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扬  王银娥 《唐都学刊》2012,28(3):63-66
2011年11月12日,由陕西省伦理学学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承办的陕西省伦理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术活动中心召开。来自陕西省伦理学研究机构以及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空军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宝鸡文理学院、西安文理学院、榆林学院、西安财经学院、西安理工大学、  相似文献   

2.
正6月1 8—1 9日,"中国国际发展论坛201 6"在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召开。本次论坛以"全球治理机制与统筹国际国内规则战略研究"为主题,分四个单元进行了深入研讨,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湘潭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渤海大学和南开大学等高校的3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南开大学中国国际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龙跃教授、南开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的国际化进程,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俄罗斯莫斯科管理大学于2007年1月13~14日在哈尔滨联合举办了"社会工程与管理"国际会议.来自俄罗斯、美国、加拿大、韩国和中国西安、沈阳、南京、广州、厦门、福州、秦皇岛等地的专家学者,以及在哈尔滨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本体诠释学的内涵与意义——国际本体诠释学学会西安研究中心座谈会纪要I996年7月5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赵吉惠教授主持召开了国际本体诠释学历安研究中心座谈会。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联合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单位15位学者与会。赵吉惠:今天邀朋友们来...  相似文献   

5.
正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以下简称"西青院")成立四周年之际,《青岛画报》记者对西青院张建勋院长进行了人物专访,专访过程中,记者对西青院立足青岛、放眼世界、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的教学科研抱负深有感触、深受感动。本刊记者:致力于依托西安交通大学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在青岛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落子青岛胶州,最初的战略构想和科研目标是怎样的?青岛的城市优势在哪?  相似文献   

6.
李永胜 《唐都学刊》2012,28(2):120-122
由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价值哲学高层论坛暨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于2011年12月11日在西安交通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共成立90年与当前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价值哲学研究",来自陕西省高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单位  相似文献   

7.
王霏 《唐都学刊》2011,27(5):101-101
2011年7月17-18日,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举办的"文明交往与世界历史进程"研讨会在西安隆重举行。来自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等国内30多所高校的近9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今年正值国内著名的世界史学家、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彭树智先生任八十诞辰,会议期间专门为此举行了庆祝活动,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前所长于沛研究员致辞,对彭先生的学术贡献作了高度评价。研讨会涉及以下议题:  相似文献   

8.
正涂铭旌2019年1月1日,涂铭旌逝世。出于科学报国的信念,材料学家涂铭旌在1958年登上从上海西行的列车,响应国家号召,举家西迁,前往建设中的西安交通大学,投身金属材料学科建设。今天,他参与创建的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以研究材料力学行为基本规律、特异现象和材料服役效能为主的科研机构之一。  相似文献   

9.
海外来稿     
●本期视点:“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之争主持人简历:霍桂桓,男,196 3年生于河北深州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研究所“哲学与文化研究室”副主任、《世界哲学》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翻译家协会社会科学翻译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西部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黑龙江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美学专业硕士学位。曾主要涉猎美学理论、西方美学、西方哲学、西方社会学理论、现象学社会学,目前主要研究元理论、社会哲学和文化哲学;曾主编多种大型翻译系列丛书,已出译著13部及重要译文数十篇,…  相似文献   

10.
王洪才 《阅江学刊》2012,4(5):24-30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本质上是一次系统的文化创新,它以现代大学精神确立为起点,以现代大学办学模式的形成为归宿。现代大学精神只能从大学文化传统中寻找。大学办学模式虽历经变化,但大学内在精神始终未变,它一直坚守“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原则。我国大学制度建设必须约束政府对大学的干预,引入社会参与大学治理加以平衡,从而重新确立大学的内外部关系模式,实现大学治理。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区建设的文化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中科 《社科纵横》2006,21(4):147-148
大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大学则不断地拓展学科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大学校区应运而生。大学校区建设既要保留传统文化又要创新大学文化,因此大学校区的建设不能缺少文化的理念。本文着重阐述大学校区要结合区域文化和现代大学校区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大学校区的文化理念。本文还结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论析了大学发展中校区建设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中的作用,提出了“文化、环保、时尚”的大学校区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文化建设的方法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文化已成为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软环境。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文化,是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文化保障。大学文化建设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建设的方法性问题,它主要包括:大学文化建设现状的辨识与凝练、大学文化建设目标的确定、大学文化建设内容与任务的描述、大学文化建设途径的把握,以及大学文化建设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价值形而上学语境中的高等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目前为止拥有四种大学:教会大学、市民大学、研究型大学和企业型大学。这四种大学体现了四种不同的世界观。从总体上看,这四种大学都不曾在整体上提升过这个世界的价值,而这一点正是以怀特海哲学为基础的建设性后现代大学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论述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本质内涵和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两者都是大学价值观和大学理想的体现,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凸现大学精神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自由精神、人文精神,从而发扬现代大学的育人功能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探寻大学学术和行政权力的结构体系及其社会、历史根源,提出基于大学的历史使命而统整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组织文化,构建和谐、高效、创新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以实现通过大学组织发挥人类创造力的组织文化目标。  相似文献   

16.
江涌 《学术交流》2007,(12):202-205
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它伴随着大学的诞生而诞生,也伴随着大学的发展而发展。我国大学制度伴随着中国近代大学的产生而发展,至今已走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纵观我国大学制度的变迁和发展,大约可以分为滥觞期、初创期、转型期、变革期和发展期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认为大学治理是集政治、科学管理和伦理于一体的复杂问题;伦理是大学治理的底色,认为大学治理需要伦理道德引领.大学治理的伦理建设首先要将"法治—德治—真理—幸福"塑造为大学的伦理价值目标体系;其次,要推进大学治理的主体伦理建设,构建大学内部治理的多元主体治理格局,确立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权责统一关系,保证多元主体有效参与大学决策;再次,要加强大学治理的制度伦理建设,将制度建立在公义基础上,促进大学成员的互信与合作;最后,要以关系理性的思维方式建构大学治理的价值规则,在多元价值之外创造通用的、公共的价值,推进大学的公共价值治理.  相似文献   

18.
大学国际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名校的一个特征,并成为中国一些大学追求的目标.这些大学在国际化进程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也遇到了少困难.进一步提高和统一对国际化,大学国际化、大学国际化制度建设、大学国际化战略执行等宏观层次问题的认识,是克服困难的基础.对办学理念、市场竞争、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教师、学生、教学、科研,国际交流、语言、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认真的全面的思考,推行有效的政策、措施,是克服困难的关键.根据大学自身特点,找准突破点,带动全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邹方红 《学术交流》2007,14(11):178-181
民国前期大学教育理念是蔡元培、马相伯、蒋梦麟、张伯苓、梅贻琦等一批既是教育家,又是大学校长的双重角色的人,经过长期理性思考及辨别,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大学教育理念及办学实践,又结合了中国的国情而形成的思想观念。它从多角度、不同层面,包含了近代大学教育的"大学以研究学问,培养人才为办学宗旨;崇科学,重文艺,讲实用,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教授是大学的灵魂,树立了名师强校的理念;民主、自由、平等,是管理大学,发展大学的准绳"的理念。它成为民国前期大学的主流理念,引领着近代中国大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六十年代后期开始,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出现一个新动向,一批新构想大学相继出现,如筑波大学、上越教育大学、兵库教育大学、鸣门教育大学、长冈技术科学大学、丰桥技术科学大学等。其中三所教育大学被称为新构想教育大学,这是战后继日本师范教育制度改革之后的一次重要改革尝试。本文拟就这三所新构想教育大学建立的背景、特色、意义等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