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伦特的公共领域的思想论述是奠基在现象学的基础上的,她反对西方哲学传统的"表象"和"实在"的区分,主张将公共领域建立在"现象"之上,从而避免为了"真理"的要求而毁坏公共领域,但是,为了弥补现象所造成的任意性,阿伦特又将其公共领域建立在美学之"判断力"上,以"反省判断"以及"想象力"构建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2.
"劳动动物"还是"政治动物":阿伦特对大众社会的政治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社会及其后果之一的极权主义,构成阿伦特政治哲学的背景和政治批判的出发点.劳动批判是阿伦特大众社会批判的独特视角.在阿伦特看来,正是摩登时代"劳动动物"的价值支配性地位导致了大众社会的形成及其政治病变."劳动动物"的价值支配导致了公共世界的解体、时自由构成威胁、产生了孤独的大众并为极权主义的起源提供了土壤.作为大众社会的产物,群众和暴民成为极权主义者的暴虐工具.通过大众社会的政治批判,阿伦特努力寻求恢复政治行动及其公共领域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3.
汉娜·阿伦特与尤根·哈贝马斯之所以能联系起来,是基于这样一个理论事实阿伦特全部作品中一以贯之的政治主线是对"公共领域"式微的强烈关注,而这无疑是哈贝马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思想最为直接的、重要的理论源泉之一."公共领域"概念原型在二者之间有着不同的阐释和理解,但对工业化的恐惧和憎恶促使阿伦特与哈贝马斯都到"公共领域"中去寻求解脱,"公共领域"理论可以说是对政治极权和科技工具理性的一个反动.  相似文献   

4.
孙旻 《理论界》2009,(3):125-126
汉娜·阿伦特是20世纪众多西方政治哲学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阿伦特从人的活动,即劳动、工作和行动入手,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三个领域,即私人领域、社会领域和公共领域,这一对应关系形成了阿伦特对公共领域进行分析的三分理论框架,进而取代了国家与社会的二元为基础的理论范式.本文欲对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思想做一定的梳理和探究.  相似文献   

5.
<正>一、乡村公共空间的现代价值(一)公共空间概述公共空间,亦称为公共领域,由汉娜.阿伦特在分析公民政治生活中最早提出,并经由哈贝马斯的充分论述,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范式。根据阿伦特的观点,既然我们的现实感完全依赖于呈现,从而依赖于一个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6.
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概念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籍德裔女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对公共领域概念有着独创性的解读。在她那里,公共领域作为人的卓异性的表现场所,作为人展示人自身的空间的存在,显示自身为“共同世界”的永恒存在。阿伦特对公共领域概念的探讨对后世的政治思想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特别显示在哈贝马斯和查尔斯·泰勒身上。  相似文献   

7.
"多元性"是阿伦特政治思想的核心议题。在对纳粹极权主义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反思中,阿伦特将人之生存的基本处境揭示为多元性;而平等、差异、言说、行动以及公共领域等概念则构成了理解多元性概念的关键性维度;并且阿伦特通过对宽恕和承诺这两种政治能力的探讨,试图去克服由人类的多元性境况所引发的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把人定义为政治的动物,奠定了西方传统政治价值观的基础.阿伦特指出,马克思关于人的定义(即劳动的动物)颠覆了这一传统的政治价值观,从那以后,作为人类营生活动的劳动,不再被严格地看作属于私人领域里的行为,而是堂堂正正地进入到公共政治领域.阿伦特的独特解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但她把异化劳动当作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全部内涵,终究未能准确揭示马克思颠覆传统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政治审美化是对阿伦特"政治判断理论"的总结凝练。政治审美化之所以可能,一是在于阿伦特对政治的理解:言说,行动和公共领域;二是在于阿伦特的人生境遇和政治诉求:极权主义,反犹主义和贯穿二者始终的判断;三是在于政治判断与审美判断的可通约性:共通感,扩展的思维方式和范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研究公共生活的理论家中,汉娜.阿伦特、尤尔根.哈贝马斯和理查德.桑内特三人鼎足而立,虽然他们对现代社会公共生活衰落的时间、原因及表现等问题的认识各有不同,但却一致认为,大众传媒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阿伦特认为,大众娱乐摧毁了公共生活的产物及其发生于其中的场所;哈贝马斯提出,随着大众传媒商业化程度的加深,公共领域又开始了一个"再封建化"的历程;桑内特则认为,大众传媒虽然给人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却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语境中的网络公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是阿伦特、哈贝马斯笔下"公共领域"的延伸,但转型时期我国"网络公共空间"并不符合哈氏公共领域理想类型,处于"次公共领域"或"半公共领域"状态。五重效应构成透析我国网络公共空间的五维向度:蝴蝶效应、破窗效应、"匿名制服"效应、"沉默螺旋"效应与"群体极化"效应。"网络公共空间"一系列要素:话语、监督、理性、法治、监管,只有在"网络理性"精神下融为有机制衡整体,网络空间才能逐渐接近"公共领域"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与目的论历史哲学家不同,阿伦特将革命视为一种具有"开端启新"潜质的断片的历史现象,因而乐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叙述革命,揭示被历史必然性遮蔽的革命精神,表达自己所服膺的古典共和主义政治理念.在这种理念观照之下,阿伦特看到,由于社会问题介入革命进程,致使法国大革命偏离了其最初的自由立宪政治目标,也使人们对现代革命(包括美国革命)的理解,陷入历史必然性的窠臼.同样地,也正是社会问题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介入,革命者就用具有绝对主义特质的人民原则代替分权制衡的共和原则,致使革命以自由立宪始,以君主复辟以及政体的反复更迭终.而美国革命则"幸运地"遵循共和主义的建国原则,实现了自由立宪的革命目标.但是,由于革命后遗落了共和政治所需的广泛的公共领域,作为自由之真谛的人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因此失去了依托,属于社会领域的私人幸福取代了公共精神,最终也失落了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与阿伦特的实践理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二者在不同视野中审视实践问题:阿伦特在公共领域的复兴这一现象学视域中审视实践问题,马克思在资本主义超越这一总体性视域中审视实践问题。从马克思的理论视野出发,强调实践的总体性,凸显劳动活动的价值性、规范性维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当代建构的关键前提。  相似文献   

