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现代学者有关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秋兴"情结研究颇多,但钱穆从中国文学深层的"人生自省"视角出发,对"秋兴"文学所蕴涵的生命自省意识的解说,无疑为我们反思中国文学自身的自省精神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曹丕关于“文以气为主”、“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审己以度人”的文学主张化解为“文学观念论”、“文学价值论”、“文学批评论”三个命题来研究。认为曹丕文学理论的诞生,标志着“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到来,它使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迈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其历史意义自当不可低估,其现实意义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文学自诞生以来,就对“现代性”孜孜以求,艰难寻觅。它既产生了一大批具有“现代性”特征的优秀作家、作品,也促使了中国文学走出国门,与世界文学进行了多方的融合、交流和接轨。但从整体表现上,它还很难与世界文学比肩,同中国古典文学的成熟相比,也显得幼稚。中国新文学的路还很长,它只有走现代化与民族化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现代性”新文学。  相似文献   

4.
略论中国古典文学的世界影响柏寒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千百年来,在中国人民的对外友好交往中,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互相交流,各自从对方吸取了适合于本土文学的营养,丰富和发展了本民族的文学。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文学研究需要走向...  相似文献   

5.
《十日谈》是西方小说史上的创举,它将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融为一炉,用现实主义手法讲述了一百个故事,展示出了14世纪意大利广阔的生活画面。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了整部小说集的叙事结构,并分析了作者使用的多种叙事视角,旨在为解读这部文学巨著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文学旧体诗词初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集中出现了一批以此为题材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中形成了具有独立的文学内涵和价值的文学现象,“九一八”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文学的初声,成为中国及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旧体诗词作品,由此,旧体诗词出现了20世纪以来第二个创作高峰。有的作品延续、发扬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边塞诗传统,咏叹悲歌慷慨的军旅生活,有的作品在当时中国整体的社会情境中去体味这一事件,充满了家国之忧与救亡之切的尖锐沉痛的社会批判,还有作品对“九一八”事变作历史省思,透视研索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其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探讨其中的规律与教训。“九一八”文学中的旧体诗词显现了20世纪文学与文学传统的脉系关联,是闪烁着现代中国文学精神的创作。它所显示的旧体诗词在新的社会、时代中的创作实绩,为我们打开了考察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学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文学有一个“诗言志”、“文载道”的传统,常常喜欢用政治和道德的尺寸来衡量文学作品。但是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一种文学体式从兴起时就突破了这个规范,它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完全是一个例外。这种文学体式就是唐五代的令词。 词,就是歌词。它本来流行于市井里巷之间。文士们觉得它的曲调很美但文词不美,于是就自己下手来填词。后来有人把他们的词编选了一个集子,这就是我国最早的词集——《花间集》。西方把这本词集的名字译为“在花丛里唱的歌”。这名字很美,而且名副其  相似文献   

8.
辞赋研究的视角转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辞赋研究的视角转换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 ,给辞赋以准确的定位 ,把它看作是精英文学 ,从创作难度、作家品位、传播层面等方面揭示它的精英文学特征。其次 ,要克服“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观念的片面性 ,在承认这个命题合理性的同时 ,还要持“历代有共同文学”的看法 ,使二者相互补充 ,从而对辞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出准确估价。第三 ,把辞赋的生成置于文学的独立和自觉的背景下加以考察 ,重新审视前人对辞赋的评论 ,把辞赋看成文学独立和自觉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改革,这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正冲击着文学艺术领域,并已引起了当代文艺理论界的热烈讨论。但就古典文学领域来说,却还近似一个相当顽固的堡垒,这就特别需要进行反思,以求针对实际,革故鼎新。 一、要把文学当文学 讨论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勿需从教科书或工具书中去找什么是文学或什么叫改革的定义,按照它来探讨古典文学研究工作的改革问题。鲁迅说过:“革命之所以于口号、  相似文献   

