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寺院经济成为中世纪社会经济的典型代表。中国古代寺院是封建社会的附属组织,其经济活动受当朝政府的管制,对封建社会经济主体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东西方寺院在经济活动内容、资产来源、收入分配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从而影响东西方簿记方法的发展路径。中国古代寺院簿记体现了单式簿记的最高水平,而中世纪欧洲寺院经济的发展对复式簿记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社会行为,而译者作为译入语社会的主体成员,其思想意识无不铭刻着所处社会主流价值的烙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身所具有的社会化的价值观融入译作之中.这种价值观不仅体现在翻译行为本身,而且体现在翻译的选材和策略上.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变异是作家体现作品主题意义和实现作品美学价值的重要手段,因此往往具有一定的文体价值。本文主要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讨论文学作品中语言变异的文体价值及翻译原则,指出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变异在翻译中必须考虑其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华 《河南社会科学》2001,9(4):159-160
效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事物的审美价值。事物客观上具备的美是产生审美价值的物质基础。编辑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编辑主体只有站在美学和社会学的高度,运用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等多种手段,才能准确而全面地认识编辑客体的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理性的分析,最终体现出对事物的审美态度。  相似文献   

5.
寺院地主经济的研究,是中国封建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三至六世纪尤其如此.一是由于它成为封建地主经济的重要成分,构成地主经济的另一翼;二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寺院地主经济与世俗地主经济以及城市工商业经济构成三种私有经济成分.南北朝时期的寺院地主经济与世俗地主经济之间有着不少共性,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同样受着封建地主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和影响.但在另一方面,寺院地主经济毕竟是整个地主经济中具有自身特点的经济成分,因而又有别于世俗地主经济.近年来,寺院地主经济的研究,日益为史学界所重视,一些学者把宗教史与经济史结合起来加以考察,从不同的角度作了探索.然而,系统地将南北朝的寺院地主经济与世俗地主经济加以比较,进而揭示寺院地主经济的独特个性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曾在《南北朝时期的寺院地主经济初探》一文中,阐述了我们的看法.现再作此文,拟从寺院地主经济与世俗地主经济二者产生的社会条件、形成和发展的具体途径、以及各自在发展中所体现出的特点等方面,作一些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活动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揭示了文化差异存在可译性。英汉文化差异王要表现在宗教文化背景、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方面,当文化差异现象在翻译中需要保留或无法求同时;可以采用直译、意译、阐释、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题壁是唐宋时期寺院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解读寺院文化,就必须对发生在寺院内的题壁现象,进行较为细致的审视.寺院内的题壁文化,不外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佛教徒对佛理的阐悟.禅宗六祖传法偈的一段公案,至今仍为人传诵,其重要意义,恐怕说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里程碑也不为过.二是文人士大夫游览寺院时的即景之作,感悟人生,反思既往.这是寺院题壁中分量最重的部分,数量大,也是寺院文化中最出彩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编辑美学是研究编辑活动过程中审美主体对于编辑活动审美关系和编辑美表现方法规律的科学,编辑主体的审美意识和编辑客体的形式美感共同构成了编辑美学的主要内容,研究分析它们的美学关系,对编辑美学思想表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六世赛仓大师是当代著名的佛学家和藏学家.米拉日巴佛阁是安多藏区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其建筑的思想风格熔铸了六世赛仓大师藏传佛教诸派和谐共存的思想内涵,是大师宗派和谐观的最好体现,具有不同于藏传佛教其他宗派寺院建筑思想的独特之处.大师的藏传佛教各宗派之间和谐共存的宗教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梁丽岚 《理论界》2004,(6):212-213
学报编辑主体意识是指学报编辑人员对其在学报的编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的认识。学报编辑主体要充分认识其自身在编辑劳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实现编辑的自身价值。创办精品学报需要学报编辑主体意识现代化,编辑主体意识现代化体现为开放意识、信息意识、超前意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奉献意识等。  相似文献   

