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赵韬的长篇小说<白岸>以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西部农民的生存和创业为书写内容,是一部民间视野下的新时期"创业史",小说主题鲜明、宏大、深刻,描写人物众多,故事具有传奇性.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读者的接受意识.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传奇>既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打破超越了读者的期待视野,这正是<传奇>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金色笔记》是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它以主人公所写的五本笔记和一部小说中的故事《自由女性》为主体,其复杂的叙述结构、跳跃的时空转换、变化重合的人物角色及重叠交错的部分内容等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小说读者的阅读期待,改变了读者被动舒适的阅读习惯,使读者不得不积极地参与作品的阅读过程,重新建构作品本体。  相似文献   

4.
小说的叙述视点是作者选择的叙述故事、小说等文艺作品的叙述者。它既是作者叙述某个故事的视角,又是作者提供给读者的视野。通过它,作者可以将故事的发生、发展、情节的冲突和高潮、时间顺序、前因后果、人物角色、中心思想等等呈现出来;通过它,读者能感觉到作者所要...  相似文献   

5.
在赫斯顿的众多作品中,<他们眼望上苍>是拥有读者最多的一部,但目前尚未有研究系统探讨该小说与成长体小说传统的关系,该小说对欧洲成长体小说传统即有继承也有超越.从成长体小说的角度解读<他们眼望上苍>,分析主人公珍妮的成长过程,她的成长故事是非高女性成长的典型.  相似文献   

6.
<败仗>(1970)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最后一部优秀的‘南方小说'",这部作品在叙事时空的安排、小说中人物在宴席上的宴席话语、故事中所包含的加冕和脱冕的象征意义、乐观精神与乌托邦色彩等方面都带有狂欢文学的特征.本文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对韦尔蒂的<败仗>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谭恩美是当代华裔美国作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谭恩美的4部小说<灶神之妻>、<灵感女孩>、<接骨师之女>和<沉没之鱼>向读者呈现了一幅幅充满异域特色的画卷,从幽灵意识、异域风俗、民间传说等方面探讨其中体现的异质文化,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其作品,启示人们以开放、平等的心态对待异质文化,尊重文化的多元共存,促进人类文化生态的自然发展.  相似文献   

8.
<到灯塔去>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继<雅各的房间>和<达洛卫夫人>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意识流小说.在此部小说中,伍尔夫基本摒弃了传统小说中常使用的全知全能型叙述者,改用间接内心独白,采用第三人称作为叙述人称的主线,从人物主观角度进行叙述,并不断变换视角,使得叙述呈多元化展开.  相似文献   

9.
“读者期待视野”和“结构召唤性”是接受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范式。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讨论了福克纳在小说中运用的独特的、开放式的叙述模式和结构安排,并详细分析了小说结构召唤与读者的期待视野之间的独特关系,同时也初步探寻了艾米莉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清代初、中期通俗小说中,除<七峰遗编>、<海角遗编>、<铁冠图分龙会>这类作品直接描写了明遗民与满族统治的对抗情节,并带有明显的刻意崇尚汉文化的倾向外,还有许多作品是通过小说作者的创作动机、小说题材的选择倾向以及小说人物的塑造与具体情节描写等方面,或间接或曲折地体现出此种倾向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即题材选取上侧重明代故事的倾向与严肃的写作态度,赞扬高蹈出世的倾向,炫耀汉文化传统才学的倾向,大凡描写本朝人物故事就带有批判的倾向,而在文化道德方面又自觉或不自觉地降低对作品主要人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飘>的畅销盛况一度成为出版史上的一段佳话,但传统的文学观念却使<飘>遭受文学史的冷遇.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引发的文学观念变革,推动<飘>进入研究视野,逐步确立了<飘>在通俗小说中的经典地位.<飘>改编成电影,扩大了其文化效应,同时也暴露出它在研究视野中的身份尴尬.  相似文献   

12.
罪恶与刑罚——《红字》与《檀香刑》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霍桑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品,是一部揭示犯罪和隐瞒犯罪的悲剧小说.<檀香刑>以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等事件作为故事背景,描述了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两部小说都涉及了罪与非罪,刑法与惩罚的问题,在罪与罚的关系中可以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统治阶级对待人性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3.
《狂人日记》与当前小说的超现实写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狂人日记>开创的超现实写作作为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在世纪末的小说创作中得到了发展.超现实写作最主要的艺术形式是超现实描写.本文重点论述<狂人日记>、<三月一日>、<重瞳>和<尘埃落定>的超现实描写及其各自的创构,在此基础上,将超现实描写与非现实描写的魔幻描写、神秘现实描写和荒诞描写进行比较,从中总结出它的特征与艺术价值,为创作和批评提供一种新的小说理论.  相似文献   

14.
<青春之歌>虽然被看作是一部正确反映了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小说,但它也是一个有关中国现代化道路和建立民族国家的寓言,具有很强的政治象征含义.同时,它还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知识女性成长的小说,但这种成长是在男人视野下的成长而不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因此,林道静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象征了中国现代知识女性的宿命.  相似文献   

15.
拜厄特的获奖小说<占有>既是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一部维多利亚小说,它集诗歌、浪漫史、传奇故事、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及现代学院小说于一体,其中既有对女权主义的讽拟也有对弗洛伊德的批评.看似零散的篇章,尤其过去与现在的时空,通过作者巧妙运用的循环时间,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联系密切的整体,讲述了一个动人的难以湮没的传奇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6.
<采桑子>作为叶广芩的代表作,以其浓郁又独特的京味特征以及广博又启人深思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与研究者.作为京味小说,它和老舍、邓友梅等人的作品相比既有传承又有其自身的发展;而<采桑子>浓郁的文化味又为当代文学的文化寻根补充了新鲜的能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两位主要创始人伊瑟尔和姚斯的意义未定性理论和期待视野理论入手,并以马致远的<天净沙>及其六种译文为例分析了诗歌语言的模糊性和期待视野,笔者认为正是诗歌中的诸多未定性的点和意义空白召唤读者展开联想,而读者期待视野的差异性又使这些联想各不相同,从而不同的译者给出了不同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碧奴》是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发起的"重述神话"项目的中国卷作品之一。文章立足读者意识中的"期待视野"对《碧奴》这篇小说进行文本分析,通过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个层面的分析,认为读者的期待与文本故事之间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是由历史形成的阅读惯例与当代新神话主义思潮下新的书写方式之间的不适应造成的。而这种历史的反讽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在人类发展的今天"童年的幻想"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同时,神话的重述又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觉样式,唤起内心精神性的渴望。  相似文献   

19.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讽刺作品,评论界对它的批评比较丰富,但用叙事学方法来分析它的间接讽刺及其语言特点仍然是一种新的尝试.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格列佛的双重角色、格列佛与隐含作者的冲突、格列佛作为发话者和受话者所引发的荒唐、小说人物作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所引发的荒唐等都做了比较详尽的分析.此外,本文还对<格列佛游记>的间接讽刺中的语言特点也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三侠五义》是一部读者喜闻乐见的清代公案侠义小说。它故事情节波澜起伏、高潮迭起,人物众多,头绪繁杂,文中运用趁窝和泥、穿针引线等叙事技巧及部分采用限知视角叙事使故事叙述得张弛有致,有条不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