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腾禁忌的类型及其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图腾禁忌有三种形式:行为禁忌、食物禁忌和言语禁忌。图腾禁忌渊源于图腾观念,是原始人把图腾当作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的一种表现。图腾禁忌最初是极为严格的,随着图腾观念的逐渐消失,图腾禁忌也随之演变,其演变方式主要有禁忌的松弛、禁忌的集中和禁忌的扩展三种。  相似文献   

2.
商代主要是用60个干支纪日,有时也用单个天干字或地支字纪日,使用地支字纪日比较少。单用天干字或地支字纪日是一种特殊的纪日方式。先祖日如"上甲日"、"大乙日"等是祭祀该先祖的日子,周祭中的五种祀典是祭祀该先祖的典礼仪式,都不能用以纪日。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字表示"天干",每个字都有反映自然现象的朴实内容,被称为"十天干";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绘画、书法艺术作品中,落款日期中的年份一般都用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藏族禁忌文化从历史渊源、表现形式、文化特征以及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认为藏族的禁忌文化一方面来自宗教,另一方面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有原始性、自然性、民间性和宗教性的特点;它所折射出的许多优良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对优化生态环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启蒙:近代中国思想史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学术界的近代中国思想史主题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启蒙"才是近代中国思想史的主题。笔者认为近代中国启蒙思潮的产生缘由是与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和西方侵略引起中国民族生存危机有关,并将近代中国启蒙思潮划分为戊戌维新前、戊戌辛亥时期、五四新文化时期、五四后新启蒙时期四个阶段,进而分析了各个阶段的启蒙实质。  相似文献   

7.
甲乙丙丁是谁说个子丑寅卯--解读天干地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祝家君 《阴山学刊》2006,19(3):5-16
商民族根据"玄鸟生商"的传说,用一种特殊符号记载他们祖先契十月孕育的过程,这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后来人们称之为"天干".继而商民又用刻符记述了从子契到王亥,这一上古时期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生产生活情况,这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后来人们称之为"地支".天干地支是整个商民族、商部落起始的历史载体.干支刻符既是商部落的史前史,也是汉字字符的根,为汉文字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华1993年11月23~27日,在广东省新会市和南海市召开了“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坟研讨会”,这是首次以戊戌后的维新派为主题举行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会议由《历史研究)杂志杜、《近代史研究》杂志...  相似文献   

9.
天干十字,自商代以来就已经存在,然而其本义却常为人所忽略。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天干的起源众说纷纭,涉及天文学、胚胎学、农业学等各个方面,每一种文化理论都对应了不同的心理原型,并各自映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本文从《说文解字》天干十部的基本情况出发并参考中国历代对于天干文化的解释,结合汉字的结构特点以及文化心理学理论,阐释并论述了天干文化的心理原型。  相似文献   

10.
八干与十干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梦溪笔谈选注》在“守令图”第九条注释中,出其臆断。下面谈谈我的看法,供参考。现将沈括原文及注释摘录于下: “守令图”原文:“分四至八到为二十四至以十二支,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干、乾、坤、艮、巽四卦名之。”注者是这样解释的:“八干、原为十干,又称“天干”,也是古时用来记时的,沈括省去其中戊己两字(因与十二支中戌巳字相近)故称八干。注者出自于括号内的说明,就下了沈括因此省去戊己两字的目的,这完全是注者的臆断。是否沈括省去这二个字呢?是什么原因只用八干而不用十干呢?先看《史记·律书》记载:  相似文献   

11.
《戊戌奏稿》的改篡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有为是戊戌维新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他的《戊戌奏稿》一直被认为是研究戊戌变法的重要史料。尤其是一九五八年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八种《戊戌变法》,将《戊戌奏稿》中康有为的全部奏折和五篇进呈书序一并辑入,使之留传更为广泛。此后,凡研究康有为的政治思想及其戊戌变法的政治主张,几乎没有不涉及此书的。但是,人们却很少注意到《戊戌奏稿》所辑录的奏疏和进呈书序,绝大  相似文献   

