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商业的发展,社会流动的加快和频繁成为当时社会的一大特征,在城市中出现了开放性、能提供消费、能带来商业效益并且能满足一般社交需要的信息场.青楼、酒楼、茶馆和寺庙是最能反映城市繁华的场所,也是城市中尤为重要的社交场所,在晚明时期的诸多信息场中最具代表性.看不见的信息在这些场所及其延伸的空间中得以交汇升华,形成舆论作用于社会空间:见证、交流、引领、反馈、推进,成为社会变迁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2.
浅论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城市空间是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设计的,这些人是具体、富有人性的个体。环境以人为本是当代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强调研究城市空间中的人性化场所,以及如何创造符合人性化、美观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场所或景观不仅是让人参观的,而更重要的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公共”这一概念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题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发展和改造过程中,英国近代城市先后着手进行城市公共空间———公园建设,从而掀起了一场造园运动。这场运动既是英国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提高大众健康水平的需要。而公园等公共空间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一个锻炼与休闲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健康的人居环境,为各阶层民众提供了聚会的场所,体现了社会成员和谐相处的精神,成为英国资本主义成熟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4.
北宋时期的东京街巷呈现出强烈的空间特性。相对于唐代,宋人对于里坊的概念变得漠然,而更多地以街巷的名称来标示地理位置;同时,东京的街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商业性,具备了更强的经济活力。相对于地方州县,东京的街巷具有更突出的公共属性,是社会各个阶层所共享的城市空间。作为京城的开封,其街巷空间的设施景观、活动人群及内容,均呈现出更为鲜明的等级色彩。  相似文献   

5.
宋代的文化娱乐活动逐渐走向商业化、平民化。从而促使了勾栏瓦子、酒楼、茶肆等各类城市文娱场所的建立。而城市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市民阶层对休闲娱乐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热情,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各种文娱场所的兴盛。宋代文娱场所的兴盛为宋代的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对两宋代的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19世纪的英国社会试图强化公共空间的性别区分。男女领域分离观念就是把公共空间留给男性的思想意识形态,试图把女性排斥在公共领域以外。19世纪的英国女性逐渐获得了一些与男性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展示场所;商业利润驱使的公共空间;专门女性公共空间,特别是女性专用厕所。,女性可以享受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仅非常有限,而且享受这些公共空间有时间的限制,离平等地享有城市公共空间还很遥远漫长。  相似文献   

