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杜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杜甫逝世不久,便有润州刺史樊晃整理的集子问世。一千多年来,杜甫的诗歌不断被后人收集成册而广为流传。其后宋人郭知达的《九家集注杜诗》、明人王嗣 的《杜臆》、清人钱谦益的《钱注杜诗》、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浦起龙的《读杜心解》、杨伦的《杜诗镜铨》等斐然继起,各自所长,成为不可或缺的杜诗专著。但是,新中国建国五十余年来,尚无一部完整的,以今人全新的观念来铨释杜诗的专著,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有鉴于此,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组织本馆业务骨干和四川杜甫研究会部分学者,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编写成…  相似文献   

2.
杜甫的诗歌,自宋至清,注家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援据繁富,而无千家诸注伪撰故实之陋习,核其大要,可资考证者为多。”然洋洋巨著,疏漏之处,实亦难免。后出的注本如杨伦的《杜诗镜铨》、浦起龙的《读杜心解》,对仇注均作过补充和纠正。清人施洪保所著《读杜诗说》驳难仇注,不遗余力,其中  相似文献   

3.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秋末,杜甫在阆州作有《警急》《王命》《征夫》《西山》四诗。早在明代,名儒杨守陈就说《王命》等后三章是为讥高适而作。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都采杨守陈说列入《警急》诗注后: 四明杨守陈曰:此下三章,皆为高运作,讥其不能御虏  相似文献   

4.
“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是杜甫《行次昭陵》中亢慨悲昂的一联。“幽人”一词,历来注家均无详释。杨伦《杜诗镜铨》及《钱注杜诗》只字未提。浦起龙《读杜心解》摸模糊糊地说:“怀忠之壮士悲之,行迈之幽人拜之”。仇兆鳌《杜诗详注》曰:“壮士,指守陵者。幽人,公谒陵也”。以为“幽人”乃子美自称,这是对的。然而“幽人”具体解释是什么?杜甫在这个词中倾注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幽人”一般都解为“避世隐居之人”。  相似文献   

5.
一、赤谷赤谷,王嗣奭《杜臆》、仇兆鳖《杜诗详注》(以下简称《仇注》)引《一统志》:赤谷,在巩昌府秦州西南七里,中有赤谷川。杨伦《杜诗镜诠》(以下简称《镜诠》)引《一统志》:赤谷在巩昌府秦州西南七十里。《仇注》又引蔡梦弼注:秦州陇城县有大陇山,亦曰陇首,其坂九回。(杜)公前《赤谷西崦》诗云:“跻险不自安,”此诗又云:“险艰方自兹,”盖是登大陇,历九回坂也。  相似文献   

6.
仇兆鳌《杜诗详注》熔铸前人杜诗学研究成果于一炉,是集大成之作,同时也鲜明地体现了仇氏的杜诗学观点.在创作论方面,《详注》认为杜诗和它的写作对象保持一致;在杜诗评价方面,《详注》认为对杜诗不能用诗歌创作的一般规律来要求它;《详注》在考察杜诗问题时,广泛地使用了联系的方法.这三点对今天的杜诗学研究者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杜注质疑     
杜诗《法镜寺》云:“婵娟碧藓净,萧摵寒籜聚。” “碧藓”亦作“碧鲜”。仇兆鰲《杜少陵集详注》、杨伦《杜诗镜铨》(以下简称仇注,杨注)均断作“碧藓”。按“碧藓”当作“碧鲜”。“碧鲜”为竹名,见《文选.·吴都赋》“玉润碧鲜。”五代扈蒙作《碧鲜赋》,亦可证。注者或以“婵娟” “碧鲜”皆为竹名,非是。“婵娟“应为美貌,系形容词,乃形容“碧鲜”之美。《文选》成公子安《啸赋》云:“荫修竹之婵娟。”即以“婵娟”为美貌,为形容“修竹”之美,可证。苏仲翔《李杜诗选》注(以下简称苏注)“婵娟”为“此指竹。”井云:“孟郊有三婵娟诗,曰竹婵娟、月婵娟、  相似文献   