12.
<正> 1983年戊戌和康梁学术讨论会过去已五年了,今天又一次来到广州——南海——新会,研讨戊戌和康梁.五年来对戊戌和康梁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孔祥吉、马洪麟等同志都写出了专著,成绩斐然.戊戌维新是个政治运动,又是文化启蒙运动,作为政治运动的“戊戌”虽然失败了,但文化上启蒙的影响是深远的.“戊戌”启蒙的核心是“开民智”,民智不开,社会经济不变革,中国的历史仍将重复千百次的农民起义.维新志士提出“开民智”从“开绅智”入手,是有道理的,过去我们对这一点横加指责,其实不先开绅智,谁去开民智呢?康梁等维新志士大都是“绅”,  相似文献   

13.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维新派组织的戊戌学会担负着社会学术和社会政治双重功能。它的产生 ,既是清末社会现实实践需要 ,也是受近代西方文明启示的结果 ,当然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定影响。从性质和作用上分析 ,戊戌学会既是 1 9世纪末抵抗西方列强侵略活动和改造中国政治运动的制度性工具 ,也是 1 9世纪末中国基本学术思想、一般生活方式或社会风俗的革新改良运动的制度性工具。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主要用“干支纪年”。即用“天干”和“地支”各一字相配,来代称某年。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历法家们把这两组字依序从到尾交替搭配一次共得六十个序数。因此,用这种方法纪年一周(轮)六十年,六十年后又从头开始,即:“甲子、乙丑……癸亥、甲子、乙丑……”,俗称六十花甲子。例如:1894年发生中日大战,这年是旧历甲午年,因而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战争”。又如:称1911年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称为“辛亥革命”,是因为这年是旧…  相似文献   

15.
戊戌时期妇女启蒙的中心是"废缠足"和"兴女学"。首先,以明清之际至晚清的各种反缠足话语为对象,考察在外来文化的挤压下,民族主义主题在启蒙思想中的凸显。其次,从跨文化的视角观察妇女启蒙思想在民族主义话语中的变奏;最后,考察戊戌时期"兴女学"的思想源流。通过考察,可以认为,戊戌妇女启蒙是将妇女纳入民族国家话语的重要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戊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晚清政治格局中大太后和小皇帝的架构,是导致变法失败的最关键的问题;维新派的启蒙思想家和政治操作者一身二任的角色冲突,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阻碍;维新派对洋务派的策略有误,未能妥协利用;戊戌年间百姓的排外意向,为变法造成恶劣的环境;士大夫阶层心态不正常,存在找捷径、求速成、急功近利的情绪  相似文献   

17.
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以及对史料解读的不同,学界对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仍存在一些分歧。从戊戌七月朝局的变迁与慈禧训政的关系看,日益趋新的光绪帝过多看到的是朝臣们“守旧”的一面,从而导致君臣之间关系紧张乃至恶化;御史杨崇伊于八月初三日吁请训政是后党策划密谋的产物,慈禧并非不知情;至于康有为在政变后宣称康党在戊戌六月便开始设法联络袁世凯、掌握军队,试图采取军事手段对付后党的说法,恐不可信,策划联袁采取非常措施应是八月初三见到光绪帝密诏后康党作出的冒险决定。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看云南少数民族女性禁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以女性禁忌的具体实例为依据分析了具有负面价值的女性禁忌的文化意义,指出其实质是社会性别论在少数民族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折射与再现,其象征着男性的尊贵与女性的卑贱,是男女不平等的观念在现实中的反映,并对女性禁忌与妇女的发展以及如何改革女性禁忌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休闲时光     
在中国的绘画、书法艺术作品中,落款日期中的年份一般都用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依次纪年,常称“六十一甲子”。在中国古代书画作品中,纪年方法常常是用年号干支兼用法。年号,自汉武帝起开始用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  相似文献   

20.
禁忌语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间禁忌语大体包括破财、不吉、凶祸、称谓、岁数、亵渎和其他词语禁忌几个方面。语言禁忌的根源是来自于人们对语言的崇拜心理,建立在语言神秘感、语言魔力信仰的基础上。健康的禁忌语,在社会交际中,有存在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