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永伦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164-168
西藏地方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来,英俄两个殖民强国不断侵略西藏,挑拨西藏地方与清廷的关系,企图否定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阴谋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出现了危机.清政府坚决维护国家对西藏的领土主权,并进行了艰难的斗争.其中,清政府反对英俄分裂西藏的斗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对于维护国家对西藏的领土主权、防止西藏地方从中国分裂出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实践目标。西藏和平解放时期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共领导集体敏锐觉察西藏地方中华民族共同体出现的问题,顺应历史客观要求,当机立断,群策群力,果断采取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措施,阻断了帝国主义、西藏地方分裂势力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图谋与活动,扭转了西藏历史的发展方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西藏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和羁绊,走上了自由幸福的光明大道,为西藏人民争取平等的人身权利带来了希望。1959年的民主改革,使西藏顺利地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转向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也彻底废除了旧西藏的一切法典,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使西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西藏地方立法开始了新的发展时期。60来,西藏地方立法取得了非常辉煌的伟大成就;展望未来,针对西藏地方立法的不足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西藏地方立法更加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4.
心禅,具体情况不详.作者于清朝光绪年间入藏,后居于拉萨,从事商贸,计有6年时间.民国初创,英人唆使西藏地方对抗中央,内地与西藏之间的交通被封锁,中央与西藏地方的联系暂被阻隔,英人及分裂分子妄图以此达到“西藏独立”之目的.然而,本时期仍有国人突破层层封锁从陆路返回内地,在某种程度上于当时十分紧张的政治环境下起到了沟通祖国内地与西藏地方联系的作用.本文作者心禅于民国二年二月一日自拉萨出发,经川藏线行走,四月一日午后抵达成都,历时整整两月矣.此文为其归途日记,对于民国初年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研究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藏归程记     
心禅,具体情况不详.作者于清朝光绪年间入藏,后居于拉萨,从事商贸,计有6年时间.民国初创,英人唆使西藏地方对抗中央,内地与西藏之间的交通被封锁,中央与西藏地方的联系暂被阻隔,英人及分裂分子妄图以此达到“西藏独立”之目的.然而,本时期仍有国人突破层层封锁从陆路返回内地,在某种程度上于当时十分紧张的政治环境下起到了沟通祖国内地与西藏地方联系的作用.本文作者心禅于民国二年二月一日自拉萨出发,经川藏线行走,四月一日午后抵达成都,历时整整两月矣.此文为其归途日记,对于民国初年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研究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设西藏生态安全屏障是国家赋予西藏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也是关系西藏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财政政策由于具有良好的外部正效应,是促进生态环境的有效制度安排,应该着手构建西藏绿色财政体系,积极发挥财政政策效应,确保西藏生态屏障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嘉庆主政时段是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清朝政府正经历内忧外患,盛世气象如日西沉.但从西藏地方来看,此时中央王朝对西藏的管理正处于顶峰阶段.本文试图从内政、外交两方面对嘉庆君臣对西藏地方事务处理态度及其深层原因作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战后国民政府促成西藏派代表团参加制宪国民大会.噶厦政府提出关于自治的九项要求.此要求与国民政府对藏政策设想不尽相同.为使西藏问题朝着其期望的方向发展,国民政府苦心经营,成功挽留西藏代表团参加了国大,终在宪法中规定了西藏地方自治的政治地位,并据此对呈文作出答复.  相似文献   

9.
西藏银币是历史上在藏区及其周边地区流通的银币.它的铸造发行时间并不是很长,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但却留下了一份十分丰富而且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西藏银币从产生到消亡都与西藏地方的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进行治理的手段和产物.文章就西藏银币的产生背景和发行流通与西藏银币的历史功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门隅自古是我国西藏管辖的地方,无论是历史上强大的吐蕃王朝还是其后藏传佛教各教派先后掌权的西藏地方政权,都对门隅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本文通过藏文史料的分析,梳理门隅与西藏的历史和政治关系,论述我国西藏地方政府对门隅地区统辖与管理的史实。  相似文献   

