汉学研究机构设立,汉学家兴起,儒学传播步入正常轨道.  相似文献   

13.
儒家学说,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还可以看到它的痕迹。研究和清理这一问题,无疑对于认识昨天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都将有重要的意义。不过这个问题很大,不是几句话所能说清楚的,本文仅就两汉时期山东儒学的兴起和发展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儒学与宋词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资源之一的儒学,对宋词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主要表现在:儒家达济天下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了豪放词的价值取向,拓宽了词表达的范围;儒家"温柔敦厚"的艺术观,从某种程度上又深深浸染着宋词的艺术风格,使得词风变得既香艳风流又典雅蕴藉,符合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5.
荀子论儒学     
本文对荀子的学派属性问题从两个方面做了论述:一是举出八个观点阐述荀子的尊孔与发展儒学。荀子尊崇孔子是个“天不能死、地不能理”的超时代的人物,他赞扬“儒效”,以“大儒”自居。从学派划分来看,他应当属于儒家。二是他对孔门诸子及其后学采取区别情况,分别对待的态度进行评价,不同于其他学派的“非儒”。荀子早年游学稷下,继而在稷下学官三为“祭酒”,受到稷下的道家、法家、墨家以及名家的影响,故他的学说融合有诸家的思想成分,但他的中心思想还属于儒学的体系。他是先秦儒学中独具特色的一派。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类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便构成为基...  相似文献   

17.
儒学在太平天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儒学在太平天国革命中的命运进行了探讨,作者指出:早年的洪秀全和太平天国革命初期,曾在一定程度上尊崇儒学,常引用儒学经典以论证他们的宗教和社会、伦理思想.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洪秀全改变了政策,焚禁儒书,否定儒学.但杨秀清对此有强烈异议,他以天父名义肯定儒学经典和史书的价值;于是洪秀全被迫下诏删改四书五经,宣布删改后准许人民阅读.然而,此事历十余年而未完成,因此,儒学书籍在太平天国一直处于不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18.
分析指出,儒学复兴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书斋儒学、平民儒学和政治儒学三类.认为儒学的复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但具体策略上还是应该以哲学儒学和生活儒学两种形式为主.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儒学复兴应该承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生根发芽的历史合理性及其在当下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主动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现代性内容,找到自身的适切定位.  相似文献   

19.
儒学在过去的二十世纪走过了非常艰难崎岖的路。二十世纪之初,儒学还安坐在庞大中华帝国的官学位置上,支配着社会意识形态、国家教育和社会道德风俗。辛亥革命一声枪响,帝制社会瓦解,儒学失去政权的依凭,地位迅速下降。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儒学被视为封建文化的代表,受到先进思想家和进步青年的猛烈批判多人忘记。“文革”中的批孔反儒运动,才使人们想起了儒学,但已经是被严重曲解的儒学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行和文化的多元发展,随着东亚的兴起及东方文化的复兴,随着时代主题由社会斗争向着和平与发展的转移,随着人们对人类文明危机和转型的深入探讨,儒学的深层价值和未来意义重新得到揭示和评估,儒学的思想资料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开发。于是又渐渐有了生机,开始了“回归中  相似文献   

20.
儒学与儒商     
经考证"儒商"是一个历史范畴。在肯定儒家的智、仁、勇"三达德"思想是塑造现代儒商的重要资源,同时,又指出儒家的君子人格论是一种"片面的道德型人格"。建构现代儒商必须在吸取儒家"三达德"思想的基础上,从理论架构上提出"德、智、情"三位一体的儒商人格模式,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