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究装配式地铁车站在不同方向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以长春某装配式地铁车站为背景,采用动力有限元分别对比分析了装配式和现浇式2种地铁车站在水平、竖向以及水平-竖向耦合人工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装配式车站较现浇式车站具有更强的竖向抗震性能,但其水平向抗震性能相对较弱;不同方向的波在叠加时会产生一定的"抵消"作用,装配式车站在"抵消"作用下表现得更为稳定;装配式地铁车站整体满足相关抗震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结合我国现役大跨斜拉桥的结构特点,以III类场地上的倒Y型主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选取20条实测地震波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同时将材料应变计算的截面曲率水平作为斜拉桥塔、墩、桩的损伤指标,据此求解斜拉桥塔、墩、基础等构件在不同地震动水平下超越不同损伤状态的概率,然后利用非线性拟合获得倒Y形主塔斜拉桥各构件地震易损性曲线,获得斜拉桥地震易损部位,损伤破坏过程的认识。研究表明:从各构件损伤的超越概率由高到低的排序上看,斜拉桥的主塔是最不易损的构件,而过渡墩桩基是最易损伤的构件;Y形主塔的易损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塔底、中塔底、中塔顶三个部位  相似文献   

3.
以一座设有FPS支座的斜交桥为原型,基于SAP2000建立了动力分析模型,研究了当地震波三维输入时,不同竖向地震动对FPS支座及下部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又考虑边界碰撞因素,研究碰撞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竖向地震动对FPS支座水平剪力与位移有一定影响,对下部结构的轴力和扭矩的影响很大;在SAP2000中采用Plastic(Wen)单元能很好地估计FPS支座位移值,但低估了FPS支座剪力值;当考虑碰撞效应时,支座地震响应将急剧增大;碰撞是导致上部结构旋转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长庆油田输油一处某悬索跨越管桥为工程背景,应用ANSYS建立分析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按轴向、横向、竖向分别输入地震波,分析结构在三种情况下的受力特点对比,得到不同方向的抗震性能。以三、四类场地地震波为输入,考虑不同地震烈度,一致输入和行波效应下结构关键部位位移、应力值,并用时程曲线直观表达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探讨了悬跨管桥在不同地震动情况下的受力特点和规律,找出薄弱环节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为地震预防及灾后拯救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是否考虑设备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在不同地震阶段的差别,对建筑结构中常见的设备 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小震、中震和大震阶段的地震时程反应分析。分析了不同震级作用下考虑相互作用后给结构与设备的地震反应带来的变化。结果表明:考虑设备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与不考虑相互作用相比,结构的地震反应有较明显的区别,设备的地震反应有很大的区别,处于完全失真的状态。大震阶段由于设备和结构均进入了弹塑性阶段,刚度等主要参数发生了变化,导致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降低。虽然设备质量占结构总地震质量的比例很小,但仍会对结构位移与内力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考虑支座摩擦刚度基础上分析了梁拱组合体系桥的动力特性,分别采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某连续梁拱组合桥进行了抗震分析。反应谱法分析基于线性系统,而时程法作为精细的分析方法,考虑了边界非线性问题,因而更能反应结构在地震时的实际反应情况。对比分析结果对工程抗震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强度等级地震作用下连续梁桥的破坏模式及破坏程度,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连续梁桥的综合评估模型。根据连续梁桥的特点,利用连续梁桥各单元及各构件的破坏程度建立多个因素集,根据各因素的权重和评价标准,对多个因素集进行逐级评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到地震作用下连续梁桥的破坏情况,并通过等级参数评判法对不同地震强度下连续梁桥的破坏情况进行等级评判,得到连续梁桥破坏情况与地震强度之间的关系。最后,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一座连续梁桥实例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8.
在历次破坏性地震中,斜交桥遭到严重损坏,其桥面普遍存在绕竖轴转动的现象。桥面的转动增大了上部结构的横向位移和挡块、支座以及桥墩破坏发生的几率。针对地震作用下斜交桥存在的桥面旋转现象,对其发生的机理,结构参数、支座和横向挡块对桥面旋转的影响,斜交桥限位措施等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目前在斜交桥桥面旋转研究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地震考古工作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成为一门学科。40年来,在理论方面、研究方法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通过对国内外地震考古学学科发展进行初步比较,可以明确我国地震考古学学科发展的诸多优势与不足。为更好的促进我国地震考古学学科的发展,我们应当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多学科合作以及重视现代地震遗存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瘦驼 《社区》2008,(16):14-14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曾进行动物异常反应与地震的研究,结果是“没有找到二者间可信的联系”。 动物预报地震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73年,在地震把希腊的海利斯城夷为平地之前,很多人看到动物纷纷迁出城外。的确,很多动物拥有比人类敏感得多的感觉系统。穴居动物对震动十分灵敏。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震灾害风险损失评价研究是近年来城市灾害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已有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和城市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两个方面.以此为主线,对国内外有关这一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针对这一研究领域内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若干后续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地震发生时个体的行为反应特征和分类模式,并阐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灾时第一时间的行为反应有逃跑、躲避、寻求信息、木鸡、利他行为、保护财产和未反应等类型,地震后半小时的行为反应依次为联系家人行为、信息交流行为、采取措施、疏散、寻求归属和未反应。灾时第一时间的行为反应根据可控制程度和激发程度分为四大模式,影响行为反应模式选择的因素包括感知震动强度、感知风险、从众心理、地震经历、反应能力等。建议政府管理者针对不同的行为反应模式,锁定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通过加强灾前教育和演练、完善灾时救援和风险沟通方案,引导公众采取更科学有效的行为反应来降低地震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2011年3月的日本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了福岛核电站爆炸并引发了核泄漏,核泄漏对日本以及周边地区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损害。这次事故引起了国际社会重新审视核电的安全性。在核电行业没有解决安全性之前,大部分国家不再审批新的核电站建设项目,这些国家由此引发的能源需求缺口将由化石能源(煤炭、石油等)填补。但是,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石油的清洁性优于煤炭,因此,石油的需求将增加,石油的价格将上涨。另一方面,日本工业在地震中遭受重创,日本对石油的进口将减少。二者共同左右国际油价的走势。  相似文献   

