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民众信仰和社会秩序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信仰蕴含并展示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支配着人类的行为实践而影响社会秩序。2008奥运会与我国民众信仰和社会秩序的关系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而稳定社会秩序的维系则有赖于社会控制.邓小平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通过长期实践逐步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控制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控制基点;以改革开放为控制动力;以实现社会发展为最高目标;以"三步走"模式为控制策略;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控制机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社会保持了平稳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的社会管理与社会稳定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社会秩序和稳定是核心议题。社会结构转型期中国应大力发展社会福利 ,建立开放统一的市场经济 ,扩大中西文化交流 ,加快民主政治发展步伐 ,建构综合化、动态化、开放性和制度化的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与社区社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藕合度降低,社会运行机制不稳定,社会关系失调状况空前加剧,社会易出现“失范”和“失控”状态。而社会的发展是以社会稳定为前提的,社会秩序是保证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社会控制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社区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小系统,作为区域性社会,在社会控制中发展为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加强社区社会控制的必要性社会控制从广义上讲是对全体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的引导、规范,从狭义上看是对越轨者的惩罚和教育。就我国当前社会乃至社区情况而言均显现出在社区加强社区控制的必要性。1.当前我国社…  相似文献   

5.
秩序与活力是社会政治稳定的两个基本维度。建立合理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行,激发社会活力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秩序与活力只有相互促进、互动共存才能维护社会的长久稳定。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深刻的矛盾,即改革需要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但改革本身又可能引发社会政治的不稳定。当下中国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只有从优化国家控制的角度实现社会政治稳定,既维护社会秩序又增加社会活力,才能为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霍布斯的秩序解说与转型期社会秩序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霍布斯提出的“秩序问题”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良好的社会秩序是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秩序的建构依赖于相互合作的集体行动 ,合作以信任为基础 ,以制度为保障。我们要根据社会转型期的特点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 ,构建起比较完善的信息结构和调适矛盾的缓和机制 ,促进社会结构的整合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试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稳定董士昙农村稳定作为社会问题被提出,首先是基于目前我国农村还潜藏着一些不稳定因素。这些不稳定因素的积聚与扩张,将严重威胁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清代流民问题尤为严重.在京师地区,受自然灾害、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等因素的影响,流民充斥街巷,给京师社会、经济、秩序稳定带来严重威胁.为此,清代统治者试图通过开办粥厂截留流民,以及留养、资遣等举措消弭流民对京师社会秩序的冲击,京师地区逐渐形成了一套结构完整的流民应对机制,这套机制对维护京师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益均衡:和谐社会建构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社会本质是一个合作的体系,社会的和谐有赖于外在社会秩序的"良序化"与内在心灵秩序的"和谐化".现代社会利益多元化使得利益结构的均衡成为了社会秩序和谐的基础.目前,在我国要防止贫富差距加大以实现利益均衡、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就必须依靠公正的公共政策安排,合理解决平等与效率问题,提升政策公平性,减少并消除"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社会运行中负面因素累积到一定量后所产生的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和扰动,它集中反映了社会运行中出现的某种故障或不和谐因素.曾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突发事件因具有群体性和民族性的双重特征而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各种矛盾时有凸现,因此,很难说类似事件在就已经消声匿迹了.有鉴于此,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预防机制,将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1.
受近代理性主义思潮影响,转型期我国社会失序问题一般被归结为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或者是制度设计本身有缺陷,而制度建设的完善也一直被视为解决失序问题的良策。然而,在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而社会失序现象增加的情形下,应转换思维方式,积极构建社会秩序稳定的主观性基础,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以促使社会秩序更加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社会稳定工作实践经验与理论探索,新中国成立初期,确保政治稳定、维护主权独立是社会稳定的核心任务,在区分敌我矛盾不同性质的基础上,形成了基本稳定的社会局面。在经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制度破坏后,中国进入社会秩序重建时期,开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开始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定压倒一切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稳定从这一时期开始成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现阶段处理新的社会矛盾、巩固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中,个人往往缺乏主动性,整个社会的进步,需要为与社会秩序相容的个人主动性提供最大的空间.在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社会中,通过知识的增长,心灵才能从它的精神束缚——偏见、偶像和可以避免的错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言论自由的条件下,人们会乐于思考,思维会更敏捷,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也更具有活力,社会本身也得以良性的发展.在中国,随着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过渡,公民的角色、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都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而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并不是一个“一言堂”的气氛,观点的对立和意见的多样是社会的常态,是必要和有益的.言论自由作为获致真理的一种手段,维持社会稳定和变化之间的平衡,它给予社会活力,推进社会的新陈代谢过程.可以说,在改革开放的国家转型期,一个良性的社会秩序尤其需要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14.
