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爱伦·坡的很多短篇小说都都弥漫着一种死亡气息,描述了噩梦般的精神世界.其死亡主题主要通过活埋、谋杀和死亡三个情节来体现,活埋象征了人的精神困境,谋杀则是一种自我救赎,死亡是为了寻求自我解脱,这种心灵式恐怖和现代主义文学所描述的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2.
西尔维亚.普拉斯的诗歌给人的印象是充满了"死亡"的气息,然而死亡并非其终极目标。本文从她诗歌中一些意象入手,解析意象中以死亡为主题的不同层次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同时也是诗人对生命的体验,体现其对新生命的渴求。最后以《拉扎勒斯女士》一诗为例,探讨蕴含在普拉斯诗中的复活意识。  相似文献   

3.
张乃良 《南都学坛》2003,23(4):49-52
贾宝玉生活于温柔富贵之家,他锦衣玉食,饮甘厌肥,轻裘肥马,妖童美婢,但却遇到了无法排遣的烦恼和痛苦。这种烦恼和痛苦表现为生存的烦恼和面对死亡的无奈与痛苦。他面对死亡的态度是为情而死,为爱而死,他认为这才是死得其所。他的这种态度是对儒家死亡观的否定与超越。在大观园,他经历了深刻的死亡体验,真正领会了处于末世的封建大家族笼罩的死亡气息。  相似文献   

4.
死亡照相馆     
《阅读与作文》2008,(9):42-43
传说,一个人长久的心情抑郁、压力过大或者受某种情绪困扰,就会有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死亡气息。你有这样的气息吗?  相似文献   

5.
艾略特的诗歌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的精神幻灭,在西方现代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荒原》是其典型代表作,时代背景的昏暗决定了作者诗作风格上的沉郁和晦涩,他将情欲和死亡这两个词完美的演绎在"死者的葬礼"、"对弈"、"火诫"、"水里的死亡"和"雷霆的话"这5组诗歌之中,以文学艺术的手法将这两种人性特点加以归纳,全诗以情欲和绝望的死亡气息来发人深思。回忆、斗争、绝望、死亡都成了逼促情欲的方式,然后情欲最终送一个人走上死亡。分析和探究《荒原》中人性的艺术化表达,将让我们更深的熟悉作者、了解时代背景,并对当时人性存在有更深的认知,为我们当今社会道德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先锋诗歌对死亡这一特殊的生命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死亡意识在先锋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三种具体的形态一是通过死亡来反思、确证人的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对草菅人命的"文革"进行否定与批判;二是将个体死亡与国家、民族命运融为一体,死亡成为民族重获新生的一种神话;三是将死亡作为一种艺术,诗歌成为一种潜在的或实际的自杀行为艺术.  相似文献   

7.
普拉斯诗中的死亡和复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尔维亚·普拉斯的诗歌给人的印象是充满了"死亡"的气息,然而死亡并非其终极目标。本文从她诗歌中一些意象入手,解析意象中以死亡为主题的不同层次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同时也是诗人对生命的体验,体现其对新生命的渴求。最后以《拉扎勒斯女士》一诗为例,探讨蕴含在普拉斯诗中的复活意识。  相似文献   

