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璞 《职业》2013,(2):32-33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把握时代性,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突出创造性,拓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手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担负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崭新理念,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不仅对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也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航行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国家党政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党的重点狠抓对象,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谓和谐社会就是需要社会中的各个要素、组成部分之间一种和谐的状态,不仅仅是狭义的社会和谐,同时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要和谐,而高校一直以来都被看做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大学阶段是每位学生从稚嫩逐步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是思想开始独立、行为开始理性的阶段,更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本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大学生自身进行了分析,从教学水平、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平 《职业时空》2010,6(5):180-181
生命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应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推行和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以情育人,探索有效途径,拓展实现渠道,将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7.
在这个新时期,价值观逐渐呈现多元化,文化也逐渐呈现多元化。价值观是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基础,价值观的树立是重中之重。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经常被忽视,导致学生的自身发展受阻。我们应该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认知,因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促进学生们更好地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8.
《职业》2006,(Z1)
在许多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忽视这项工作应有的思想教育的倾向,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完善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不但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而且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各高校思政教师关注的焦点,研究的重点对象。新形势下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对高校思想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更为高校思政教师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难题。本文将对如何在新形势下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作以简单分析,希望能对当前思政教育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1.
12.
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娄亚  孟坤 《职业时空》2007,3(9):80-81
  相似文献   

13.
14.
In the aftermath of China's ICT-driven and mass-mediated neoliberal development, the need to reduce China's economic vulnerability to transnational market volatility and to pacify class tensions by improving social justice and redistributing social resources has become urgent.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concept marks a more sophisticated and socially-oriented mode of governance. By examining two state projects under the auspices of construct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e., the state-endorsed surge of charity activities and the state-subsidized increas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rgeting exclusively rural migrant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se emerging sites of governance, often responding to and defined by China's ICT-driven and mass-mediated neoliberal development, mark the neoliberal restructuring of state activities, and that what distinguishes this new mode of governance is the neoliberal notion of redistribution, which is central to the quasi-inclusive social institution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途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