11.
文学文本的特质决定了文学翻译的创造性本质.在文学翻译的描写性研究取代了传统翻译观后,文学翻译进入了文化的多维语境中.文学翻译不仅要传递原语意义,还要进行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是文学翻译的内在要素,是文学翻译的重要生成条件.文学翻译创造性是以原语文本和以目的语文本为导向的交集,是"直译"和"意译"的统合,在文学翻译活动中要将两者统筹兼顾,并协调统一翻译过程中的隐性创造与显性创造.  相似文献   

12.
论文化融合与翻译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翻译活动,提出了翻译是促进人类文化融合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进行语言之间的转换表述以及如何摆脱传统翻译观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移植外来文化的观点,从而阐述了翻译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监管活动中,服务理念既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价值目标,又是市场监管活动的行为准则,其源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价值追求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事实上,市场监管本身就是一种服务,服务理念在市场监管中体现为一种公共精神、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等.当前,服务理念已成为市场监管活动的重要价值导向和行为标准,在以确立服务为本、服务经济发展的市场监管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诗歌翻译被认为是难度最大的翻译.本文拟从宋词<声声慢>及其五种译本入手,讨论"易安体"这一独特文体的翻译特色,集中考察以下两个具体问题:"易安体"有什么独具的特征?如何在英译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和传达这些特征?本文试图在尝试观察、回答上述问题的同时,提出翻译活动中应注意的要素一二,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5.
公元10世纪后半叶以来,卫藏地区许多旧寺院的修复和大量新寺院的兴建,是佛教在卫藏地区再度弘传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标志,为后弘期以来藏传佛教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通过梳理后弘初期卫藏十弟子的建寺弘法活动、藏传佛教各派形成过程中寺院的建设,勾勒了后弘初期卫藏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发展的大致轮廓,并简要分析了藏传佛教寺院在地域分布、数量和规模、僧伽来源、相互关系、寺院功能等方面所具有的一些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邵洵美是我国20世纪初期重要的翻译家,但长期以来一直为翻译史研究所忽视。邵洵美对中国翻译事业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所翻译的译作数量上,更体现在他对翻译事业和中西文化交流事业的热爱上。正是由于超越了意识形态立场,毫无功利主义色彩的唯美主义文艺观,他的翻译实践和出版活动显得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因而为翻译界所遗忘。但是,也正因为他的翻译超越了当时政治和金钱的污染,才使他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了卓然不群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李芳民 《文史哲》2005,(5):97-103
以寺院、精舍、招提、兰若等为题材的诗歌在唐诗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构成了唐人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现象。唐人诗歌中这类题材数量的众多,是唐代佛教兴盛与佛教寺院文化发达影响的结果。佛教寺院独特的山水景观与人造景观,为诗人提供了创作之诗思与素材;诗人独游与群游寺院时,作为一种表现与交流的需要以及在寺院的寺壁题诗,刺激了诗人创作的兴趣;而以官僚文人以及寺僧为首,在寺院组织的诗会联唱活动,也对诗人的创作以及联唱体式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学活动是一种价值特性极为突出的审美活动,与文学主体的文学价值观念直接相关.文学价值观包括人们对于文学价值的认识看法,以及在文学活动中所体现的价值观点或观念,它包括对文学价值的认识、审美理想和审美判断等内涵要素.文学价值观念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文学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等文学实践活动中,关乎文学价值的生成与实现,以及文学的价值评判与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9.
在单一的媒体时代, 一部作品的传播形式主要体现为图书,价值实现形式主要体现为图书的销售收入.在跨媒体时代,一部作品的传播形式体现为图书、动漫、游戏、电影、音乐、数字产品等多种介质,价值实现形式日益多元.在多介质的传播过程中,内容是根,编辑是本,融合是关键,核心是版权资源的多元开发. 这种融合是跨界的,消解了介质之间的藩篱;是开放的,打通了产业之间的关联;是溢价的,实现了价值衍生和增值.  相似文献   

20.
中西翻译交际与文化错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芳 《中州学刊》2005,(1):203-205
翻译交际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民族文化差异是影响翻译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只有当交际双方了解彼此的社会历史知识及文化背景,翻译交际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探讨造成翻译交际困难的文化差异以及形成这些差异的文化因素,对于不同语言群体借助翻译达到理解和交流的目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