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嘉郁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9,(4)
唐时期曾有12位公主入主道观,虽原因各异,却均在入道后有过不凡的社交与恋情.细细考察这些公主的社交与恋情,我们不难发现唐代社会某些有关社会、婚嫁,个人交往的风气的变化,这对古代妇女生活史的研究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陈未鹏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72-75
宋代都市高度繁荣,形成了以酒楼这一消费娱乐场所为代表的都市公共文化空间.都市公共文化空间孕育的是俗文化,俗文化具体体现为追求酒色耳目之娱.流行于都市公共文化空间的词,深深地打上了俗文化的烙印,词体以艳丽为本色. 相似文献
3.
李映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6)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唐代巴蜀城市商业日趋繁荣.唐代巴蜀城市商业发展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城市商品种类丰富,服务性商业兴起;城市商业逐渐突破了坊市制的限制;城市商业经济对农村经济的辐射作用增强.唐代巴蜀城市商业的发展体现了城市经济功能的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
金潇骁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4,(3):44-47
以贵阳"背篼"为例。"背篼"是一群为生计离开农村到城市靠出卖体力谋求一点非农收入,用以维持家庭生活、农业生产、孩子教育等开支的农民。在城市中,"背篼"生活在自己的文化圈中,有着自身明显的外在特征,他们所建立的社会网络是一种"同质群体"的圈子。 相似文献
5.
贾虎林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321-323
唐代是中国中古城市发展的总结和顶峰,又是中国近世城市的开端。城市管理问题是城市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回顾有关唐代城市管理问题的研究文献,对唐代城市管理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初步的整理,并提出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学角度论述了城市居住空间的构成,即私人居住空间和公共居住空间以及它们存在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同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未来城市居住空间的规划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当下对于空间结构的讨论已经超越单纯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的固有学科领域,进入了经济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的交叉学科讨论与反思层面。或许这正是由于当下对人生存空间问题的焦虑而同时具体学科对待这些问题的无能为力,决定了需要从当下人所存在的城市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关联来讨论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又是人类发展逐渐消解的"伪本体论"的症结,只有首先明确了这种结构性的关联,才能对人类生存的空间伦理的反思性重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唐代文学研究中的文人空间排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伟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
文学研究中关于文人空间排序的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本文结合唐代文学研究对此作了四个方面的论述:第一,从文人占籍的空间序列阐述了与地缘因素相关联的文学现象及其特征;第二,从因科举和使府形成的文人分布阐释了与制度相关联的文人阶段性与区域性的文学活动的意义;第三,从唐人选唐诗说明了典籍在文人空间排序中的特殊角色及其对文学风格的影响;第四,从编纂群体阐述文化行为在文人聚合中的作用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杨为刚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17-21,27
通过街鼓制度的设置,唐代执政者对都市居民出坊、入坊与出城、入城的时间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使都市空间的运行与生产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街鼓制度规定下,唐代都市诗歌产生了独有的空间特征与空间表达方式。从时空的角度对唐代都市诗歌空间构成进行解读,可对唐代都市诗歌得到一种新的认识:唐代都市诗歌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反映了诗人们政治上的得意与否等信息。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是各级政权的统治中心为出发点,对城市与周边地区以及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深入分析,对城市与国家统一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以城市为代表的经济区域之间的联系超过城市与周边地区农村的联系时,国家就趋向于统一;反之,国家趋向于分裂割据. 相似文献
11.
浅论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晶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19-120
现代城市空间是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设计的,这些人是具体、富有人性的个体。环境以人为本是当代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强调研究城市空间中的人性化场所,以及如何创造符合人性化、美观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场所或景观不仅是让人参观的,而更重要的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公共”这一概念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题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伊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26-130
宋代酒楼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一个特殊的类型。宋代酒楼汇集了饮食、娱乐、传闻、交际诸方面的市民文化生活的元素,形成了以樊楼为代表的宋代酒楼建筑的“樊楼系统”。樊楼在城市生活中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生活模式,并由此派生出系列的宋代市民文化生活。这些市民文化生活与酒楼建筑相映,构成了宋代城市文化生活极其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卷。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文化空间的三维向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宇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91-94
人类面对来自自身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和挑战,无法回避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悖论,从城市空间架构的文化维度来审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城市传统文化的历史空间、城市现实文化的多元化格局以及城市未来文化的伸展空间等方面出发,阐释了城市空间的文化的绵延性、空间展开的多样性及其超时空性。 相似文献
15.
江南滨水城市的亲水空间是指江南水城中线性水体空间与城市实体之间的过渡空间.作为水乡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滨水城市多样化社会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地域文化的延续性载体,具有渗透性、连续性、可感知性、可达性特征.亲水空间构成元素的处理与布置应因地制宜,符合其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6.
城市空间环境与城市犯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3)
以跨学科的新视角,以广州市为例,探讨了城市化所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人们的心理变化、城市空间环境特点变化等新情况与城市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当今的城市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到社会综合治理的新要求,避免因不具有现实针对性而失效;城市建筑应当具有减少城市犯罪的防控弱点和死角、满足城市犯罪防控、城市社会治安治理需求的功能,从而提高城市物理空间的自控能力,达到有效地抑制、预防城市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陈之泉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文章首先提出了城市空间多种要素的统一和谐是现代城市美学核心的观点 ;接着论述了城市空间动与静、实与虚、分与合、建筑与环境、城市中心区和城市规划区、新城开发与旧城改造、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等八个关系。这对于我们搞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使城市更加美丽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武宇飞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7-11
社交网络游戏迅速成为网络游戏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交网络游戏文化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研究价值随之逐渐提高。在剖析社交网络游戏社会影响力的基础上,从文化功能论的理论视角探讨了社交网络游戏的文化功能;分析得出,社交网络游戏的社交互动功能、娱乐休闲功能和自我呈现功能满足了身处社交网络时代的人类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9.
魏强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62-66
由于新全球化的全面扩张和都市化运动的快速推进,社会再生产的主要方式已由传统的物的生产转换为空间本身的生产,由此空间正义/不正义成为所有社会问题中的重点和热点。作为断裂化、等级化的城市空间凸显着空间非正义问题,表现在生产领域中城市空间成为受资本力量支配的新的剥削模式,分配和交换领域中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城市贫富悬殊的加剧,消费领域中城市空间的等级化与堡垒化。在大卫·哈维看来,要实现城市空间正义,必须在城市空间开展反资本主义的斗争,重塑公民意识,争取空间生产权。 相似文献
20.
於贤德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3)
本文认为城市空间作为城市构成的最基本元素,在功能上表现为市民公众生活的必要场所,在形象上以虚实对比、图底关系的方式展示着城市景观,同时成为人类与外界沟通的无形桥梁,因此具有功能与文化、实体与虚空及人类与自然相互通达的审美特性,提出了通达之美是城市空间审美本质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