14.
汉娜·阿伦特是政治哲学史上最早对公共领域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哲学家.不论是公共领域理论范式的提出,还是她的理论建构及其对现代社会问题的解决,都表现出了阿伦特作为20世纪杰出思想家理论创造活动的卓越之处,并以此奠定了她在公共领域思想发展史上的开创性地位.  相似文献   

15.
汉娜·阿伦特从人的存在为起点,提出了赋予极高政治意义的一对相互对立的概念——公共领域和私有领域。本文通过对阿伦特关于公域和私域的理论解读,试着对其理论的政治意义作一些剖析,以期能给我们今天的政治民主建设、保护个人合法权利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阿伦特的"公共世界"概念是基于对现代性批判与超越的思考中提出的。在"复归政治生活"的理念下,立足于对西方传统政治的阐释与解读,阿伦特想藉以前柏拉图时代的古希腊城邦制文明为样本,提出公共世界才是远离极权主义的"本真的政治",公共世界的蜕变是一个由哲学与政治的分离走向哲学与政治的复归的过程。阿伦特的复归公共世界的政治变革道路对于启迪人们的批判意识、唤醒人们反思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终究无法形成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维度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效应。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代伟大的政治哲学家之一,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对哲学与政治、行动、自由、公共领域、革命、极权主义、平庸之恶、现代性及马克思思想等问题的独特阐释之中.而贯穿其中的,始终是哲学与政治的张力关系.阿伦特的政治哲学为当代政治哲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显现”概念是胡塞尔、海德格尔与阿伦特现象学最直接的交汇点,他们都将“现象”的原初意义理解为“自身显现”,这既体现了三者在“回到事实本身”问题上的一脉相承性,也彰显了现象学理论谱系的相互关联性。但他们对显现内容的理解却存在重大差别,这种差别又充分体现了他们各自理论的自足性。胡塞尔强调“纯粹意识”之显现,将“什么存在”的形而上学问题转换为“如何显现”的现象学问题,开创了现象学的哥白尼式革命;海德格尔强调“存在者自身之显现”,将“现象”从意识领域拓展至整个存在者领域,实现了现象学的存在论转向;而阿伦特则强调“人之复多性的显现”,揭示了现象学所隐含的公共维度,实现了现象学的政治转向。  相似文献   

19.
汉娜·阿伦特从人的存在为起点,提出了赋予极高政治意义的一对相互对立的概念——"公共领域"和"私有领域"。本文通过对阿伦特关于"公域"和"私域"的理论解读,试着对其理论的政治意义作一些剖析,以期能给我们今天的政治民主建设、保护个人合法权利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不论阿伦特早期的行动理论还是其晚期的判断理论,她对海德格尔的“纯粹之思”都抱有一种委婉的讽刺和批评的态度.一方面,在海德格尔那里,阿伦特看到了一种纯粹之思的潜在危险,这种纯粹之思隔绝了自我与同伴、与世界的关联,模糊了公共领域,用思想吸收了行动,用思者替代了公民;另一方面,这种纯粹之思抛弃了人类的共通感和对他者的理解,用决断替代了判断,用思者替代了“旁观者”.在阿伦特看来,这种“纯粹之思”最终摧毁了一个可以触知的、实质的和潜在的自由领域,使孤独的自我迷失在思想的迷宫之中.可以说,在阿伦特思想的基本面上,海德格尔不仅是其政治思想之发生的潜在“奠基者”,也是一个需要被“清算”和批评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