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考虑到脑电源的时谐性和头的电容效应,在电准静态近似下,建立了时谐等效电流偶极子模型;给出了其在均匀无限介质中和均匀介质球中的电位表达式;并正向计算了脑电源在非均匀各向同性三层同心介质球壳中的电位分布。最后讨论了时谐性和电容率对电位分布的影响。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时谐性和电容率对电位分布确实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学或大学教材中论及的发散透镜都是球面的,而球面型透镜存在无法消除的“球差”,只好增大透镜的球面半径,使镜片扁平,来克服之。这样,会对成像条件或成像品质产生严重影响,难以权衡。为此,应用解析几何、光的折射、反射定律,探求非球面理想化的发散透镜形状,给出了双曲面一球面型匀质透镜方程并论证,凸显出其过程中探索性和论证的严密性。  相似文献   

3.
“谐”是中国传统文学中重要的审美范畴,亦是朱英诞诗歌创作的重要特征。朱英诞诗歌之谐主要体现在诗歌风格、思想旨趣、艺术表现三方面。基于朱英诞的谐诗观念与诗学实践,可将其诗歌之谐划分为“悲谐”“喜谐”“智谐”三种风格:“喜剧的诙谐”以天真愉悦人,“悲剧的诙谐”以豁达感动人,“智性的诙谐”以思理启发人。与三种诗风相映衬,朱诗之谐主要指向赤子的真淳童趣,隐者的闲散逸趣,智者的玄思理趣三种思想旨趣;在艺术表现上,朱诗以独特的诗思方式,谐味的诗歌语言以及智性诙谐的对话,给人带来一种会心会意的灵性之笑。  相似文献   

4.
《说文》谐声系统中,相当一部分来母字和非来母字有谐声关系。其中非来母字的古声纽分布在喉牙舌齿唇各个部位。来母与非来母互谐是主流,一般情况下,能谐来母的某声纽,也能由来母谐出。谐声关系中,二等和三等的地位突出,主要表现在:同等谐声以三等谐三等为主流;属不同等谐声关系者,凡一、三、四等字与二等字的关系,必是来母字与二等非来母字的关系,凡一、三、四等构成不同等谐声关系时,主谐字或被谐字一方必为三等字,非来母字处于三等地位的居多。二等和三等是来母与非来母互谐的纽带和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浅谈四川藏区的“谐”李学琴,紫腾甲“谐”,是藏族民歌的一种,在整个四川藏区都很流行。不过,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称呼,流传在巴塘和阿坝地区的称为“谐”,流传在德格一带的,又称为“古尔”或“古尔姆”,民间文艺研究家们通常称之为谐体民歌。这类歌,深得藏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类滞后非线性系统在多频激励下的超谐共振和亚谐共振。利用平均法得到了系统的超谐共振和亚谐共振的一次近似解,并且研究了各种参数对近似解的幅频曲线的影响,发现超谐共振幅频曲线转折点出现鞍结分岔,而亚谐共振的幅频曲线为叉形分岔。研究结果为工程中这一类系统的分析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深入研究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中相位基准性质的基础上,给出了理想相位基准的信噪比要求和幅度方差要求,提出了新的合成相位基准成像方法,理论和试验表明该方法优于传统的成像。  相似文献   

