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一踏进故乡,目睹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昔日的羊肠泥土小道不见了,老旧平屋不见了。代而取之的是,宽阔的水泥大道,四通八达;森林般的高楼华厦,栉比鳞次;工业小区,座座标准厂房;条条商业大街,车水马龙。到处一派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要不是有亲属指引带路,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的故乡——陈埭。” 陈埭丁氏回族社区,地处泉州湾南畔晋东平原“闽南金三角经济繁荣带”,包括江头、岸兜、溪边、西坂、鹏头、四境、花厅口7个回族行政村,人口22000多人,是福建省回族较集中的聚居地,也是明代以来泉州地区回族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2.
杨怀中 《回族研究》2004,(2):150-153
阿洪经师是回族伊斯兰教的柱石。在中国内地早期的阿洪经师是由来华的域外穆斯林学者担任的,如晋江清净寺的阿林是夏不鲁罕丁。清净寺是宋代绍兴年间所建,约公元1 2世纪30年代至5 0年代。元皇庆年间(1 31 2—1 31 3年) ,开才龙人不鲁罕丁到晋江,他在这里主持寺务达6 0年之久,他享有1 2 4岁的高寿。他主持该寺的名义是“摄思廉夏”,“摄思廉”即今译之伊斯兰,“夏”今译为“谢赫”。“摄思廉夏”意为伊斯兰教长老,今译掌教。后来,不鲁罕丁就以“夏”为姓。由元至明,他的后裔相继主持清净寺;杭州的真教寺创建于元延间,约公元1 4世纪1 0年代…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晋江县陈埭镇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一亿元,成为省内第一个亿元镇,被誉为“福建一枝花”。时隔不久,又出了假药案,轰动全国。这枝花近况如何?带着这个问号,我来到了陈埭。镇里的负责人丁显操听明我的来意,说:“转一圈儿,就一目了然。”快人快语。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后10年,回族穆斯林民间报刊大量出现成为一种十分醒目的文化现象,其中以兰州市回族穆斯林民间创办的<开拓>杂志持续办刊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民间社会影响最深,成为这一文化现象的一个突兀的"符号".本文通过对这一文化现象的透视,认为这一凸现在改革开放社会大背景上的文化现象是回族穆斯林之文化自觉与精神渴望的必然结果.同时,这一文化现象作为应合大社会变迁的滥觞于民间的文化自觉运动,又成为20世纪末回族穆斯林文化振兴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今年二月七日是民族英雄马本斋烈士逝世四十周年。本刊特约请马本斋生前的老战友刘世昌(回族,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委)、丁铁石(回族,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党委常委、后勤部政委)、张同钰(汉族,现任地质部副部长)同志撰写此文表示纪念。刘世昌、丁铁石同志是马本斋的入党介绍人。刘世昌同志曾先后任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丁铁石同志在回民支队未建政治委员制度时,任政治部主任。张同钰同志在一九四二年秋曾任回民支队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6.
一、回族社会与发展形态(1988年) 回族人口的职业分布特征 赖存理 《贵州民族研究》第1期第54页 关于回回民族“当代意识”的思考 冯增烈 《甘肃民族研究》第2期 泉州陈埭回族社会现状调查 麻健敏 《民族理论研究》第2期第83页 回族的空间迁移过程与民族心理素质的基本特点 陆玉麟 《宁夏社会科学》第3期第15页 回顾宁夏回回民族问题的研究事业 余振贵 《宁夏社会科学》第5期第5页 近期宁夏回族聚居地区婚姻状况现存  相似文献   

7.
美国学者杜磊(Dru.C Gladney)在丰富的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先后出版了两部关于中国回族穆斯林的著作,在国内外回族研究界有广泛影响。他主要描述了四个不同类型的回族社区,即:宁夏纳家户村(西北)、北京郊区常营回族乡(东部农村)、北京牛街(都市)、福建陈埭回族镇(东南)。以揭示回族民族认同和“清真”观念的宽泛表达,及回族民族认同与政府政策的互动关系。本文是其所著《中国的民族认同》(Ethnic Identity inChina: The Making of a Muslim Minority Nationality,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8)一书的第六章。得到原作者的许可,在此发表,以飨读者。因篇幅所限,有删节。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特别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之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到了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和持续发展的人民反抗斗争,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觉醒。他们积极投入到全国范围内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洪流中,掀起了近代中国人民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丁竹园就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回族开明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9.
回族宴席曲产生于元代,是婚庆喜宴或者在人群欢聚场所演唱的家曲小调,因一般在宴席上演唱,故又称"菜曲儿"。它是在西北回族中流行的最古老最典型的民间歌舞,是盛开在祖国文艺百花苑中的一朵鲜丽的奇葩。本文就门源回族宴席曲的传承特征、曲体结构、节奏和旋律形态等,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解析,展现门源回族宴席曲的音乐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1月2—3日,“《回族研究》创刊20周年座谈会”在银川香渔王子饭店召开。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发来贺信,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李锐、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马国权、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陈育宁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族研究专家学者及《回族研究》热心读者、回族民间人士、新闻媒体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  相似文献   

