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2005年世界银行报告>统计数据,1994年日本基尼系数为0.25.日本经济企划厅将日本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14个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所得基尼系数进行比较,1989年和1994年日本分别处于第14位和第15位,收入分配的平等化程度相对较高.这种收入分配的平等化在其收入分配格局的分布中体现得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根据广州统计年鉴资料和课题组千户调查数据,运用洛伦兹曲线的函数关系式模型,并借助回归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分别计算连续收入分布的基尼系数。研究发现:根据千户调查数据计算的广州市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170;广州市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3495。这一计算结果优于根据统计年鉴计算的结果,并更符合实践和更具有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3.
有人类的地方,总会存在贫富差距,只不过需要把它控制在一定的合理限度。今年2月5日,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蝗最新报告称,当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已经较大,与之对应的基尼系数已达到合理值的上限,在0.4左右。这还是在各种岗位外收入、非正常收入难以准确估计的情况下做出的。如果把后者也算上,则计算出的实际基尼系数肯定要更大一些。报告还认为,这种收入分配差距在相当程度上是不合理的。我们为何关注贫富差距@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4.
有人类的地方,总会存在贫富差距,只不过需要把它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 今年2月5日,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发布的最新报告称,当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已经较大,与之对应的基尼系数已达到合理值的上限,在0.4左右.这还是在各种岗位外收入、非正常收入难以准确估计的情况下做出的.如果把后者也算上,则计算出的实际基尼系数肯定要更大一些.报告还认为,这种收入分配差距在相当程度上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统计局统计的中国历年基尼系数统计表,我们可以看出,自2008年以来,基尼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我们也应意识到,基尼系数已经远远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说明我国现在的收入差距大,存在社会不公平。本文首先通过图表分析了我国收入差距现状,结合现实进一步分析了收入差距较大的原因及影响,最后,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卫生部发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过去5年,老百姓年均收入水平增长远远小于年医疗支出增长,医药支出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三大消费。1994年开始的医疗制度改革至今已有十年,人民收入增长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却由于医疗费等原因,有48.9%的老百姓看不起病了……  相似文献   

7.
基于CFPS2018年数据对于2018年个人所得税改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过测算MT指数、K指数、基尼系数、再分配效应与泰尔指数进行了研究,并且分区域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2018年免征额提高与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后,居民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提高;个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效应减弱,但累进性增强;分区域来看,个税改革前后收入不平等程度、个税再分配效应与累进性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中国改革开放2D多年,经济飞速发展,取得的巨大成果世界瞩目。但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居民日趋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两极分化现象也开始引起社会各界乃至世界的共同关注。据有关调查,中国城镇家庭最高20%收入户与最低20%收入户年人均收入差距,已从1990年的4.2倍、1993年的6.9倍增加到1998年的9.6倍。另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20世纪90年代末的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为0.458,已超过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9.
收入分配扩大的趋势如何失控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遏制最根本的原因,我认为是与收入和国民财富分配有关的制度安排处于混乱有关。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在整个国民收入的分配当中,通过劳动报酬分配的比重过小,大量国民财富通过非规范的途径流入个人手中。2002年,我国GDP首次超过10万亿大关。我们可以看一看这10万亿元是如何在社会的各个部分分配的。第一块是城镇居民在这一年获得的收入。按照有关部门的测算,2002年城市居民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则为3.6万亿元。而“工资总额”所代表的劳动报酬在这3.6万亿元中的比例也不高。有专家估算,2002年全年工资总额大约是在1.2万亿元左右。也就是说,2002年的“工资总额合计”只占GDP的12%,占城市居民全部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社会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出现的问题,在形式上集中地表现为分配秩序的混乱和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按照SNA统计体系的规定,初次分配反映的是各收入主体对国民生产总值原始贡献所获取的相应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础及主体分配渠道,其公平程度的高低对收入结果的公平程度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经济飞速发展,取得的巨大成果世界瞩目。但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居民日趋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两极分化现象也开始引起社会各界乃至世界的共同关注。据有关调查,中国城镇家庭最高20%收入户与最低20%收入户年人均收入差距,已从1990年的4.2倍、1995年的6.9倍增加到1998年的9.6倍。另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20世纪90年代末的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为0.458,已超过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12.
贫富差距差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由于实行平均主义分配政策,社会贫富差距极小,即使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与普通工人的工资相差也不过十几倍.但是平均主义不能体现效率和贡献,无法调动各利益主体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其弊端不言自明.中国几十年的经验已经证明,这种分配原则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迅速发展和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社会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分配不公、收入分布形态不合理的问题日显突出.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1979~1988年),我国住宅建设获得很大发展。就中国城市(包括城市和建制镇,下同)而言,这十年新建住宅12.4亿平方米,相当于新中国建立后四十年(1949~1988)建成住宅面积17.2亿平方米的72%。十年中,平均每年有230~240户城市居民搬进新居,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的家庭每年则超过500万户。  相似文献   

