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我国中小企业的“麦克米伦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企业较大的自身风险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市场竞争风险、信誉风险和政策风险.较大的自身风险使我国中小企业不仅难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也难以在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即我国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金融通的概率明显较低,存在"麦克米伦缺陷".克服"麦克米伦缺陷"的途径是政府对中小企业实行旨在弱化中小企业自身风险的全面辅导.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在正处于环境风险多发和上升时期,防范环境风险是当务之急。面对严峻的环境风险形势,运用法律手段对环境风险进行防范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国在防范环境风险法律方面还存在环境风险防范专门立法缺失、政府对环境风险防范法律责任缺失、环境风险预警制度不完善、环境风险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和不足。为此,提出了制定专门的《环境风险防范法》,确立环境风险防范立法的基本原则,明确环境风险防范的管理机构和政府职责,建立与完善环境风险防范的具体法律制度(如健全环境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完善环境风险信息公开制度,构建环境风险源调查制度,完善环境风险评价制度)等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环境风险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不仅是环境风险管理与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具有风险社会化分配的重要功能,即通过合理的责任主体风险分配,让原先过度集中在企业个体的风险责任可以分散给保险公司、社会等主体共同承担,以促进各责任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与协调。然而,目前我国环境风险责任分配机制中存在企业投保积极性缺乏、保险人承担风险压力过大及承保能力欠佳、政府的监督管理机制有待加强等问题。在借鉴国外风险分配与利益协调机制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环境责任保险风险分配机制的建议与对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环境责任保险的强制性,明确投保企业的风险责任;扩大承保范围,创新保险险种,促进承保风险再分散,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承担能力;加强风险评估与监管,建立并完善环境补偿基金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风险分配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各类风险管理工具中,商业保险机制在应对环境污染风险方面有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潜力。环境责任保险有利于保险业的发展、环境保护和维护环境污染受害人的权益。不仅如此,商业保险机制还可以抑制企业制造污染而具有代理监管的职能。基于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自发性环境责任保险市场难以建立,可以考虑实行间接强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模式。环境责任保险是主体,民事侵权责任制度是环境责任保险发展的基础,政府支持是发展环境责任保险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村镇银行社会责任的内在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资本对小农经济的远离,导致了农户与村镇银行之间的资金供求矛盾,使村镇银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存在内在冲突,危及村镇银行的生存发展.这些冲突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政府应承担相应责任.为此,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优化村镇银行经营环境,降低村镇银行经营成本;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扩大资金需求;逐步改变农村小农经济状态,以达到缓和冲突,营造适合村镇银行生存发展环境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银行业的安全与稳健是关系国家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我国银行的发展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周边社会信用环境的影响较大,同时银行巨额不良资产、企业信用资源缺失使我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困难重重。风险监管的核心在于制度建设。为了确保银行业的稳健经营,银行业要做到: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按照巴塞尔协议精神实行充足的资本金制度;优化和净化银行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加强对银行业的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7.
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转型期间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保护农村环境,治理农村污染,不仅要注重技术、法律、制度方面的完善,更需要用社会学的视角从农村社会内部的政治资源、经济利益、传统文化三重维度的变化中去寻找原因与可能的切入点。以义村为个案,通过实证调查考察了当前农村的环境状况,并认识到农村社会结构性因素对农村环境问题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策"与"管理"两方面对当代中国政府主导型的环境管理结构中存在的制度困境进行社会学分析,指出环境制度创新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建立一种在微观领域对政府作用进行补充或替代的制度形态,使大量的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治理.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优化政府环境管理方式、扩展社会力量与社会环境权益,建构多重角色参与合作的环境治理体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会稳定风险既有原生性农村社会稳定风险也有次生性农村社会稳定风险,直接关乎农村社会稳定发展。首先界定农村社会稳定风险内涵,结合历年来农村群体性事件,基于原生性和次生性的农村社会稳定风险,聚焦风险源形成、风险传递和风险的社会放大等关键环节,深入解剖不同类型农村社会稳定风险的各个阶段生成逻辑脉络。其中,原生性农村社会稳定风险大致遵循“内部因素激发—政治权威直接受损—群体行为失序—社会稳定损害”的生成逻辑;而次生性农村社会稳定风险大致遵循“外部因素诱发—政治权威间接受损—群体心理催化—社会稳定损害”的生成逻辑。因此,农村社会稳定风险的精准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应树立整体性思维、全局观念。针对不同类型农村社会稳定风险,需精准识别与精准治理,并运用差异措施进行防范预警和精准施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的环境健康风险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文中以陕西西安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对环境健康风险的认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空气与水资源的质量、噪音以及食品与环境卫生等作为测量指标,研究发现:城乡结合部环境污染相对严重、流动人口暴露健康风险大;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具有一定成效,但政策缺乏执行力;流动人口对环境健康风险认知存在偏差,缺乏有效应对环境健康风险意识和对策。研究提出对策:完善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机制,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环境健康政策的执行力和有效性;多渠道加强流动人口对环境健康风险的认知和教育。