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事物是“合二而一”还是“一分为二”的讨论,反映了两种世界观的根本对立。“一分为二”,准确、生动而又通俗地表达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辯证法的世界观;杨献珍等同志提出的“合二而一”思想,它不仅不能表达对立统一规律,而且是和对立统一规律根本对立的,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杨献珍同志说: “任何事物是‘合二而一’的,所以在观察问题的时候,要‘一分为二’”“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 “什么叫对立的统一?中国有句古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问題正在进行热烈的讨论。这是一場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唯物辯证法的精神实质的爭论。在我们看来,“一分为二”正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的、完整的、科学的表述。杨献珍、艾恒武、林青山等同志提出来的“合二而一”论,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歪曲。杨、艾、林等同志企图以“合二而一”论来代替“一分为二”,潘庆斌、姚伯茂等同志攻击“一分为二”的“片面性”,企图以“合二而一”来“补充”一分为二”,这些都是我们绝对不能同意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朴素知识有很大一部分包括在阴阳学说中。“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20页)这种古代的两点论是《黄帝内经》医学和哲学的理论基础,是理解由《内经》奠基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一把钥匙。《内经》说:“何谓日醒?曰:明于阴阳,  相似文献   

4.
坚持“两手抓”和“重点抓”,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一贯倡导的方针,它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与重点论关系的原理。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而辩证法的重点论是以承认非重点为前提的,是在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重点论中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对于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问題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爭论。这一爭论不是什么字句之爭,它直接涉及到人们对馬克思主义辯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问題,也间接涉及到如何用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评价古人思想的问題。“合二而一”一语出自方以智的《东西均》。按照杨献珍同志的理解,这句话是“中国古代的关于对立统一的光辉思想。”这一看法受到反对后,又有同志认为,这句话虽未表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但却表述了对立统  相似文献   

6.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谈论“两点论”的辩证法观点时曾指出:“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出自《周易》的《系辞》。毛主席指出这是“古代的两点论”,这对于我们理解《周易》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我们能够从《周易》非常神秘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中清楚地看到它所包含着的合理的因素——“古代的两点论”即朴素辩证法思想因素。《周易》从复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科学体系,而“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则构成这一科学体系的“主构架”、目前学术界有不少人之所以对“三形态论”、特别是“五形态论”以及科学地分划历史发展阶段与全面、正确地把握杜会形态演变规律之间的关系产生种种误解,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忽略了对“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的研究所致。本文试图从历史、理论、现实相统一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在哲学形态上表现为一种“应用哲学”和“实践哲学”。邓小平更注重对哲学的运用和发展,尤其是对以矛盾规律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运用和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坚持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两点论和重点论、普遍性和特殊性三个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大跃进时期,毛泽东在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时出现了偏差.这些偏差主要体现为:主观能动性被张扬为唯意志论;“两点论”和“重点论”被诠释为“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论;相对平衡论被理解为积极平衡论;片面强调不断革命论,忽视革命发展阶段论.  相似文献   

10.
艾恒武、林青山两同志所写“‘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一文,从多方面“论证”了他们所提出的“合二而一”这个命题,说它表达了辩证法的最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我们认为,这不仅与客观实际完全不相符合,而且在论证上也是完全错误的,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1.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里说说它的来历: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中,就已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其中关于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的规律是最重要的部分,但他在那里只是阐述了这一规律的思想内容,并未把它概括为“对立统一规律”这一科学术语。 马克思也没有明确提出“对立统一规律”这一  相似文献   

12.
论「一与多」的对立统一规律兼评《物质·意识·场》苏祖荣一、问题提出:唯物辩证法要加以解释和发展1.1879年,恩格斯完成了一篇题为《辩证法》的论文。该文把辩证法的最一般规律概括为:(1)质量互变规律;(2)对立统一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2.这三...  相似文献   