7.
唐代山水田园诗作为诗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情感表述,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而且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工设计的场所与自然空间及乡村的非设计空间三者的联系,从山水田园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成长环境、成长历程对其影响以及诗人对城市生活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从唐代城市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出发,分析了唐代文学商业化现象。唐代城市的商业性主要体现在"坊—市"经营空间的打破、商业经营时间的突破两个方面;文学商业化反映在唐代文人逐渐融入市民阶层,作品内容渐渐贴近俗下,文学审美趣味开始朝着满足市民需求方向转变等方面。以白居易和温庭筠为研究个案,论述了文人主动进行文学商业化的探索与实践。提出唐代城市商业的发展推进文学商业化、白居易等文人引领了这一文学发展潮流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乡村传统型公共文化空间是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也是乡村居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公共生活场域。基于空间生产理论,采用个案深描的方法,以湖北恩施州咸丰县严家祠堂为例,探析乡村传统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衰落表征及其再造逻辑。权力、阶层和资本在空间生产过程中的错位和缺场,使乡村传统型公共文化空间呈现物理空间压缩、社会空间冷场和精神空间逼仄三重衰落态势。空间再生产的过程是权力、阶层和资本三种要素在空间重新协调匹配的过程。在乡村传统型公共文化空间再造过程中,政府和民间力量充分在场,二者通过物质场所修复、社会关系生产和道德共识凝聚的交织互动不断优化空间再生产实践效果,但是市场资本的力量相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空间生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城市广场空间,集中代表并展示了城市的特色风貌、历史肌理和文化层面,是城市建设依 托于功能的一种城市环境创作。人们可以透过对城市广场空问的读解和感受,得到城市的一般印象与 记忆。广场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重要构成,是城市空间构成的客厅,提供娱乐、休闲及交流的场所,改 善了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丰富了城市的外部景现和提升了城市的活力与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朝代,而城市史则是近20年才逐渐发展起来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唐代城市是近几年来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但至今还尚未见到对唐代城市发展原因全面论及的文章.历史上看,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转移、农村社会结构的破坏、工商业互动及市民阶层社会生活的影响五个方面成为唐代城市发展的推动因素,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万物皆媒的智能化传播时代,通过对书籍的文化特征和书店空间生产进行再编码,实体书店作为一种公共空间被赋予了新的价值.通过构建链接空间、交往空间、美学空间和想象空间,实体书店呈现出从场所向空间的过渡与转变.文章以合肥市实体书店为例,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生产性,探究实体书店如何延伸与拓展原有的物理空间,成为生产城市文化、情感、美学和社会关系的来源.旨在实现文化休闲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的勾连,并以此作为合肥市"大湖名城"城市空间创新下城市意象的独特展现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公园是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中最具张力的场所,它既是中国城市标榜现代性的突出表征,也是建构现代都市日常生活的重要力量,对于市民心态的培育和城市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中山公园是青岛非常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其一年一度的"樱花会",是青岛城市生活中最具情趣、最富意义、最能引发联想的游园活动,承载着丰富的休闲娱乐和社会教化等功能。它不仅与青岛的城市形象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建构、市民心态形成以及城市风格的塑造上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城市空间作为城市构成的最基本元素,在功能上表现为市民公众生活的必要场所,在形象上以虚实对比、图底关系的方式展示着城市景观,同时成为人类与外界沟通的无形桥梁,因此具有功能与文化、实体与虚空及人类与自然相互通达的审美特性,提出了通达之美是城市空间审美本质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城市特色在当今的持续发展中已日渐单一,城市公共空间也趋于雷同,导致人的定向感和归属感减弱以至于消失。在这样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公众既无法识别物理空间环境,也难以感知自我存在的文化特征,以至最终感到失落与茫然。因此,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改造中应尊重和发掘地域信息,创造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空间场所,使公众通过这些空间场所去判别物理方位、识别城市的文化特征与地域属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文化多样化的今天,使公众对所在的城市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  相似文献   

16.
酒吧如今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休闲场所,受到各层次消费人群的追捧,随着需求空间的不断增长,很多投资人都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17.
唐长安兴圣寺是一座由高祖旧宅通义宫改建而成的皇家寺院,它对唐代社会政治的影响相当大。兴圣寺与唐代重要政治事件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它本身已经成为唐朝统治者利用的工具。与此同时,兴圣寺自出现之后就成为一个特别的公共空间,其中寺内的竹林神对唐代社会文化生活有很深的影响。可以说,研究兴圣寺为我们理解佛教与唐代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社交媒体所具有的公开性、对话性、参与性及连通性等传播优势使之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媒介,其提供的媒介情境也将公共外交带入2.0阶段。社交媒体使公共外交具有范围更广、针对性更强、便于收集他国舆情、易与他国民众形成准社会互动等特性。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基于社交媒体的公共外交,通过发布战略规划、完善组织构架、推广网络信息技术、开设社交媒体主页等方式促进其公共外交活动。美国的社交媒体公共外交主要采用通过"中区行为"吸引关注、从上层和下层两方面进行议程设置以及组织多种活动使网友在线上和线下共同参与等策略,其实践经验对中国的公共外交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应当是城市社区物理空间与人际互动空间的结合.目前,上海市城市社区公共空间中冲突的表现主要有:私人空间对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影响,市场经营对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影响,管理机制对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影响等.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冲突消解的实现途径,是构建人际互动机制,主要包括:构建以多方联席会议为轴心的多种形式的协商机制;听证会走进社区,既协商又决策;开辟"网上居委会",构建网络公共空间中的协商渠道等等.  相似文献   

20.
把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作为城市的研究目标,并非是研究城市的各种公共空间,而是选择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最为重要的空间。本文以传统城市文化最有力表现的公共空间之一—茶—馆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这一微观的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历史考察,以进一步探究社会转型期间南京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