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现有的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的城市社会救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这些救助制度对保障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缓解他们的贫困状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一项从传统社会救济制度改造而来的新制度,难免带有旧制度的种种痕迹,在其规范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问题和矛盾。为此,要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社会救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加以分析,以求保障城市社会救助更好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社会救助是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在我国由于各地社会救助理念的薄弱,各地经济发展的不一致,城乡二元化特征明显等因素,造成社会救助覆盖面窄,不同区域,城乡之间居民获得社会救助的差距巨大,有损社会公平性.本文将在我国城乡二元化的背景下,深入探讨特大城市社会救助均等化的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并借鉴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探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指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的制度。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三年来,在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章旨在针对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思路,使之更加完善,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指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的制度.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三年来,在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章旨在针对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思路,使之更加完善,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健 《劳动世界》2020,(8):36-38
当前,我国残疾人的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残疾人的社会融合面临政策设计上的制度区隔、污名观念上的社会排斥以及主体心理上的自我疏离等三大困境。而社区是城市有序运行的细胞,残疾人的社区融入关系到新时代社会融合的关键。在借鉴社区康复视角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层级网络,发挥社区康复的孵化器、推进器以及净化器作用,着力保障残疾人的发展权利,提高残疾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总人口374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225.56万人,占总人口的59.4%。2007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45元,农民生活消费水平年人均2560元。养老方式主要是家庭养老,辅之以社区养老、五保制度和社会救济、商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计划生育补贴等形式。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川府发[2009]35号)精神,切实提高60周岁及以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以下简称“老年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开展老年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陆玉 《劳动世界》2017,(12):17-18
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是基于对以往扶贫工作的反思,主要包括精准识别、帮扶、管理和考核几个方面,是指导新时期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政策.精准识别机制作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基础和前提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从社会排斥的视角入手,深入挖掘了目前精准识别机制存在的社会排斥问题并试图分析了其产生的理论根源,进而希望通过从政策到制度,从实施到监管的不断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精准识别机制,保障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保障对象: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主要有三类人员:一是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二是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三是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相似文献   

10.
夏聪明 《劳动世界》2017,(15):11-12
本文通过对太和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的研究,理清了农村低保的对象和范围,确定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实施了农村低保资金筹集与动态管理,对推动农村困难家庭脱贫致富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在对太和县农村低保制度运行现状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农村低保配套法律不够完善、政府部门低保工作职责不明、低保政策宣传缺失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等问题,并根据上述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落实低保的法律保障责任、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进一步加大低保工作的宣传力度以及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的大力参与等措施,以促进太和县低保制度的健康有效运行,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制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在保障农村贫困居民最基本生活、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在肯定其在缓解农村贫困、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对其在发展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以求能够更好地发挥它救助贫困的社会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2.
王瑾瑜 《劳动世界》2010,(11):50-5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权益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以沈阳市XX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为调查基础,提出制度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困难以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冯文洁 《劳动世界》2017,(23):22-23
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政府与社会各界予以特殊的照顾,满足残疾人的最低生活需求,以缩小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在整个社会保障事业中的"短板"效应.通过分析残疾人基础理论研究,阐述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内容以及特点,结合山西省残疾人对养老、医疗、就业等需求的满足现状,分析和残疾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康复保障、就业保障等具体事务,探究山西省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适宜山西省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建议,构建出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组织参与为主要力量,以有残家庭及残疾人积极配合为基础,统筹城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14.
看寒泊画鹰     
胡民 《劳动者》2005,(5):52-53
在寒泊的笔下,鹰被人格化了,寒泊的鹰排斥了鹰的凶残,强暴的自然特性,强调了气度轩昂,雄姿英发的气概,并相应的加以抽象,加以意象。从而间接的表现了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得来的感受和美丑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遂宁市安居区积极建立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该区在坚持全面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现阶段全区城乡居民的承受能力和区财政的支撑水平,以保障城乡老年人基本生活为目标,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实行区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推动与乡镇负责相结合、个人交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一芯 《劳动者》2005,(3):9-9
当下岗成为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产物,当失业与我们的生活不再陌生,我们都不得不面对因历史原因和社会转型的现实而带来的下岗失业洪流对社会生活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给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即:两性平等和妇女权益的保障。在当前的国情下,两性平等和妇女权益保障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对女性劳动权益的保护上。关注女性就业,维护女性权益既是社会责任,还是社会义务。  相似文献   

18.
最低工资制度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旨在保障低收入劳动者群体的一种社会保护制度,最低工资标准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运用目标达成评价模式,把我国最低工资的制度目标分解为保障目标、发展目标和预防就业负效应目标,分别构建一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15年相关数据对我国31省(市、区)的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31个省(市、区)中,绝大多数省份的最低工资标准能够充分保障劳动力及其抚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距离保障基本生活的目标存在较小的差距;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较明显;我国整体最低工资标准处于国际标准的低水平层次,基本不会导致就业负效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韦兵 《劳动世界》2016,(12):5-6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和救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性难题,当前自闭症儿童和家庭、自闭症康复机构的发展都存在诸多困难。自闭症儿童康复不仅存在护理方面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深层存在的社会排斥现象。文章以珠海市F自闭症康复机构作为例子,综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对自闭症儿童、对自闭症儿童家庭以及对自闭症康复机构三个维度存在的社会排斥问题,并从多元主体合作的视角探讨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0.
崔璨 《劳动世界》2011,(11):6-9
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现阶段出现了种种不公平的现象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维护底线公平显得尤为重要。维护底线公平最好的方法就是构建基础性保障体系。这个体系由最低生活保障、全民医疗保障、最低住房保障和公共教育保障构成。目前这个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但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完善。本文以底线公平理论为依据,概括介绍我国基础性保障体系的构建状况,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