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爽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92-95
弥漫着《圣经》气息的《简·爱》在文本及作者的宗教意识方面饱受争议.以叙事结构角度解读《简·爱》,指出简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经历了失乐园到复乐园的演变,是对《圣经》结构的完整模仿;但是伊甸园场景、简的出走和回归却又颠覆了《圣经》的原型意象,折射出文本和小说作者矛盾的宗教观.矛盾的原因在于文本中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及个体本位主义价值观,这种女性意识与神学密切相连,进而造成了文本复杂的圣经情结.《简·爱》是女性主义神学的艺术化展现. 相似文献
2.
缪春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97-100
《动物园故事》是美国“荒诞派”戏剧的杰出代表爱德华·阿尔比创作于1959年的成名作。其独到之处在于把现实和哲理进行有机的结合。本文旨在剖析《动物园故事》中阿尔比哲学探讨的实现途径,概括起来大致有两个方面:(1)设置“完美系统”并展示其向“失衡系统”的渐次演变过程;(2)多层次平行结构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3.
4.
英国现代小说先驱福特创作的《好兵——一个激情的故事》(1915)是一部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在人们的期待视阈中,该小说应该是讲述一个充满了激情雄性的勇猛战士的故事。相反,福特却塑造了在一个充满死亡、疾病、疯癫的荒诞世界里,人们在情感、道德和金钱的痛苦抉择中所经历的煎熬与无奈。这与存在主义哲学家基尔凯郭尔提出的荒诞、空虚、绝望、疏离等观点非常吻合,而作品中人物的“向死性”“自欺性”也与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不谋而合。但正是在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中,体现了作者对自由人性的向往,对真实生命的渴望。因此,小说体现了福特的存在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英国现代小说先驱福特创作的《好兵——一个激情的故事》(1915)是一部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在人们的期待视阈中,该小说应该是讲述一个充满了激情雄性的勇猛战士的故事。相反,福特却塑造了在一个充满死亡、疾病、疯癫的荒诞世界里,人们在情感、道德和金钱的痛苦抉择中所经历的煎熬与无奈。这与存在主义哲学家基尔凯郭尔提出的荒诞、空虚、绝望、疏离等观点非常吻合,而作品中人物的"向死性""自欺性"也与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不谋而合。但正是在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中,体现了作者对自由人性的向往,对真实生命的渴望。因此,小说体现了福特的存在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郭海霞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通过对荒诞派戏剧大师贝克特的《克拉帕最后的一盘磁带》与荒诞派戏剧的另一重要代表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这两部戏剧在主题、人物塑造、语言运用、道具安排以及戏剧结构和写作风格等诸多方面的对比研究,本文探索了两剧之间的相似之处,同时对比了它们各自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7.
雷迎明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34-37
<八月之光>展示给我们一个种族主义压抑人性的荒诞世界.主人公乔作为一个混血儿身处这样一个白人至上的世界里处处受挫,必然经历与他人隔离的荒诞感;他毕生所逃避和使他感到不安的是他体内潜在的黑人血统,而他向往的是白人的生活,这又体现出他被种族主义所异化的状况.直到死亡临近的时候,乔才意识到他一生所追求的无意义,于是他勇敢而镇静地面对了自己的死亡.存在哲学的重要概念诸如荒诞、异化、死亡在乔的一生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武雅男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27-28
在《恶棍来访》中,美国作家珍妮弗·伊根通过对十几位小说人物的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在历经生活变迁后内心遭受的痛苦和渴望寻求精神自由这一主题,这恰好体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在经历生活变迁时,人应该积极面对生活,做出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才能得到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9.
罗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155-156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约瑟夫.康拉德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黑暗的心》(1899)、《吉姆爷》(1900)和《诺斯托罗莫》(1904)等作品,而关于《间谍》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以存在主义的荒诞理论为基础,分析《间谍》中所展现的荒谬的叙述方式、荒谬的外部世界和荒谬的人物形象,探讨康拉德对人类荒诞的生存状况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0.