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些年,环境公平问题在农村社会凸显,严重威胁着农村社会的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从城乡关系、群体关系和代际关系等几个层面分析当前农村社会存在的环境公平问题,只有通过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加大农村环境的监管力度;加快实施生态补偿制度;加强农村环境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进行制度创新,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等一系列措施,才能保障农村环境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武陵山区农村在金融生态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和社会中介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又面临经济环境难以得到根本改善、政府的主导地位作用难以得到真正发挥、相关部门单位难以形成有效合力等难点问题。因此,搞好武陵山区农村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提升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力,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的执行力,充分发挥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三是明确部门单位职责,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广泛调动社会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长期以来被都市银行视为"禁地",然而,20世纪30年代初,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将投资视线转向农村,并逐渐形成一场引人注目的"商资归农"活动,在抗战前的中国农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现象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农村金融枯竭和都市游资充斥所形成的金融供求关系是基本原因;都市工商业衰落和农村合作运动发展引起的城乡投资环境相对变化客观上对商业银行转移投资视线起到一定作用;农村传统融资机构的衰落为商业银行直接进入农村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社会舆论、银行自觉及政府举措对"商资归农"由可能变为现实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风险社会的形成与大众媒介表征密不可分:大众媒介通过拟态环境的构建,形成了公众的风险感知,促成了风险传播的蝴蝶效应.在此基础上,探讨媒介形成社会风险的三方面成因:价值层面上,媒介的社会整合功能不足,价值培养欠缺;制度层面上,公益节目欠缺,政府信息制度贯彻不力;内容层面上:网络媒介的风险长尾效应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中国和东盟在宏观环境、投资政策、融资渠道、税收制度、基础设施方面比较,提出我国应该从以下方面改善投融资环境:优化间接融资、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调整税收优惠政策、缩小区域差距、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投融资环境、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由于企业自身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足,再加上资本市场的高门槛、间接融资发展滞后以及银行信贷对中小企业的排斥等原因,融资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大力发展企业互助担保;还应引入风险分散机制,与银行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再担保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对信用担保风险进行承保等,以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企业财务管理的视角,围绕农户在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收益和风险,采用文献综合法、归纳演绎法和数学模型法,深入分析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总体思路,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在当前条件下,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在土地使用权价格确定、入股后的收益分配、企业破产时的财产清算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逐步完善外部条件、破解制度约束,通过建立农村有形土地市场、强化农村财务审计监督、重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和村民自治制度等方式解决上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条件下,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果在不改变外部运行环境的条件下直接做出这种制度安排,不仅不利于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不能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还会引起更多的利益纠纷和更大的社会矛盾;土地使用权租赁具有收益稳定、风险低的特点,而且租金收益可以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调整,更有利于农民权益的保护,比土地使用权入股更加符合农民的预期,因此就当前来说,土地使用权租赁优于土地使用权入股。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将环境风险感知划分为事实感知、原因感知、损失感知和反应行为感知4个维度,根据苏皖两省839份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多维度环境风险感知对民众公领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维度的环境风险感知对民众公领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程度和作用路径不同,反应行为感知对民众公领域亲环境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责任意识在环境风险感知影响民众公领域亲环境行为中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而言,事实感知和原因感知对民众公领域亲环境行为不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损失感知对公领域亲环境行为没有直接影响,但可以通过责任意识产生间接影响;反应行为感知也可以通过责任意识对公领域亲环境行为产生间接影响。基于此,提出应加强环境认知教育、激发环境情感、培养责任意识,引导民众践行公领域亲环境行为,以构建全民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禁令判决,是指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人民法院作出的,要求行政机关不得实施某项行政行为的判决,是法院为制止违法行政行为可能造成的潜在性风险的一种预防性的判决方式。我国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现有权利救济机制存在环境司法治理模式边缘化、政府环境风险监管责任乏力以及事后救济难以恢复生态环境等缺陷,因此,亟有必要在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引入行政诉讼禁令判决并进行相应的制度构建,从而达到防范环境风险、树立司法权威和保障农民环境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机理及防范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举债、资金运营以及学费拖欠等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极大风险.构建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规范高校办学规模;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办学领域,在营造社会办学环境的基础上拓宽筹资渠道;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内部监督;提高银行向高校贷款的门槛,在严格控制贷款规模的基础上落实还款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