高峰 《学术论坛》2012,35(2):41-44
社会秩序作为结构性存在是由各要素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有机构成的系统整体,其基本要素是价值内核、社会规则和社会权威。其中,价值内核渗透于其他要素中,作为统摄性的因素发挥作用,社会规则规定着社会秩序的具体内容,社会权威则是社会秩序生成与存续的现实性主导力量。各结构要素的交互作用,生成了社会秩序的整体特性和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保障个人权利是一项法律制度设计中考虑的两个必要因素。二者在社会实践中应当如何选择,在法律制度构建中是有所反映的。通过对特殊防卫的立法背景的探析,以及对特殊防卫的立法评价和立法价值倾向的分析,进而得出立法中确立特殊防卫的价值选择——即特殊防卫是社会秩序稳定和公民利益保障在面临现实状况时的一种"相对合理"的选择,是解决法理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之矛盾的一种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的社会转型与道德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转型,道德文化体系也进人了一个转型期。道德体系是一定社会秩序的产物并反过来维护这种社会秩序。当一种类型的社会秩序向另一种类型的社会秩序转变时,旧道德体系的解体与新道德体系的重建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自觉认识和顺应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搞好思想道德和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一、社会转型与道德转型社会转型是指由一种类型的社会性质或社会秩序向另一种社会性质或社会秩序的转变过程。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不是社会性质的转型,而是社会秩序的转型。它意味着社会经济基础和上…  相似文献   

17.
“秩序情结”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一种深层的心理状态。如果说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秩序是以伦理道德特别是家庭伦理道德为基础,现代社会的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维系则是以法治为基础。当代中国并不是一个传统社会,而是一个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急剧变迁的转型社会。“秩序情结”对我国的社会转型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要使“道德秩序情结”和“法律秩序情结”良性互动,使其促进社会转型的平稳进行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避免其对社会转型速度的阻滞和引起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秩序问题是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情感社会学强调了情感对社会秩序的双重作用。从微观角度而言,情感及其所伴随的遵从,构成了一套微妙的、无形而普遍的社会赏罚系统。这一系统的强制性来自个体从社会文化角度评价自我时所产生的情感反应,情感通过鼓励自我控制,使大多数人的行为即使在没有外部奖赏或惩罚的情况下都遵守社会规范,进而促进了社会控制,维持了稳定的社会秩序。从宏观角度而言,阶层情感或群体情感的形成与积累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秩序维持或变迁的重要因素。当情感作为一种内在的控制系统失败时,某一群体或阶层成员所体验到的消极情感会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破坏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 ,发展是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而发展以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 ,其实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能动性的发挥问题。我们认为 ,中国最急迫的问题不是赞美自由 ,不是自由理念的确立问题 ,而是从中国社会的现实出发 ,思考和探索自由如何可能的条件问题。在自由如何可能的各种思路中 ,制度或制度建设的思路具有明显的优先性 ,因为它是通过社会秩序的建构去促成自由的 ,是通过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促进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国家重大工程的开建,一方面拉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容易产生诸多新的社会问题,其中,社会不稳定因素直接影响国家重大工程所在地的社会稳定和工程建设进度.所以,应以大力发展经济和大力加强社会的综合治理为基础,根据工程建设地不稳定因素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坚持抓两点、控一面,将大量的管理放置于工程建设地第一线;通过建立强有力的指挥协调机制、机构和畅通的通讯联络体系,实现点面结合,有效地预防和遏制困扰工程建设地正常社会秩序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