8.
明人对杜诗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出现种种失误,主要表现在文献与批评两方面.明代的杜诗全集注本和杜诗选本,在底本选择、文献引用、篇目考订等方面都不够谨严,存在较多的疏忽与破绽.明人对杜诗的注释与解说,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产生较多失误,主要是曲解和误解杜诗,对杜诗的解说往往陷于穿凿附会之中.明人对杜诗的批评很多是错误的,形成这些错误的原因有多种.总结这些失误及其形成的原因,对全面探讨明代杜诗学的总体风貌与学术价值当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生的<杜诗说>是影响于当时却淹没干后世的一部杜诗评论和研究著作.黄生在<杜诗说>中,将孟子所提出的"以意逆志"原则作了重新诠释和具体化,并以其作为评论和研究杜诗的基本方法,力图揭示杜诗的本意.对<杜诗说>评论和研究杜诗的方法所作的初步探讨,通过对<杜诗说>的钩稽认为:黄生所提出的"深悉公之生平"、"综贯公之全集"、"融会-诗之大旨"三原则,就是"以意逆志"的具体化,是黄生在<杜诗说>中分析和研究杜诗的主要方法.黄生对杜诗创作本意的认真探寻,体现了他作为训诂考据学者的严谨学风.  相似文献   

10.
李植的<杜诗批解>是朝鲜文人批解、注释杜诗的第一部个人著述,被誉为朝鲜人研读杜诗的入门要籍.李植批解杜诗时注重考辨异文、分析诗作结构、阐明诗作句法,担负着教导后学的任务.其以异域之人研读杜诗,确与中华之人有着不同的视野与角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介革命的纵深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已经进入了“微时代”。与之相应的是,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使得网络成为媒体危机甚至诸多突发事件恶化的媒介,导致社会风险扩大化、恶性化发展。网络谣言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在义愤心理、信息流瀑、从众效应、群体极化和偏颇吸收的作用下,本身即形成了一定的自我强化机制。因此,针对新媒体时代网络社会的新常态,必须强化网络社会制度规范,创新网络社会治理模式,切实提高网络谣言的治理能力,发挥网络积极正面的功能,使之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2.
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与激进主义虽为三个鼎立的价值系统,但均属“现代”思潮,三者在要不要实现现代化转型、要不要接纳现代性的认知上是共同的,在体现现代性的“当下性”、“世界性”、“个体性”与“世俗性”等四个重要向度上不难体会其共性;但三者对现代化道路的追寻、对现代性诉求的表达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展示为“保守的现代性诉求——儒家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东亚现代化模式)”、“温和的现代性诉求——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激进的现代性诉求——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等三种不同类型;还可从现代化与反现代化、“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坐标上分析三大思潮现代性诉求的区隔,文化保守主义是以“前现代”的美好凸现“现代”的弊端,激进主义超越西方现代性的思路可视为现代性的创新、也可视为“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元明曲学家对杂剧的分类经历了从以人物类型为主到以内容为标准的过程。夏庭芝的《青楼集》中有关杂剧分类的文字真实反映了当时元杂剧的演出情况:首先,当时演出最多、最受欢迎的杂剧是驾头、闺怨、花旦、软末泥、绿林五类。其次,《青楼集》的分类折射出元杂剧表演的发展,杂剧脚色的日益完备,分工的趋向细致。一方面,小旦逐渐成为受爱重的角色,显示出元杂剧外脚的发展。另一方面,花旦成为旦本中颇受欢迎的门类,逐步从正旦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焕 《南都学坛》2009,29(6):110-114
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使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推进了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建设,基本建立起了公共服务的监管规则体系。我国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公共服务监管与问责机制存在一定缺陷。国外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经验有普遍推行以市场化、社会化、分权化为主要趋势的公共服务改革;社会性公共服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重视调动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的积极性;重视公共服务的监管问题。