肖淑芬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本文论述了萨特《禁闭》一剧独特的时空控制艺术,对三个不同的时空层面进行了剖析;挖掘了该剧所触及的家庭婚姻、与他人的关系、禁锢和自由等问题;同时,揭示了作品与存在主义哲理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菲茨杰拉德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夜色温柔》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小说从存在主义视阈对当时纸醉金迷的物质世界和堕落腐朽的人物灵魂进行了深刻剖析,揭示出那个物欲横流的荒诞世界对人性的异化和腐蚀,指出追寻自由才是人真正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存在主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荆兴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21-24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卡森·麦卡勒斯的重要代表作,它描摹了反复纠结的三角恋故事,揭示了匪夷所思的复杂人性。综观这位美国南方著名女作家的一生,萨特的存在主义对其成长和创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她用这一哲学理念,化解了疾病缠身感情受挫的自我困境,在文学上作出举世瞩目的成就;她更借助这一理论内核,阐明了小说中不可思议的爱恨情仇背后,那宏大叙事下爱和恨的真谛。通过对女主人公爱密利亚小姐性格特征以及作品中人物关系的存在主义解读,读者对人类境遇和普遍人性有了更为深刻的洞察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存在主义视角分析了《荆棘鸟》女主人公梅吉一生四个重要阶段的遭遇和抗争,证明这部小说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古典悲剧的现代悲剧:构成古典悲剧冲突的双方各自具有伦理力量的合理性,而梅吉的冲突对象则是无穷无尽的荒诞,而且正是这种荒诞最终毁灭了她的幸福。该小说的审美意义在于塑造了梅吉这一现代悲剧人物形象,她那无望而不懈的抗争给人以另一种震撼。 相似文献
14.
《红色英雄勋章》是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成名之作。这部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文章试图从战争的荒诞性及人性疏远的角度分析这部小说中表现的存在主义成分。 相似文献
15.
黄新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2):121-124135
从人生存的荒诞性、人生存的意义和人道主义三个方面论述马尔罗的著名小说《人的状况》及其对存在主义代表作之一《死无葬身之地》的影响,充分说明马尔罗哲理对存在主义有过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欧阳钦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
作为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哲学思潮,存在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危机的产物,它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有"新《儒林外史》"之称并蜚声中外文坛的长篇小说《围城》,则以寓言漫画的方式,表现了现代文明的缺失及其人生的虚无与荒诞。在此基础上,钱钟书进一步强调了一种不畏终极的虚无与荒诞而进行自我肯定的存在勇气,这与鲁迅所倡导的"绝望的抗争"的人生态度,与冯至所倡导的"正当的死生""正当的为人"的人生态度,可谓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7.
乌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6):34-38
现代哲学对人的荒诞性地揭示,让我们看到了人类主体的异化与失落。其中荒诞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也在中国文革后被引入文学艺术之中,第五类人正是该文化哲学背景下的产物。一是“第五类人”实则不仅是指政治文化的边缘地带,也只称那些在两边都不属于的民族文化边缘地带,做貌似轻松流浪的人群,尤其是指从“文革”中走出来的城市背景中的草原民族后裔。二是作家庆胜尾随王朔共同完成了当代中国文学中痞子形象的塑造。第五类人的言行洋溢着戏虐、反叛、自我作践又作践他者的残忍之光。所谓“黑色修辞风暴”可概括为酷语、色语、秽语,代表着痞子文化内在的美学欲望。三是第五类人总“在路上”,不仅出于游牧血统的基因传承。也出于现代人欲冲出平庸恶俗环境,寻找精神家园的渴望。 相似文献
18.
朱卫兵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2):24-30
鲁迅最后一本小说集《故事新编》的创作历经13年,分为三个阶段,其间呈现出复杂的情感变化曲线和曲折的写作心路历程,最终形成和发展了其独特的怪诞现实主义风格,表达了鲁迅对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存在与叙述荒诞性的终极感悟。 相似文献
19.
《局外人》是加缪的经典之作,它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诞的概念.主人公默尔索自私、孤独、冷漠,面对荒诞的世界显得麻木不仁,在荒诞的世界里流露出荒诞的情绪体验: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人感到与世隔绝,无依无靠,人面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而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其荒诞的哲学意义在于唤起人们从中听到并发现行动的意义--与其与荒诞的世界共舞,最后丧失了存在的意义,不如摧毁荒诞,重构新的人类世界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20.
刘明珠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4):101-103
爱德华.阿尔比的戏剧《动物园的故事》犹如一支交响曲,它有着主题音乐般的结构,还有标题音乐的一些特点;作品节奏型非常明确,且与全“曲”乐思的发展相呼应。《动物园的故事》以不同的变奏形式多次重复,将全曲联结得非常紧凑,悲怆的主旋律贯穿始终,表现了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