13.
章学诚的“史德”论,涉及治史原则和史家的修养问题,因而大受人们的重视;接着就是肯定、赞扬有加。早在二十年代,胡适、何炳松等就认为“《史德篇》论主观可以夺真实,其言极精。”(胡适:《章实斋先生年谱》九十一页)“我以为单就这‘天人之际’一个见解讲,章氏已经当得起世界上史学界里面一个‘天才’的称号。”(何  相似文献   

14.
唯物辩证法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文章认为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统一的,不可割裂的,也就是说,我们所讲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我们所讲的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十二大政治报告为我国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所确定的方针、政策中,既坚持用矛盾对立统一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两点论,又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重点论,充分体现出两点论与重点论的高度统一。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必须努力完成首要任务,但也不忽视其他任务;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一分为二”被认为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最精确的表述,几乎成了定论。然而,真是这样的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看看列宁和毛泽东同志是怎样论述对立统一规律的,毛泽东同志所讲的“一分为二”的确切含义是什么,最后再看看林彪、“四人帮”在“一分为二”问题上造成的混乱及其危害。一九一四年,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写道:“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列宁全集》第38卷,第240页)列宁的这一论述,是对立统一规律提出的直接来源。列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础上,把对立统一规律确定为辩证法的核心。指出“辩汪法  相似文献   

16.
杨献珍同志说: “什么叫对立的统一?中国有句古语,‘合二而一’,这句话的意思是物是合二而一的,同‘一分为二’是一个意思”。“对立面的统一思想,只是说矛盾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的”。“学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要学会把两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学术研究》发表的《论道的物质性和老子哲学体系的唯物主义性质》的文章(下边简称《论老》),说老子哲学中的“道”是“物质”,其重要根据,是认为“无”、“无名”,“无物”都是“无名之物”的意思。我认为把这三个词都解释成“无名之物”是讲不通的. 首先分析“无”字.《论老》引了《老子》书中这样一段话:“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论老》分祈:“在老子这段话中,‘有’是‘有名’的略词,是指‘有名之物’。‘无’是‘无名’的略词,是指‘无名之物’。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下之物生于‘有名之物’,‘有名之物’生于‘无名之物’。”我认为这样理解是讲不通的。题问在于这句“天下之物”中的“物”字,是有名的物呢?还是没有名的物呢?如果是有名的物,那么这句便是:天下有名之物生于有名之物,有名之物生于无名之物。前面说“有名之物”是从“有名之物”中产生的,后面又说“有名之物”是从“无名之物”中产生的,这个“有名之物”究竟从何而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大厦赖以构筑的根底问题。教师教育史上的三次“飞跃”表明: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活动的主线与内线,在教师教育大厦中处于奠基地位。传统教师专业成长观的主题是如何促使教师吸附教育知识,由此导致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旧三论”,即指导论、迁移论与嵌入论。在当代教师专业成长领域,基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本真交互关系的教师专业成长观势必领唱主角,倡导基于实践优先论、情景中转论、智慧涌现论的教师专业成长“新三论”是对这一发展趋势的自觉回应。在“新三论”中,教育理论难以直达教育实践,非线性逻辑、情景中介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国家,“一分为二”是众所周知的。由于毛泽东的倡导,“一分为二”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脑海里。张闻天是第一个对“一分为二”提出异议的人。他在1964年2月5日郑重地写道:“现在一些文件上,把对立统一规律通俗地称为‘一分为二’的规律。这种说法有缺点”。(《张闻天选集》第566页,以下凡出自该书的引文只注明页码)为此在一系列论述中表达了“一分为三”的思想,虽然他并没有公开提出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因此它必然是不断发展的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一些交叉学科层出不穷的新成果,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物,而是为马克思主义提供新的论证,丰富、拓展和深化了它的内涵。日益显示其科学价值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下简称三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行不悖,并且有助于它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上述观点。 (一)“三论”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明“三论”产生之前,人们虽然原则上认识到了无机界与有机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之间的物质统一性,但是,对其统一的基础,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三论”以其新的思想对这一原理作出了新的论证并丰富了它的内容。从控制论、信息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