11.
本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及第三期发表了肖怀远同志《西藏地方货币史初探》及《半殖民地时期的西藏地方货币》之后,在我国经济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现在作者已将此文汇编成书,并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千家驹先生为该书写了序言、专门研究中国货币史的张虎婴同志写了书评,他们称这本书为“不可多得的一部研究西藏地区货币的著作”“不仅填补了我国研究西藏货币史的一个空白,而且对西藏地区经济史的了解,也有重大的意义,丰富了我国货币史的内容”,是“第一部纵横古今的西藏地方货币史的著作”。现将《序言》及书评全文刊登于后。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志都来研究西藏经济的历史和现状,为西藏地区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清朝崛起,入主中原,日趋牢固,边防愈加巩固,清王朝中央对西藏地方的治理不断加强,尤其是在涉及国家主权的地区建置.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在几经更迭后形成以达赖喇嘛为中心的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但这种制度无法回避新立达赖喇嘛由转世到其亲政之前事实上的权力真空的问题.进入18世纪后半期,摄政制度应运而生.直至20世纪前半期,历任摄政共15人.摄政掌政远远超过达赖世系实际掌政时间.摄政作为当时代掌西藏地方最高权威一职,在西藏地方史以及与中央政府关系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和作用.本文根据各类相关文献,对清代西藏地方摄政一职的产生、称谓以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挖掘、梳理、探究.  相似文献   

13.
1911年甘肃代表团赴藏,使近十年西藏地方和祖国的不正常关系得到初步改善,打破英人利用外交讹诈手段分裂中国西藏的罪恶企图。这一成果的取得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一方面是历,史上形成的根深蒂目的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之间的传统关系和西藏人民爱国统一的“内向”之忱所致,另一方面是在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政府和人民的争取和感召以及西藏团结进步力量的影响下十三世达赖政治态度逐渐“内向”倾斜取得的,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甘肃代表团这次赴藏活动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4.
西藏自治区的森林资源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我国乃至全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我国林业生态系统和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地位.林业经济作为西藏传统产业之一,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为现今西藏地方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其发展潜力与远景是不能不予以充分重视的.本文就西藏林业经济的资源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西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是西藏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是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充分认识西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西藏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有助于改进和提高西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治理方式,提升西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实现对西藏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6.
格鲁派达赖与班禅两大活佛自互为师徒、分管领地、共同管理西藏地方政教事务之关系形成之后,两大活佛之间平稳协调、和谐发展、共治西藏地方政教事务.帝国主义势力侵入西藏之后,尤其是英帝国主义的强烈干涉,不断诱骗、挑唆,一手制造了两大活佛之间的矛盾,使之关系剧趋紧张,直至民国初期,两大活佛矛盾爆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西藏新政改革失败原因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初,清政府为了抵制帝国主义对西藏的侵略,挽救危局,在西藏社会开展了旨在变革图强的新政开发活动;西藏地方政府最高统治者十三世达赖喇嘛,接受两次流亡的历史教训,从1912年开始推行新政;西藏地方政府的有识之士和“西藏革命党”组织也主张实行改革,但均以失败而告终。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造成20世纪初西藏新政改革失败原因的制度因素是:封建农奴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政教合一制度对社会变革容纳能力的限制;传统教育一文化体制对社会变革的抵制。  相似文献   

18.
关于西藏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基本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地方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播也不例外。本文从宏观角度对西藏新闻传播史的研究做出了整体观照,对西藏新闻传播历史的基本判断,以及尚待解决的诸多课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清朝建国直至乾隆十五年百余年时间里清朝一直对西藏推行间接统治的政策,政教分离,由世俗贵族掌权,具体政权体制则经历了和硕特汗王制、五噶伦共同掌政制和藏王制三种体制的演变。推究其演变历程,西藏内部僧俗两大势力之间长期的力量消长和权力斗争无疑是促使清朝改革治藏体制的直接原因,同时清朝内地、边疆的军事政治情势与西藏地方政治发展走向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关联与互动,随着西藏地方政权体制的一次次变革,清朝在西藏的直接影响呈现出一种加速增强的趋势,直至乾隆十六年清朝对西藏直接统治的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20.
张荫棠治藏的思想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张荫棠在西藏被中央政府委以重任,这一任期虽然短暂,但他对治理西藏提出了一整套方案和设想。张荫棠治藏的思想资源来自四个方面: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国近代变法维新思想、西方现代思想、西藏地方宗教思想。如何协调和平衡这些思想资源,是张荫棠治藏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在晚清边疆危机中,张荫棠主要想运用中国近代变法维新思想和西方现代思想,来改变落后的西藏使之富强,以最终维护国家在西藏地方主权。张荫棠治藏策略中潜藏着内在的思想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