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铁  王莹 《延边大学学报》2010,43(4):99-103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和蔓延,延边进出口贸易严重下滑,其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为扭转延边地区进出口贸易持续恶化的局面,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抓重点、保总量、调结构、促增长"为指导原则,加快对外贸易战略调整步伐,以对俄、朝贸易为突破口,不断开辟新兴市场,扶持壮大经贸主体,加强出口基地、工业园区、通道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逐步扩大延边地区进出口贸易规模和总量,实现延边地区进出口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稳健发展,FDI和国际贸易日渐成为两种最重要的国际经济活动,贸易投资一体化已然成为贸易和投资的主流。采用1990—2013年数据,通过图表等形式分别从总量、比重等方面对辽宁省FDI与国际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二者发展的特点。同时分别从贸易进出口和贸易方式两大方面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指出FDI与贸易进出口双向存在因果关系,与贸易方式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利用苏州2005年上半年的进出口统计数据,从进出口总量、进出口主体、贸易方式、产品结构、出口地等五个方面,对人民币升值对苏州进出口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近期对苏州进出口影响不大,但中长期会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控制是事关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安全生产、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应对气候变化碳减排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涉及煤炭总量控制目标内在影响因素及煤炭进出口贸易外在因素的综合分析,给出了我国不同阶段煤炭生产总量的控制目标,对于国家指导煤炭总量控制工作,制定总量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入世后,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表现出新的特点:总产量波动增长,播种面积变化不大,区域集中度较高;进口波动增长,出口急剧萎缩,贸易逆差严重,自给率下降;进出口市场集中度较高;贸易方式单一。针对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棉花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政策及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HS商品分类将农产品分为196类,利用我国各类农产品历年的进出口数据,分别计算出2009到2012年我国总体农产品对外贸易的GL指数、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较低、农产品贸易增量主要来自产业间贸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增量主要来自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据此,提出发展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引用1985~2004年的相关数据及计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对云南省进出口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云南进出口影响不太明显,应将贸易政策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贸易结构优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现状,揭示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纵深推进湖南林产品贸易发展意义重大,如何引导湖南林产品贸易科学发展,缓解湖南林产品贸易存在总量偏少,贸易主体不够强、政策扶持力度少,林产品贸易结构待优化等问题。结合国际国内林业发展的背景和湖南林产品贸易发展态势展开具体分析,提出加快转变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方式、加强湖南林产品贸易主体培育、拓展湖南林产品贸易空间、构建和完善林产品贸易平台、着力优化林产品贸易环境等优化湖南林产品贸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绿色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壁垒是国际贸易中新兴的一类贸易限制性措施,已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构成重大影响.通过分析绿色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对广东省经济及税收收入的影响,探究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实施的空间,选取广东省GDP、进出口与税收数据,结合描述性统计与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对广东省的GDP与税收收入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广东省的整体经济与税收收入依然保持着增长趋势;广东省的出口经济整体向好,对美出口企业和第二产业中的部分制造业受到影响。研究表明,广东省地方政府要进行合理的税收减免,降低消费税及其他小额税种的税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负促进GDP增长;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扶持出口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加大广东自贸区招商引资力度;打造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应该主要通过FDI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来体现。通过比较沿海主要省份FDI数据,指出山东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和山东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相比很不相称,远远落后于广东、江苏和浙江,这种差异导致了省进出口贸易的差异。进一步比较山东省内17市FDI情况,选取1998--2008年期间山东17个市实际利用FDI与进出口贸易额数据进行计量分析,验证了FDI与进出口贸易存在高度关联性。据此分析山东FDI在总体规模、技术含量、行业与来源结构、区域分布、外溢效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相关理论初步筛选出辽宁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1990—2013年的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GDP对出口影响最大,人力资本的影响存在滞后作用,FDI以及科技投入与出口呈负相关关系。四大影响因素中只有科技投入与辽宁省进口贸易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东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特征及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分析,发现广东部分农产品在向东盟大量出口的同时也从东盟大量进口,随着时间的发展,产业内贸易指数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广东同东盟在农产品贸易上由以前的产业内贸易为主转变为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双边农产品贸易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程度加强。  相似文献   

15.
从广东各制成品进出口额、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进出口制成品的显性比较优势系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方面实证分析广东制成品贸易结构现状,提出提升广东制成品贸易结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计量方法和LMDI方法,研究了1994~2012年山东省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山东省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碳排放随出口贸易增长而增长,弹性值为0.566;出口贸易规模增大是碳排放增加的格兰杰原因;山东省出口贸易的碳排放量变化是由出口规模、出口结构和生产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出口规模的扩大是导致碳排放量上升的主要原因,而技术进步是减少出口贸易碳排放的重要因素,虽然出口贸易结构调整尚未对山东省起到碳减排的效果,但是出口结构呈现出明显向清洁化方向转型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广西当局对对外贸易进行了整治,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成立广西出入口贸易处,由省府统制全省主要出口贸易,成立饷捐局,调整税率,限制进口,引导出口,同时鼓励、帮助生产,增加出口,实现自给。这一套综合措施的运用增加了出口,逐渐减少了入超,对稳定广西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拉斯帕尔氏公式对福建省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两大类进出口产品贸易条件指数进行测度与分析,可以得出,福建省各类商品在不同时期的贸易条件表现出不同的态势。本文为此解析了影响福建省贸易条件变化的因素,并提出福建省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应积极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开拓新兴市场、加强周边地区合作、依靠技术进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对外贸易30年发展回顾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统计年鉴》的相关贸易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进出口规模、贸易方式、贸易伙伴及商品结构等方面回顾了辽宁省对外贸易30年的发展情况,认为其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改革开放中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的经验教训,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展望,认为辽宁省企业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重工业产品的出口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并带动对外贸易的整体发展,五点一线战略的实施将扩大辽宁对外开放规模并推动对外贸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垂直专业化是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地区)间的垂直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通过构建基于垂直专业化的对外贸易隐含碳测算模型,利用可比价全球投入产出表测算并分析中国1995—2009年的对外贸易隐含碳;考虑到各国的技术异质性,使用各进口国本国的碳排放系数测算中国的进口隐含碳,以求测算结果更加准确。研究结果表明: 1995—2009年,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垂直专业化程度逐渐增强,中国为生产出口产品排放了大量的CO2。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在整体上逐渐增加,其中出口隐含碳从1995年的502.12百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2 398.96百万吨;进口隐含碳从1995年的141.14百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1 423.7百万吨,净出口隐含碳从1995年的360.96百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975.26百万吨。从分行业的情况看,纺织业和光电设备制造业等部门是隐含碳的主要净出口部门;采掘业和建筑业等部门是隐含碳的净进口部门。中国的对外贸易隐含碳呈现失衡状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中国为对外贸易隐含碳的净输出国;另一方面,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占出口产品总含碳量的比重一直高于中国出口产品中国内增加值的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