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鉴学派是享誉当代西方乃至世界史学领域的重要史学流派,在其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总体历史理论。这一理论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从而成为年鉴学派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4):15-19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共领导人根据各自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变革任务,对科技价值问题展开了深入论述。从"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再到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是"国家强盛之基"和"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些论断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在科技价值观领域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3.
年鉴派的创立是对传统史学的反动,它提出了总体史的口号,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自己的一系列史学实践活动来给历史学定位.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历史学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学,成为综合各门社会科学的"人的科学"或"历史人类学",即研究人类物质生活,也探讨人类精神状态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标题为《法国革命:历史问题和方法论问题》的这本论文集是巴索基金会“笔记”丛书的第一本,包括该基金会和教师民主倡议中心共同举办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讨论会的材料。意大利历史学家V.维多托在对当代关于这个课题的争论的一篇述评中对进步的史学,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给以很高的评价。他特别指出进步史学对研究革命的社会问题的贡献。他指出,由于这种“社会的解释”,对革命是批判地从理论上来理解和从全球的观点来  相似文献   

5.
法国革命文化与现代中国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毅 《浙江学刊》2006,(4):76-81
本文认为辛亥革命以及作为其继续的国民革命打的是法国大革命的旗帜,即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更为激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同样也和法国的革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也许任务、目标有别,但抽象言义上的基本原则并无任何差异。  相似文献   

6.
1929年1月,法国年鉴学派发行了《社会经济史年报》.在创刊号的卷首,载有编者菲夫尔和布洛克联名写的一篇简短的《告读者》:我们都是历史学家,都有共同的体验,并得出了共同的结论,我们都为长期的、从传统分裂状态中产生的弊病而苦恼.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历史学家在研究过去的文献史料时,使用着陈旧的方法;另一方面,从事社会、近代经济研究的人,正在日渐增加.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者,互不理解,互不通气.现在,在历史学家之间,在从事其他研究的专家之间,存在一种不相往来的闭塞状况.当然,各行的研究家,都致力于自己的专业,在自己的庭院中辛勤劳动,如果他们能再关心一下邻居的工作,就十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来,法国年鉴学派在欧洲占有重要位置。而心态史与历史人类学作为年鉴派极为重视的研究领域,经过几代学者的耕耘,到目前已经成为法国新史学家活动的主要内容。文章在深入阐述了心态史与历史人类学的兴起过程之后,集中分析了这两个密切相关的学科的研究取向,指出:以长时段为研究对象,借助表象符号系统进行迂回研究;从差异性中认识文化的独特性;跨学科研究等等是年鉴派对当代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年鉴”学派基本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资产阶级史学方法论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同杰出学者M.布洛克、L.费弗尔和F.布罗德尔的名子、同“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因1929年布洛克和费弗尔合办的杂志《经济社会史年鉴》而得名)的活动分不开的。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年鉴”学派不仅在法国,而且在世界各国获得了声誉。有人赞扬,有人过分否定它的意义,甚至还有人强调它对资产阶级社会科学的危害。这种情况值得注意,因为一个资产阶级历史学派成为这样猛烈批评或赞扬的对象,并不是常有的事。  相似文献   

9.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对党建话语的崭新表达,具有深刻的逻辑必然性。它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的重要保证。党的百余年历史,就是一部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光辉历史。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将党锻造成为始终领导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世界科技革命的历史简介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民 《社科纵横》2004,19(5):8-11
本文通过对历史上人类五次技术革命历程的回顾 ,总结了科技革命的历史意义 ,展望了科学技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法国史学界年鉴学派第二代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于1985年11月28日在巴黎逝世.这位"新史学"的推动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使我国读者感到兴趣的是,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曾就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社会结构问题进行过研究.他的各种著述不断再版,并且被译成英、德、日、意、西、葡、波兰、希腊、罗马尼亚、土耳其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受到史学界极大的重视.布罗代尔被誉为"当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12.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对法国革命与政治发展的关注贯穿其一生,其基本观点是,法国人尚不具备实现与维持自由宪政的意愿与能力.这种将政治自由与一国的国民性格紧密联系的观念,其实是看到了政治变迁背后社会力量(包括风俗习惯、民众情感)的作用.自由社会不能仅仅依赖于抽象原则,而是需要共同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强调法国国民性格与自由宪政的不匹配,也强化了英国人持有的自由观与法国人的自由观之间的区别,强调英国特殊性.汉  相似文献   

13.
据法国《世界报》1980年6月28日报道,法国《历史》杂志和历史与地理教师协会于今年6月25日在巴黎召开了题为“关于对青年人的法国史教育”讨论会。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米歇尔·德布雷出席了这次会议。大会就目前法国历史教育的状况,历史与法国史教育的关系,以及法国史的教学内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德布雷在发言中强调指出,一定要让法国  相似文献   

14.
本体论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纵观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无法摆脱本体论的强大引力,为它而神精竭虑。时至今日,本体论似乎依然是一个难解之迷。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处在向何处发展、如何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上,本体论问题的讨论,也就更加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本文试图对本体论问题的一定层面作历史考察,阐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本体论问题的一种基本观点.一本体论(ontology)在哲学史的意义上是关于存在的本原的学说。在古希腊哲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是自然哲学。它所探究的中心问题是自然的本原问题。自然哲学力图证明某种具体物质,诸如水…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作为一门科学的历史学的形成比欧洲晚得多,这是由于日本与外界隔绝二百年造成的。直到1867—1868年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新政府才开始执行引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日政策。日本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特点是,它是在政治复古的旗帜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高坂正显、高山岩男、西谷启治、铃木成高等人倡导的“战争哲学”、“世界哲学”,被认为是京都学派哲学家的一个流派,因此,他们的观点也被称为“世界史学派”。世界史学派主要代表作有高坂正显的《世界史观的类型》、高山岩男的《世界史的哲学》和西谷启治的《世界史的哲学》。他们认为,世界史是“世界—历史”含义上的一种世界观,日本作为一个“主体”国家,要承担创造世界历史的责任,主张历史意义的客观性与实践的主体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革命对整个国际关系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成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展开竞赛的一个主要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的生死存亡有关的新问题,提出环境保护、开发宇宙、利用世界海洋资源及其他一些问题.因此,  相似文献   

18.
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所形成的截然不同的政治命运,引发了对制宪权的合法性基础的探讨。美国革命较之法国革命取得了更大政治成功的一个因素在于二者诉诸于制宪权合法性基础的立足点不同:法国革命将制宪权的合法性基础诉诸于人民意志的绝对权威,使整个国家不断地屈从于变幻的人民意志统治之下;美国革命则将制宪权的合法性基础诉诸于正义原则制衡下的人民意志,使国家走向稳定的自由宪政道路。二者在制宪权合法性上的目标不同导致二国革命的最终命运与政治意义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一马克思主义最初被介绍到日本,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在日本,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已经在很多城区引起了劳工运动,同马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强调旧政权与大革命之间群众特征的某些连续性因素。因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表明那些受革命所促进的群众行为的最初特征。在法国大革命中,群众的类型有许多种,通常是把群众分为欢庆的群众;观众或听众;恐慌的群众;寻畔的公众等等。他们之间的区别部分是由于场合和背景,部分是由于行为。也许,群众与纯粹人类聚合体之间最显明的区别在于:它是伴随着某种共同的目的意识而集合起来的,这种目的将集体地实现;或是通过集体的行动来实现;或是仅仅通过集合本身而实现。我将他们称之为“有目的”的群众。当然,对聚集在市场上的个人来说,他们绝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