14.
在用直流共溅射法制备Ta/Al合金电阻薄膜的工艺中,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例如靶基距、气压、溅射电压和热处理时间等对薄膜电阻温度系数(TCR)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和正交试验方法获取薄膜的最佳工艺条件和TCR值。结果表明只要适当选取和很好控制四种主要工艺参数就可以制出TCR性能优良的Ta/Al合金薄膜,同时证实了方差分析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5.
地震保险费率厘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1961-2010年中国大陆年度地震损失数据, 对年度地震风险损失进行了分布拟合;利用随机模拟技术对基于weibull分布的地震风险损失进行了模拟;采用VaR方法计算了各个风险地区的保费规模, 以此研究地震保险的价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置信度下地震保险保费规模存在明显的差异, 置信度越高, 所需要的保费规模越多。利用高孟潭提出的地震风险区划图, 进一步测算了各个区划的人均保费, 以此表示地震保险价格。测算结果表明:置信度、区划等级对人均保费影响明显, 高置信度与高等级的区划导致较高的价格。  相似文献   

16.
对破坏力巨大的地震的预测、预报,既是地震理论上的难题,也是技术上、实践上和政治政策上的难题。在我国曾有过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人为因素不能回避的惨痛的教训。在学术上存在着地震不可预测预报与地震可预测预报的尖锐争论,而这种争论又因为掺杂了政治上的因素而变得更加微妙、复杂、纠缠不清和难以深入,也制约着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地震不可预测预报论是目前的主流观点。不可预测预报论与可预测预报论的学术立场分歧也必然延伸到人们的防震减灾的社会实践当中。六十余年来,可预测预报论者积极进行预测预报上的学术创新,先后诞生过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翁文波的信息预测理论和天灾预测法、耿庆国的旱震关系理论、钱复业等的"潮汐力谐振共振短临前兆模型"、钱学森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论"与"定性与定量的综合集成法"等等理论和技术成果。可预测预报论突破传统科学的还原论思维模式,积极发展现代系统论的思维模式,并挖掘中国古代传统科学中的一些要素和整理利用中国古代积累下来的对自然灾变观测的丰富资料,进行理论创新,并在地震预测预报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然克服不了种种理论的批判和质疑。尽管如此,可预测预报论者仍坚信如果能更好地克服思想上、体制上的障碍,中国地震预测预报科学研究工作者能创新出一种"半经验半理论的系统科学方法"的地震预测预报理论,在该领域为人类的科学进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某黄河独塔斜拉桥初步设计方案有半漂浮结构体系和固定铰支承结构体系。对其两种不同结构体系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通过对两种不同结构体系地震荷载作用下主塔控制截面内力响应对比可知,该桥为典型低重心独塔斜拉桥,该桥固定铰支承结构体系主塔控制截面的弯矩响应明显低于半漂浮结构体系主塔相应截面的弯矩响应。为进一步提高该桥的抗震性能,分别对不同塔梁之间纵向特殊连接装置对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优化对比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震后人群常见的心理困扰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在灾区及灾区之外的人们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它不仅有滞后性,持续时间长,而且可能伴随当事人终生,必须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而要消除心理"余震",除介入及时外,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对汶川大地震也是如此.为此,必须充分发挥传媒的社会稳定功能,确保信息准确,为灾区群众提供心理屏障;还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帮助丧失亲朋者顺利度过悲哀历程,学会面对事实,寻求新的生活目标.此外,探索震后心理调适方法,鼓励震后人群进行自我情绪调整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