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所以,在作文教学或作文阅卷中,教师都非常强调作文的“真情实感”.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也把“感情真挚”列为评分的基本要求。的确,由于一个时期作文教学出现“政治化”倾向,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假、大.空”情况。于是在呼吁作义回归真实.提倡抒写真情的呼声中,广大语文教师最终一致认同了“感情真挚”在作文中的地位,并把它作为评判学生作文优劣的一条重要依据。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令人欣喜。可是从近几年来学生作文的现实看,我们也发现中学生作文的“抒真情”已经走入误区,并造成了一些中学生的主体迷失。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衡量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究其原因.我想与长期以来单一的评价方式,千篇一律的评价标准和落入俗套的评语不无关系。只要我们翻阅学生的习作本,诸如:“内容不具体”、“语言不通顺”、“书写不工整”等“空、泛、旧、浅”的评语比比皆是。教师们“呕心沥血”作的评语让学生摸小着头脑.也感到索然无味。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作文能力是他们综合语文能力的反映。如何评价学生的作文能力与水平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虽然专家和语文教师做了很多探究,但由于作文评价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导致作文评价工作困难重重,压力巨大。为此,笔者尝试运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理念,在作文评价方式上作了一些探究,采用“朗读——合作”式,即习作者朗读其习作,师生、生生合作评价的方式。工作进展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校语文教研组教研课题是“作文批改”研究。目的在于改变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因为.这种做法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以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坏习惯,这对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修改作文上。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否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家长担忧.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即使是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宁愿多做一些基础知识题,而不愿作文,这种状况确实令人担忧。鉴于此,《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笔者认为要提高中高年级的习作水平,最终要从低年级的“写话”抓起。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部分语文教师视作文教学为“畏途”.学生视写作文为“难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忽视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  相似文献   

7.
一、作文的现状 作文,让相当部分的学生头痛不已.原因是“写不好”.写不好怕老师批评或得分较低影响“面子”.因而懒得写甚至干脆不写。“厌写”情绪普遍泛滥,让语文教师和家长也头痛不已。综观中学生作文的现状,也确实普遍存在相当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这种状况着实令人担忧。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难以解决可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我们通过电教媒体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作文教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投入的精力最大,但对提高学生作文实际水平的帮助却不大。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课文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成绩斐然,作文教学却是“春风不度”,旧鞋老路.依然是学生写,教师改,依然是教师耗费大量精力详批细注.精批细改,学生的写作水平却没有提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局面在作文教学方面延续着,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否则,作文教学就会拖语文教学后腿,语文课改就可能功亏一篑。  相似文献   

11.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戈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方法。教师们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这就说明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存在着弊端,有改革的必要。那么,如何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才能把教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解放”与“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曾对“学生作文老师全批全改”这种传统作文评改方法一针见血地予以批评:“学生作文教师评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而效果呢?叶老亦曾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新课标倡导“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进行改革,学生应该是整个写作活动的主体,既是写作的主体,也是评改的主体。因此,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改是非常重要的。为有效引导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实践活动,我用了近3年的时间,开展了《学生自主评改作文教学模式探究》课题的实践研究,下面是我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标准。可是,"作文难教,作文难写"的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每一个语文教师。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同仁也作了不懈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常常不是因为太复杂太麻烦而不能贯彻始终,就是因收效甚微而不得不放弃。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往往抱怨作文教学投入多、产出少,以致很多教师厌恶作文教学(时下流行的公开课也难得看到有上作文课的),更不想去思考如何改进作文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我校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语文组全体教师以“写作教学设计初探”为研究课题,展开写作教学实践研究。经过三个学期的作文教学实践探究与主题会诊反思探讨,我们充分认识到:正是由于教师沿袭了以往教学中的弊病,禁锢了在作文教学上的创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么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不妨也可以这样说:只有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情趣,享受到作文快乐,才是真正的作文。去年我对学校一个班近50人的同学作了调查,结果令我们语文教师深感不安,其中乐于写作文的仅有7人,其余的有的干脆写上“不喜欢作文”。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和言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规定:“能具体明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作文“难教”.学生“怕学”的现象普遍存在。“难教”是因为我们对作文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然而,现实的作文教学却令人堪忧,不是“享受”,而是受罪,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一种“耗时多,效益低”的难堪局面。如何适应作文课改,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转变教师陈旧的作文教学观念,改变作文教学现状,这是摆在广大教研工作者和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而现在,小班化的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我们应结合小班化教学,充分利用其优势,在作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快乐作文的实践因素,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是老生常谈的头疼问题。有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使学生的作文“满篇见红”。以为这样就能表明自己的工作态度,自己心安理得,同时还会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赞同,哪管最终的效果呢?叶圣陶对此颇有感慨:“教师改作文是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长此以往,作文批改只成了一种形式,成了作文教学的一道工序,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情感效应”极为明显。当代学者认为:“情商”甚于“智商”。  相似文献   

20.
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就是作丈的批改了,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得到“学生写,老师改,写完改完一边甩”这样的结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进作文的评改方法已势在必行。在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本校作文课题研究,尝试运用新的理念对作文评改方式进行改革,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既能减轻老师负担,又能提高学生作丈水平的路子,那就是变“教师改”为“学生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