11.
姜歆 《中国民族》2007,(3):51-55
在回族传统民间商业中,招幌兼有行业标志和信誉标志的特点。招幌是回族民间商业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回族传统商业文化的一种物质遗存。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中国回族教育,其发展与特定历史阶段的国家政治环境、民族内部的主体性与文化自觉息息相关。相对国家主流教育,回族教育始终属于少数民族民间教育,具有与生俱来的民族性、宗教性、民间内敛性与调试工具性。回族教育通过自身与时俱进的调适和发展,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始终起到积极作用。当下云南回族民间教育的调适与发展,表现为不同层次民间教育文化圈的回族文化再生产。在现代民族国家体系和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力量和国际环境对中国回族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为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回族教育危机,应加强回族民间社团的组织与机制建设,全面开展回族民间教育体制创新,积极谋求社会化的民族教育渠道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寄自黄土高原的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作家张承志的《心灵史》出版后,在全国读者中掀起了一股争相阅读的热潮。回族人民也怀着极大的热情,四处购藏,虔诚阅读。本刊现在刊出西北回族民间的农民、阿洪、学生寄给张承志的几封信,他们共同表达了对本书的珍惜之情。这表明,作家真正走入了民间,了解了人民,并且写出了人民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历来对回族族称的解释仅限于正统的历史考证的方式。本文认为 ,虽然回族族称有其历史的客观性的一面 ,但在现实发展中又逐渐显露出其非历史的主观性的一面 :即作为文化主体的回民在特定文化氛围之中对自我的阐释 ,这些阐释体现在回族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传说及回族学者的著述之中 ,并流行不衰。从历史的考证来看 ,回族族称的获得是一个历史的偶然 ;但在作为穆斯林的回民看来 ,这里体现着来自造物主的意志 ,即历史的必然性。这是一种自我的文化表述 ,其中体现了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自我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思考 ,是回族文化 (说汉语的穆斯林的文化 )的起点和终点  相似文献   

15.
王一男 《回族研究》2012,(4):110-113
本文以生态美学之"家园意识"为出发点对回族民间音乐进行研究,包括回族民间音乐在表演场所和思想内容上的"家园意识",以及原生态乐器所反映出来的"家园意识"。由此可以认识回族民间音乐本质上的自然性、神秘性与审美性。  相似文献   

16.
陕西回族民间书画艺术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涉及的陕西回族民间书画艺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阿拉伯书法艺术,一是中国书画艺术,这两种归属于不同文化的艺术形式,皆被陕西回族接受并且喜爱,成为陕西回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根据有限的资料,将陕西回族民间过去和现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有关从事这两方面艺术活动的人或事,做些粗略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7.
桂榕 《民族研究》2012,(2):44-54,109
圣纪节是云南回族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作为云南回族民间与外界互动较多的节日庆典,圣纪节打造了开放性的公共文化空间。巍山回族圣纪节的当代变迁,是对传统的继承与重构。当代圣纪节通过继承传统,保持了节日的宗教民俗特质和文化连续性;通过对传统与时俱进的文化建构,强化了节日传统,丰富了节日文化,赋予节日宗教、政治、文化多重意义,使圣纪节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并成为回族民间社会与国家基层政权成功互动的文化平台和展示窗口,成为中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方面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8.
<正> 唐代以后,回族商人(包括回族先民中的商人)来华贸易者日多,他们的商业活动,促进了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本文分各个历史时期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回族史学的优良传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明龙先生于1999年10月24日,在出席中国南方回族古籍整理第四次协作会议期间,因心脏病发作,归真(逝世)。此文为马明龙先生的遗作,本刊特发,以示对马明龙先生关心回族研究的纪念。  相似文献   

20.
马广德 《回族研究》2011,(2):106-109
国家意识,是国民对自己国家的认知、认同意识,但不同的文化持有者其国家意识的表述方式和内容不尽相同。回族民间文化中反映的国家意识包括:国内各民族团结及中华民族振兴;国家强盛和统一;对国家现行制度和执政党的拥护;对国家领导人的尊敬与爱戴;等等。回族民间的国家意识虽然比较零散,但基本包含了国家意识的主要内容。回族的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