10.
从“文学场”理论出发,通过建构“先锋文学”和“先锋文学支持网络”这一对概念,寻找一种有效地重新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方法。通过对“先锋派”、“新状态”、“新生代”等20世纪90年代相对复杂的先锋小说的情状的甄别,找出在20世纪90年代文化语境下小说的先锋性的特质所在,以及它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国当代先锋文学传统之间悖论关系,用一种总体的眼光,从一个新的视角对20世纪90年代的先锋小说提供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从域外汉籍切入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可以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注入新鲜的血液。南京大学卞东波先生的《域外汉籍与宋代文学研究》以宋代文学为例,基于文献,立于文学,兴于文化,将宋代文学研究纳入整个东亚汉文化圈中加以关照,来展现域外汉籍在东亚社会的影响与接受及其在整个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考辨精详,解读细腻,发现中发明,求新中求真,为宋代文学研究增添了新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两种既有联系又有所区隔的发展取向。一种是从广义社会变革视角出发去透视文学问题和文学变革,一种是从具体文学问题和文学变革视角出发去看待文学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前者我们称其为一般社会理性文学变革倾向,后者我们称其为艺文理性文学变革倾向。在中国文学观念从传统向现代蜕变的背景下,这两种文学变革倾向的相互纠结和绞缠一直都存在,肯定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和发展中的艺文理性变革倾向,发掘其存在的必然机制,不仅对什么是“中国的”现代文学认识有意义,也对重构中国现代文学史叙事格局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春香传》与中国古典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香传”不仅是李朝文学领域中最好的一部杰作,而且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最宝贵的民族文学遗产之一”,“并且也应当看成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世界性的不朽杰作之一”。具有这样的文学价值和地位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巧妙地融入了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学知识,透发着来自鸭绿江、图门江彼岸文明古国的文化思想气息,诚然,这没有冲淡或委婉地否定了《春香传》所呈现出的“较浓厚的民族特色”,只是说,它深深地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文龙先生集“东坡诗话”之大成,并笺评成书的《东坡诗话全编笺评》(以下简称“笺评”),已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奉读之余,受益匪浅。它是当今研究“东坡诗话”,求真、求新、求深的成功尝试。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古典诗论和东坡诗话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诗话(包括“词话”)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主要样式之一。它既不属纯粹的古典文学理论研究,也不属纯粹的古典诗歌研究,而是介于文学理论研究与古典诗歌作品批评、鉴赏之间的一种文学研究样式。王先生的“笺评”无疑就属于这种文学研究样式。诗话的特点主要…  相似文献   

15.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2004年由聂珍钊教授针对当下文学批评浮现的诸多问题提出的极具原创性的文学批评方法论,至今已在国内外学界产生广泛影响。文学伦理学批评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具备理论的创新性与统一性,“文学文本论”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础理论之一。在对文学本质的研究中“文学文本论”将文学定义为“文本艺术”,创造性地提出了“脑文本”等文本概念来解决文学形态等基本理论问题。但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文本”主要指狭义上的“文字文本”,忽视了发生学意义上以语言为基础的“口头文本”,限制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同时文学伦理学批评将“脑文本”看作口头文学的文本,一定程度上不完全符合口头文本的产生、传播、接受规律,不能科学全面地描述文学现象、揭示文学本质。利用跨学科方法与视角,运用“口头诗学”等理论分析“文学文本论”对“文学形态”“文本类型”“文学本质”等问题的理解,或许可以弥合文学伦理学批评“文本”和“语言”的断裂,促进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文本论”理论完善,为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人类学、民俗学等领域进行跨学科研究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主潮》这个现代文学系统工程中,汤哲声所著的《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转型》一书仅仅占据了“附编”的位置。然而,若放在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换这个大的关节点考虑,“附编”也就不“附”了。众所周知,中国古典文学以其独特的东方美学韵味而雄踞世界文学之林。然而,这样一种自足于年的文学景观到近代忽然沉寂下来。一种似乎全新的移植来的文学模式在几十年后占据这一片空白的荒野,长出了异样的花朵。于是,文学史便以这一天然峡谷为界,划分为古典与现代两大块儿。在激情昂扬地叙说了中国古典文学…  相似文献   

17.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被前人研究了几千年。时至21世纪,它作为“经”的意义在学界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其“微言大义”的阐发连篇累牍,举不胜举。鉴于此,笔者拟从文学研究的大视野,选取散文研究的视角,从叙事文学的范畴入手,对20世纪以来《论语》的叙事文学研究作一番综述。  相似文献   

18.
"他者"的存在和"身份"的追寻--美国华文文学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华文文学置身美国却以华文进行创作的存在事实,使它客观上与生俱来地具有了一种双重“他者”的身份:对于美国的主流文学(英语文学)和东方母国(中国)的中国文学来说,它都是“他者”,这种“他者”性存在最终决定了它的“他者”立场和“他者”视角。而存在于美国华文文学中的“身份”焦虑,在经历了从本质主义的追寻到重建新的“身份”的变化之后,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19.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步肇开的历史地位,而且在世界文苑中也堪称独秀群芳。屈原则是世界上最早对超现实想象进行了自觉运用的文学创作者,他的作品根植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中,一峰突起而百代不衰,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范本。作者就此从屈原的“美政”理想,楚辞的文化土壤入手,从楚辞的艺术创作出发,谈他在《楚辞》中所营造的浪漫主义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20.
弗莱象征理论中所透视出的文学人类学思想是最具有审美价值的学说。他把仪式看作文学具有原型性叙述的形式,把梦幻看作具有原型性意义的内容,把神话看作仪式与梦幻的语辞交流。弗莱关于文学叙述和意义起源的学术思想开启了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