14.
1991年8月,我们就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在武汉市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抽样方案及样本评估附后)。调查结果表明,群众对社会收入分配不公普遍存在的不满情绪有增无减。据武汉社会动态调查中心的一项舆论追踪监测,武汉市民对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不满情绪,1988年底为市民的64.6%,1990年底增加到74.2%,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而1991年上半年又增加到76.7%。现将我们的此次调查分析与判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千呼万唤,国务院批转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终于在2013年2月初出台.但该"方案"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很大争议. 笔者认为,有这些争议是很正常的.在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领域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领域面临的问题异常复杂,仅靠一个"方案",是难以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这些问题的. 仔细研读"方案",我们也发现,"方案"尽管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一而足,但却也抓住了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关键所在,即在形成"合理的初次分配机制"和"健全的再分配机制"这一核心问题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6.
贫富悬殊的历史宿命:我们能否走出? 我们首先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来考察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可能的危害.在一个仅由张三和李四组成的简单经济体中,首先由张三提出财富增量(收入)的分配方案,如果李四同意那么双方就据此进行分配,如果李四不同意就不再进行分配了.这样,最终的分配方案必定是:李四仅仅获得能满足其最低消费支出的收入份额,此外的全部收入将归张三所有.对于张三而言,他不可能获得比这更大的收入份额,对于李四而言,拒绝则意味着什么也得不到,因此他也没有理由拒绝.这一简单经济体中极度悬殊的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源于张三对收入分配的主导权.故事还没有结束,收入是用于满足未来不确定性的消费支出的,当李四的未来消费因随机扰动而超过其有限收入时,李四甚至可能连最低的消费都得不到满足,这时李四有可能使用游戏规则之外的暴力手段来夺取财富!  相似文献   

17.
据相关数据统计,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3.33倍,行业收入差距为1593倍,地区收入差距为2.43倍,居民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相差23倍.在题为<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促进形成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的论坛主旨报告中,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原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华福周指出了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改革的四大"病症":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仍然较低: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分配秩序不规范;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体系尚不健全.  相似文献   

18.
刘亦木 《职业》2012,(13):87-8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GDP总量排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11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无形中扩大。据国内学者估计,我国的基尼系数从改革开放之初的0.3上升到2011年的大约0.467。收入分配不公、差  相似文献   

19.
《职业》2010,(1)
一组数据值得玩味:1992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8.8%,2007年只有52.3%,16年下降16%,平均每年下降1%;而政府和企业收入上升16%.人民日报记者多地调查也发现,普通居民"干得多,挣得少".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总体稳步增长的同时,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拉大.这一情况,引起社会反响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最近注意到,张五常先生发表的关于中国1988年通货膨胀的旧作,觉得蛮有意思。虽然过去20年了,突然觉得这段经历今天依然很有价值。我研究了20年前那段通货膨胀的历史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1985年和1988年的两次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实都与再分配的政策有关。在那个时候,经济改革的政策主要就是再分配的政策。在当时,不仅农民的收入提高了,而且增加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资,而增加非工资性劳动收入(如奖金)也是最典型的改革政策。其结果,国民收入开始快速地向工资收入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