8.
在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一千七百余首诗作中,有六百多首以死亡为主题.诗人通过"死亡"这一主题表达了其对成名梦想破灭后的矛盾与困惑,于"死亡"的畅想中寻求"回归"和"永生",以掩盖其真实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藻海无边》是简.里斯为《简.爱》里面罗切斯特的被关在阁楼上的疯妻子所写的故事。小说中充满了对各种死亡的描写,有人或动物的形形色色的死亡,也有人物精神的崩溃,也就是疯癫———就是已经到场的死亡,以及最后女主人公必然的死亡。在这一系列死亡的意象背后表现的是一个阶级的没落和帝国主义强势话语下一个女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先锋作家的余华,其小说创作主题前后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前期小说大多透露出一种死亡气息,主要关注人物生命的逝去或精神的死亡:而其后期小说则让我们体验到温情的存在,表现了人物在苦难面前顽强的生命力。余华创作的这种转变,体现了他死亡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边城>在爱与美的氛围中交织着浓厚的死亡意识,二者的张力关系深化了小说的悲剧内涵.这是一个爱与失去的永恒悲剧,从中折射出沈从文对人类在爱与失去中无尽循环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2.
“通感”是借助一种感觉沟通或启发另一种感觉,或由对一种艺术门类的感觉和理解转移为对另一种艺术门类的感受。在美术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通感”,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灵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教师生动、形象地讲授美术基础知识,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杰克·伦敦的小说《铁蹄》因其表现革命主题而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评论界在抬高作品革命主题的同时,却贬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忽视了"二元视角"叙事模式的运用,从而也影响了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因此,为了更进一步理解该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征,对作品中"二元视角"叙事模式做出研究是相当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在崇祯皇帝继位、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垮台以后,当时的文坛出现了三部揭露谴责魏忠贤阉党的小说:《警世阴阳梦》、《皇明中兴圣烈传》和《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在这三部斥魏小说中,《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的历史意识与文学意识结合得最好,是最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这部书令人瞩目之处是,该书作为一部历史小说,用艺术的手法,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晚明时期东林党与魏党进行顽强斗争的过程,在历史小说的写作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西天取经故事的人物行为功能模式由有感于生命现状,自东向西的行进旅程和灵山见佛修成正果三个环节构成.它隐喻了作者对人类生命意识的觉醒,对生命永恒的追求,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实现等问题的探索,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命奥秘的独特理解.它与神羿求药故事的思维范式和人物行为功能模式相同,由此推测神羿求药故事为西天取经故事之原型.两个故事相比较,<西游记>取经故事的新意在于追求精神生命的超越,艺术地表现了人存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严格意义上的"安乐死"即法律上应予以合法化的"安乐死",是指在医疗领域发生的,由医护人员来实施的,由疾病患者所要求并且由疾病患者来承担的,旨在无痛苦地解除患者痛苦并且该目的之实现在技术和操作上是可行的一种人为致人死亡的死亡实施或死亡过程."安乐死"之所以为社会所广泛关注和争议,除了"安乐死"在具体实施方面的有关困难和风险之外,就是因为它必然地涉及各种尖锐复杂的伦理关系,并深刻地蕴含着来自人类若干普遍性道德原则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17.
孟子的仁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仁是"恻隐之心,仁也",广义的则是"仁,人心也",包括仁义礼智全部.孟子通过"仁义内在"说总结了子思的"仁内义外"说,确立了道德自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孔门的仁学.  相似文献   

18.
将鲁迅、苏童的"重述神话"文学创作置于世界文学的背景下,才能显示其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实践意义.在西方,"重述神话"是一种自觉而成熟的文学传统.而在中国,"重述神话"不能成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传统.鲁迅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补天》、《奔月》、《理水》,苏童创作了长篇小说《碧奴》,承递了西方文学中源远流长的"重述神话"的优秀传统,填补了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创作领域的空白,开辟了中国新文学创作一个崭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詹姆斯.琼斯的《细红线》中意象与象征手法的运用对突出小说的反战主题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标题《细红线》象征着理智与疯狂、生与死的分界线;贝尔的幻觉意象象征着家人和士兵的相互担忧和思念以及对死亡意识的淡化;威尔士的小调意象则象征着战争的目的——抢夺钱财。  相似文献   

20.
以克尔凯郭尔“自我”这一哲学概念为基础,来阐释《“兔子”,跑吧》中“兔子”的逃跑———回归———逃跑———回归这一心路历程,从而指出一个真正的、完整意义上的自我追求者,必须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个体与社会的复杂统一体。从这种意义上,一直在苦苦追寻自我的“兔子”最后必须回到现实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