借鉴国外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经验,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政府应当在公共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入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应有的活力;注重公共服务的社会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公共服务的全程评估,强化公共服务的问责和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隋前乐府习称古乐府,隋唐以来古乐府地位日高,甚至成为与《诗经》相提并论的经典。从经学化、学理化、高格化、楷式化四个方面可以清晰揭示古乐府的经典化过程:隋代王通《续诗》开启了古乐府经学化历程;唐代李白古乐府学从学理化、经学化、楷式化三个方面推进了古乐府经典化;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和郑樵《通志二十略·乐略》使古乐府经典地位获得了学理支撑;元代左克明《古乐府》为文人创作古乐府提供了简明读本,对古乐府的楷式化有所助益,杨维桢大量拟作古乐府彰显了古乐府的楷式地位;明代复古思潮兴盛,对古乐府经学化、学理化、高格化、楷式化四个方面均有推进,在揭示古乐府艺术成就、推尊古乐府体式方面均达到顶峰;清代朱嘉征《乐府广序》将古乐府经学化推向极致,朱乾《乐府正义》在义理阐发的同时兼顾史实考证,对朱嘉征的极端经学化又有所纠正。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自1 929年出版以来引起评论界的普遍关注.批评家和学者们从小说的宗教因素,存在主义,虚无主义,死亡主题等多视角来解读该小说丰富的文学内涵.但从小说女主角凯瑟琳温柔与宽容这一完美女性的塑造缘由及其悲剧命运对小说主题的形成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一视角来挖掘本部小说思想内涵的几乎没有.可以说,凯瑟琳这个完美女性是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海明威正是运用这样一位天使般人物的悲剧结局来打动读者,给人以强大的震撼力,从而进一步揭示小说的主题--战争即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校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普遍存在着激励机制滞后化、激励目标短期化、激励原则刚性化和激励方式简单化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的和谐发展。理论上通过提高效价、提高期望值和提高公平感,可以提升高校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水平。实践中针对高校知识型员工自身需求的特点,可以采取政策制度激励、思想目标激励、软硬环境激励、沟通参与激励和绩效考评激励,来达到发挥整体激励效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地球的历史上 ,存在着不同层次的生物进化事件。生物事件 (博尼法埃 ,1990 )或扩散事件(雷佩宁 ,196 7;1980 ;1984 ;1987)可能是规模最小、层次最低的生物进化事件。据雷佩宁(1987)研究 ,在过去的 6 70万年内 ,世界上曾发生过 11次生物事件。它们分别发生在 6 70、4 80、4 2 5、370、32 0、2 6 0、190、10 0、5 0、12 7、1 1万年前。根据徐钦琦 (1984 )、雷佩宁 (1984 )和芙尔芭 (1985 )的观点 ,生物事件总是发生在寒冷期或冰川旋回的末尾。在古气候学中 ,旋回乃是与大年相当的。所以生物事件总是发生在事件年 (徐钦琦 ,1998)的末尾或开始 ,即发生在事件年的冬末春初。除了生物事件外 ,世界上还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集群绝灭事件和辐射事件(劳普和赛泊考茨基 ,1982 ;沃利斯尔 ,1986 )。在地质时代表中存在着代、纪、世、期等时间单位。它们都分别呈现为一个完整的旋回。所以这些时间单位分别相当于不同层次的大年 ,如宏年、代年、纪年、世年、期年等。在地球的历史上 ,共存在着两个宏年 (古生代宏年 ,中新生代宏年 ) ,四个代年 (早古生代年、晚古生代年、中生代年、新生代年 )和 12个纪年 (如奥陶纪年、泥盆纪年、三叠纪年 )等。在地质历史上 ,世界上曾发生过 5次集群绝灭事件 (劳普和赛泊考茨基 ,1982 )  相似文献   

19.
对周原甲骨文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归结,提出了其爽劲奔放类、严整劲挺类、萧散简远类、烂漫恣肆类、写意流便类的五个艺术分期;认为周原甲骨文应出自于周人之手且横跨了殷商、周两个朝代,而萧散简远类则可能成为殷商甲骨文与西周甲骨文的分水岭;从契刻工具,书、刻的关系与涂朱、涂墨,契刻刀法与契刻笔画次序等方面探讨了周原甲骨文的契刻技法,并对周原甲骨文的用字与结字、章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周原甲骨文在"自然书法观"的确立、"草甲骨文"的创造、萧散简远、烂漫恣肆、写意流便新的审美范式和微雕艺术的开创等方面的历史贡献与其应有的中国书法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分类能力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分类活动几乎渗透于人的所有认知活动。分类活动的研究一直是现代心理学的热点,其中用实证的方法对儿童分类活动的探讨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从分类标准的稳定性、分类标准的性质、分类同一性、分类标准选择的影响因素、分类中基本水平现象、类别等级特性、类别表征中知识效应、类别内特征关系的敏感性、类别对刺激判断的影响等方面,总结儿童分类实证研究的成果,旨在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