8.
唐宋词声情相谐的美学特征是诗乐结合中的一个互依形式。它展示了词体感人的艺术魅力。它具体体现在词作的词调、押韵、句法和去声字的运用上。声情相谐特征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周邦彦是唐宋词中声情相谐的典范,由于乐谱的失传,声情是否相协已不重要。感情真挚、文字优美的作品也同样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9.
大脑皮层成像的一种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皮层成像技术是近年出现的较有前景的脑电三维成像方法。本文通过对其成像过程物理实质的分析,提出了新的成像计算公式,使计算过程得到简化,计算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机载应用情况下,单元探测的激光成像雷达的载机运动对其地面目标成像影响的问题,给出了激光成像的系统模型;阐明了激光雷达扫描成像的映射变换关系,建立了定位于大地坐标的被成像目标与载机运动平台以及雷达坐标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分析了导致目标成像发生畸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给出了按时序的逐级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故事中对农人目光的文本化(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从文笔下的乡下人总是用一种独特标准来观察和批判城市以及城里人。这是异乡情调一种典型形式,即“乡下人”对于城市所形成的印象。沈从文将城市读者的“他者”构成叙事话语,所表现出来的始终是一种社会学意义的距离,同时也是一种民族学意义上的,或者性别和世代上的区分。从这种观察中得到的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对立通过反语和讽刺反映出来。作者拒绝叙述者无所不知的权威,叙述者的声音始终是不张扬的,而且他的写作是以语言的克制为特征的。从这样的叙事实践中所得到的结果,正是话语与话语对象之间的一种距离,同样也是作家与他所创造的世界之间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2.
关于依法治国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治和民主总是联为一体的,就如专制与人治不可分割一样。我们实行依法治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民主,更好地实现“民治”。依法治国,即是变人治为法治,必须重在管权、重在治官。实行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执政党建设。党的领导是不能动摇的,但党要善于领导,党的执政方式要适时转变。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过程,即是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庸思想是孔子在研究历史和实践观察中,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综合而得出的一条基本规律。它是一种理想化极致的度,是一种价值向导。它体现在我们生活的不同方面,以独特的格局折射出了不同的文化现象、审美心理,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中庸之学理想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笔下的乡下人总是用一种独特标准来观察和批判城市以及城里人。这是异乡情调一种典型形式,即“乡下人”对于城市所形成的印象。沈从文将城市读者的“他者”构成叙事话语,所表现出来的始终是一种社会学意义的距离,同时也是一种民族学意义上的,或者性别和世代上的区分。从这种观察中得到的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对立通过反语和讽刺反映出来。作者拒绝叙述者无所不知的权威,叙述者的声音始终是不张扬的,而且他的写作是以语言的克制为特征的。从这样的叙事实践中所得到的结果,正是话语与话语对象之间的一种距离,同样也是作家与他所创造的世界之间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5.
谁的发展?     
文章为“第四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学术论坛”的综述性论文.这一届论坛具有鲜明的反思与批判取向,主题即为“谁的发展?”.文章第一部分是对论坛主题内涵的阐释,指出“谁的发展?”是一种将发展问题再政治化的提问方式,发展的政治性应该得到充分的讨论;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论坛嘉宾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教授的主题演讲;第三部分是对各位参会者研讨内容的择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法律对证据能力的许容性与限制性是建立在证据本身特性的基础上,单位本身并无作证能力。单位为履行提供证据义务所出具的证明材料之证据能力与单位的身份属性无关,单位证明材料的适格性是由该材料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应当区分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对单位证明材料证据资格的不同要求,并依据单位证明材料的不同形式纳入法定证据种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有限单元法,对两种模型叶片,计算了叶根阻尼对叶片共振振幅的影响,以及叶根弹性和接触情况对叶片固有频率的影响。本文把叶根和轮缘之间的振动滑移看成是动力接触问题,将静力问题中的接触条件推广到动力问题,并提出了解法。本文用平面应变单元和平板单元对整个叶片进行离散,并导出了用于连接平面单元和梁(平板)单元的过渡单元的位移模式和座标变换式。本文还根据模态综合法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一种缩减自由度的方法,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最后进行了实验验征。  相似文献   

18.
由于长期对租界与居留地之间没有作出明确与确切的界说 ,以致对我国近代租界数字的统计众说纷纭。租界与居留地的界定原则为 ,凡经由我国政府以条约、协定或协议形式 ,正式同意承租某地区的外国掌握该地区行政权的 ,是为租界 ;凡我国政府虽然划定某一地区租赁予外国侨民居住 ,但我国政府仍掌握有该地之行政权者 ,是为居留地。列强在我国共攫得租界 2 7处 ;内中公共租界 2处 ,专管租界 2 5处 ,另有北京使馆界 1处  相似文献   

19.
人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里,人的独有本性是使用符号。艺术作品的情感是符号的含义,艺术结构具有生命的特征。本文分析一首宋词,从"情感符号"和"生命形式"两个方面分析艺术作品的结构,举证符号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