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本文探究了先秦时期文学传播主体的流变,从历时性角度考察先秦每段历史时期的文学传播主体的变化及差异。同时,从共时性角度探究不同时代的文学传播主体的身份、宗旨及传播目的,对先秦文学传播主体进行考述,对于推动中国学者在传播学视域下进行中国古代文学跨学科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张抗抗作品主体意识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抗抗的文学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纪初。在这三个阶段,体现在作品中的主体意识也有所不同。本文按照三个阶段,结合该时期的作品,对主要文学形象进行详细解读,对张抗抗作品主体意识的流变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翻译主体间性对以往的翻译研究在认识论、理性观和语言观等方面进行了批判,以"主体——中介——主体"的实践认知模式取代了"主体——客体"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以交往理性为理性基础,以言语行为理论和普遍语用学为语言学基础,这是对以往翻译研究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编辑主体的创造性极为复杂,必须从编辑活动的现实变革中辩证把握,从编辑活动的历史流变中动态分析;编辑创造性存在于所有媒体的编辑活动之中,渗散于整个编辑活动系统,是社会精神文化发展的动力;编辑创新又与科学创新、自主创造等不同,其体现自身内质的特征表现为依附性、相关性、隐匿性和中介性.  相似文献   

5.
主体一词具有双重的含义——行为发生的中心与附属被动的臣民,这种表意上矛盾体的建构受到CDA研究者的普遍重视。在CDA向度内重点探讨阿尔都塞与福柯理论在主体建构上所持观点的异同,并指出两者主体建构观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不同于传统的主体论,福柯坚持彻底地消除理性主体的立场。他紧紧抓住近代美学将审美主体外位化的弊端,认定康德美学的审美主体背后是知识——权力的运作,知识和权力之间存在着共生的关系;根本没有实在性、一致性和普遍性的审美主体,所谓审美主体只是由理性构造出来的形而上学的作者主体的代名词。他通过对权力构造审美主体这一秘密的揭示,来解构理性主义预设的作者主体,解放自我的开放性、非理性、异质多样性和多元性。这就味着福柯美学对"主体"这一近代以来所建构的形而上的概念的消解。  相似文献   

7.
个体主体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主体力量,现代市民社会的个性化要求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个体主体的实践形塑;“个体解读——个体内化——个体应用”内在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微观运行机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个体主体的概念内涵彰显的是个体主体的本质存在,而其概念外延彰显的则是个体主体的多重本质表现样态。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代西方哲学不绝于耳的主体死亡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段德智教授新近出版了《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一书,提出了主体生成论与希望人学的观点。这是一部纯哲学的书。大凡谈及死亡的问题都有其宗教背景,但“主体”似乎是一个纯哲学的概念,本书在不同意义上使用“主体”、“意识”、“自我”、“个性”等哲学术语,又使用“我”、“我们”、“人”等日常术语,内容宏大广博,关系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9.
自从社会建构了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出版产业部门后,不仅为人们生产出了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同时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产动力。人类社会几千年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都记录在其最终产品——出版物中,培育了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才,而未来的文明成果,也将由各种各样的出版物承载,流传给子孙后代,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推动人类社会继续进步。在此过程中,编辑主体作为精神产品的加工创造者,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在由选题、组稿、审读、加工、发稿、读样六个环节所组成的工艺流程中,编辑主体的劳动贯彻始终。编辑主体以其独特的劳动方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业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史实和理论的几个方面来论证编辑主体的特性,以求共识。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主体总是不可分割地与其活动指向物相联系,因此,人们对于主体的研究往往总是局限在主体——客体这样一个单一的模式里。作为社会的实践着的人在这里似乎以纯粹的主体性状态作用于自己的客体。而事实上,这种理想化的模式在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现实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因为任何主体都要受到自身客体性的制约。而这种客体性的成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11.
试论高校后勤社会化中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社会化给高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课题 ,如何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建立新形势下的高校安全管理机制 ,维护高校的稳定 ,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新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肇始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硅谷”模式,在引发世界性科技园区建设热潮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个新课题,即一流大学与科技园区的相关性。文章探讨了科技园区的兴起与一流大学的相关性,以及科技园区的发展与一流大学的相关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党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趋势日愈显现,其主要表现是关于学科研究对象、任务、性质、分期、功能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共党史学史、中共党史学理论、中共党史史料学、计量党史学、中共党史文献学等分支学科逐渐建立,学科体系构建基本稳定、成熟。本文对此做了番梳理,同时指出在整个历史科学研究中仍属薄弱领域,展望了21世纪中共党史学的学科建设前景。  相似文献   

14.
作文难在语文教育界是不争的事实.中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种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自卑心理、恐惧心理、应付心理、孤寂心理等.导致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有来自写作主体--学生自身的内部原因,如信心不足、思维缺陷、缺乏情趣、碍于面子等.也有来自作文教学的外部原因作文期望值过高、阅读教学的负面影响、缺乏生活感悟能力的指导、缺乏宽松的写作环境等.  相似文献   

15.
略论中国法律语言史--兼与刘愫贞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法律语言史是法律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并就中国法律语言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我国高校资料员和学科馆员制度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我国高校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文章根据资料员和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当前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先进理念和现实要求,认为院系资料员向学科馆员转变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必然,并提出了在转变过程中重点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一篇探讨思想史研究问题的理论文章。全文主要从“关于学科边界问题”、“关于思想文本解读问题”、“关于学科研究方法问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对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学科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对思想家文本的解读、思想本意与引伸义、思想的渊源与背景、应用的方法及理论创新等问题都进行了全新阐释 ,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文章对其他学科理论的创新性引入 ,有利于思想史特别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多元思考与多角度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现状与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馆员制度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实践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在介绍学科馆员制度内涵及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校实施学科馆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满足需要的人才资源,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缺乏契合学科馆员制度的管理模式等方面;并且提出了建立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建立公平高效率的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方面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我国花卉园艺的起源及发展历史,论证了花卉园艺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建立花卉园艺学的设想并扼要叙述了该学科课程之建设。  相似文献   

20.
口述史与女性主义视角在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的真实性和研究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即由于种种社会历史原因,大量普通女性和底层民众往往被排除在主流历史建构过程之外,但是书写历史的神圣性常让人们遗忘这一点。正是在这一点上,口述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从妇女对日常生活的讲述中挽救和建构妇女史。相比于文字材料,口述材料的特殊价值在于对讲述者主体性的尊重和恢复,以及以此为基础重新建构起来的研究双方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