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继承发扬中国话剧的优良传统,激励话剧工作者团结奋进,推动中国话剧事业繁荣发展,2007年4月由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于是之等30名同志为"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其中有一位朝鲜族艺术家也获殊荣,他就是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朝鲜族戏剧艺术事  相似文献   

2.
我国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在已颁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十个类别的九类都有入选的项目,唯独在"传统戏剧"一类中缺失.造成蒙古族非物质文化中戏剧不发达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蒙古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作为戏剧产生与兴盛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城市这一因素长期缺失,影响到蒙古族戏剧的出现;二是当蒙古族入主中原定居城市时,正是汉语言的元杂剧走向成熟之际,元杂剧中大量吸收了契丹、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文学的多种艺术成分,成为汉族、蒙古族及其他民族共同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因而蒙古族长期以来没有进行本民族语言的戏剧创作.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现了蒙古剧,至今仍在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3.
沉浸式戏剧作为一种新的戏剧形式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沉浸式戏剧打破了传统戏剧固定的表演方式、场地设计以及观演关系等,带给观众以全新的戏剧观看体验.笔者通过对沉浸式戏剧的分析,以小见大,探究中国戏剧的发展情态,以使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有一位琵琶新秀说,当年她考戏剧艺校的时候,琵琶系的老师就看她的手,翻来覆去地看,整整看了一节课,最后才满意地拍板决定录取。这令我想起多年前与母亲的一次闲聊。我说那白娘子的手真好看啊,随便一伸就那么漂亮,那么有味道。母亲说这是他们的基本功啊,既要柔软,又要有力度,练手的时候要把手指向后扳,扳到与手掌成直角,最后扳到不用扳,一伸手就可以翘上去形成美丽的弧线。我扳了一下自己的手,才六十度不到,就疼得龇牙咧嘴。直角,忒残酷了吧?这算什么,母亲摇了摇头,你还没看到他们甩腰呢,没看到压腿呢,都快赶上渣滓洞特务整江姐的招数了…  相似文献   

5.
曹禺的剧作浸染了浓厚的基督教罪感文化色彩,他主要接受了基督教文化中罪与罚意识的影响,却游离在基督教本体精神之外.当他孤独面对茫茫宇宙时,精神深处流露出的某种"迷失感"和"无家感",表白了他意识中对终极存在的迷惘和对救赎之途的困惑.这种深刻的迷惘和困惑,笼罩了曹禺独特的精神探索之路,也显示了现代中国一个人生探索者所处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契诃夫不仅是一位短篇小说家,而且还是一位剧作家,其创作了《伊凡诺夫》等经典剧目,为俄国戏剧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契诃夫的《伊凡诺夫》为过去僵硬、呆板的戏剧艺术增添了浓厚、鲜活的文学色彩,这部剧作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为俄国引入了“俄罗斯”式的戏剧风格。但《伊凡诺夫》不仅是俄罗斯的,也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布莱希特理论的核心范畴"陌生化"理论入手,强调了这一现代戏剧创作手法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指出了该理论与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的反拨与不同,文章通过梳理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戏剧理论与西方传统戏剧及与中国戏剧的关系,使更多的戏剧研究者们深化对布莱希特独树一帜的戏剧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石卫 《民族论坛》2009,(3):10-11
<正>当判官坐在殿上大喝一声"把她的三魂七魄拿来"后,只见一群青面獠牙手持刀叉的鬼魅向人群之外冲去,吓得外地人尖叫声四起。这不是在《西游记》中的阴曹地府,这也  相似文献   

9.
白扬 《民族论坛》2006,(9):34-35
这里的“毒”是“爱”,“爱”成为了一种“毒”,它便有了一份难分难舍的缘分与别样的坚持。不管是爱实实在在上演的戏剧,还是爱戏剧滋养的城市,抑或爱戏剧背后那更广阔的世界——这些爱戏剧的普通人都能给我们启发与感动。王伟:伟哥离不开话剧伟哥离不开话剧,话剧是伟哥的“伟哥”。话剧让这个胖胖的年轻男人热情着、可爱着、坚持着、成就着……他的博客名字叫“话剧伟哥”,名副其实!伟哥的话剧经历应该追溯到初二,那时性格内向的他竟被挑选为课本剧《威尼斯商人》饰演剧中男主角夏洛克——一个贪婪、吝啬、奸诈而狠毒的高利贷者。也许正是…  相似文献   

10.
儿童音乐剧教育活动主要融合运用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充满创意和活力的学习环境。其中,舞蹈元素近年来在推动孩子们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收到重视。本文探究了在儿童音乐剧教育提活动中教育戏剧的指导作用,并重点分析了舞蹈元素如何融入并丰富教育过程。舞蹈在此环境中不仅是身体表达,更是一种情感和想法的沟通方式。通过舞蹈,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戏剧的情感和主题,增强身体协调性、节奏感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并且舞蹈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为音乐剧教育活动增添了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邹阳 《中国民族博览》2017,(18):118-119
众所周知,教育戏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西方的戏剧教育起源较早,中国的戏剧教育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很多基本问题,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戏剧教育对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戏剧教育的重要性做了充分的剖析,并论述了戏剧教育的渊源和发展,同时对戏剧教育和教育戏剧以及儿童戏剧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充分分析,并阐述了戏剧教育的作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毛古斯舞是湘西土家族最古老的舞蹈,它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记录了父系社会初期至五代时期"酉溪人群"的渔猎、农耕等生产生活、婚姻习俗情况,以及原始湘西人的生存繁衍状况,溯源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被中外学者们称是"中国民族舞蹈的最远源头""中国古代戏剧舞蹈的活化石"。毛古斯舞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它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渔、猎、农  相似文献   

13.
坚持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作为与学生紧密联系的专业课教师应该完成好这一项职责。本文充分挖掘原创小舞剧《光华》创作排演中的鲜活教育素材,将课程专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结合,重点把握教师在舞剧戏剧结构创作、舞蹈形象思维、舞剧创作方法的三个方面使学生能够体会舞剧内在精神,领悟革命斗志,强化理想信念,达到育人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戏剧包括戏曲和话剧两种形式,戏曲是具有中国传统意义的一种模式,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中国的五大戏曲剧种。话剧一开始在国内并不成型,后在20世纪由西方引入中国并得到良好的发展。这两种形式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戏剧,中国戏剧具有鲜活的民族性和独特性,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艺术瑰宝。悠久的历史和发展注定中国戏剧应该具有民族性,而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也吸收了本民族的优良传统[1],提炼出属于戏剧文化的元素,成为人们的共同标识,也应该让它成为中国戏剧创作的灵感和价值体现。但是在现在中国戏剧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正视,不断弘扬戏剧中的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体会中国戏剧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10月31日至11月8日国家大剧院将隆重举行"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展演周参演单位除有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外,还有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三所京外高校。  相似文献   

16.
马琳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139-140
时代发展的同时,舞台美术设计所使用的材料也在不断变化,除布、木材以及纸张等传统材料之外,还有塑料、玻璃、泡沫等新型的合成材料,不同类型的材料还可进一步细分.所以,在舞台美术创作过程中,选择材料的同时需要分析把握其特征,比如镜面材料的虚幻感、金属材料的冰冷及时尚感,根据剧情进行选择与加工,唯有如此,才能为舞台美术设计注入蓬勃的生命力,引导观众进行思考,将观众导入设计者精心营造出的戏剧氛围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阐述唐人小说中场景化描写特征、联系以及其对后世戏剧的影响,探计文体间的传承性与创新性,最终这种特性被大规模地生发,从而创造了一出出精彩的戏剧作品.  相似文献   

18.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毛古斯舞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土家语称为"帕帕格次"或"拨普卡",汉语多称为毛古斯或毛猎舞。它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的艺术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渔、猎、农耕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法国盛行“戏剧电影”(théatre filmé)。1932年,电影大师雷诺阿将一部勒内·弗旭瓦的戏剧作品《布杜落水记》以自己的方式搬上了大银幕。当时被批评“背叛原著”,但该片如今却被视作经典。以此为例,我们可以很好地去思考改编以及戏剧和电影之间的关系,以期得出戏剧改编电影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20.
《民族论坛》2012,(17):43-44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花垣自古以来就是苗族聚居的地方,苗族民间艺术十分丰厚,尤其以传统的苗歌、苗鼓为主。但汉族的戏曲如汉戏、花灯戏等,也在这里同步流行,苗汉文化经过碰撞交融,产生了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从而为苗戏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苗戏起源于古老的"蚩尤戏"和苗巫文化,有着漫长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