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2008,(22):36-36
河北石家庄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我堂哥余某于2002年4月在山东省某市盗窃财物,价值5800多元,随后回到河北老家。由于害怕司法机关查处,他想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我听说刑法有追诉时效的规定,请问:什么是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我堂哥会受到怎样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8,(23)
河北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我于2000年12月就职于河北某集团公司。2007年1月,该公司以我连续旷工为由,书面通知与我解除了劳动关系,但该公司至今没有将我的人事档案转移至人才市场,致使我不能享受失业保险等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9,(4):54-54
北京一位读者咨询:我是一家日资公司的员工从2002年4月起入职该公司,公司每年年底都与我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期限为1年,约定我从事采购工作。2008年的劳动合同是在2008年1月4日签订的。2008年12月21日,公司通知我,劳动合同到期后将不再与我续签劳动合同,并向我支付两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可是我还想在公司继续工作。请问:公司向我支付的劳动补偿金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4.
《社区》2012,(13):43-43
北京的赵先生来电咨询:我是—1名外来务工人员,在一个装饰装潢公司做装修工作。2011年11月,我在为一个客户装修房屋施工过程中,不慎被电锯将左手丈拇指锯断,经住院治疗1个月,支付医药费5万余元。病情稳定后,我向公司要求享受工伤待遇,但公司因没有为我缴纳各项社会保险,为逃避责任,否认我和其存在劳动关系,并拒绝给我补偿。请问,我应当如何向该公司主张自己的损失?主张损失是否有时间限制?  相似文献   

5.
赵常民 《社区》2008,(30):28-29
一位河北的读者来电咨询:我于2005年3月1日与一家网络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2007年11月1日合同到期后,我与公司又续签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时间为自2007年11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止。2008年1月7日公司书面通知,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8,(19):35-35
北京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我在莱公司做市场工作已经5年,工资是8500元,该公司于2008年1月根据新的《劳动合同法》同我签订了4年的劳动合同。可是,2008年4月初,公司要求与我解除劳动合同,理由是我不适合公司的发展需要。我认为公司提出的理由完全没有依据,这可以以我这些年在公司的工作业绩为证。  相似文献   

7.
《社区》2014,(15):17-17
河北邯郸读者孟先生:去年,我买了一套商品房,最近我们在房屋交接时,开发商通知我们必须先交纳600元的可视楼宇对讲机的费用,才能领钥匙。楼宇对讲机和楼宇入户门应该统属于小区基础配套设施,计人建房成本,怎么能单独收费呢?  相似文献   

8.
邢江峰 《社区》2008,(22):37-37
河北一读者咨询:我是《社区》杂志的忠实读者,已经看了4年的《社区》杂志了。我这次给编辑写信主要想咨询我最近碰到的一个问题,2004年我所居住的房屋因市政府整体规划而拆迁,我于2008年5月底同市房产局签订异地安置的协议书,市政府补偿我一套有南北两个门的一层楼房,当我去开发商处办理入住手续时,开发商要求我必须交纳2007年度的取暖费,否则就不给办理入住手续,无奈之下,我交付了近;3000元的取暖费后,开发商给我办理了入住房屋手续。但当我入住房屋不久后,物业公司通知我由于小区规划变更,要将其中一个向南开的门进行封死,并强制要求我配合开发商进行施工,我认为目前房屋的现状已经达到我的使用目的,故不同意物业公司的施工意见。请问:我于2008年5月份办理房屋入住手续前房屋的取暖费是否应当由我承担?开发商是否有权利对我的房屋进行改造性施工?  相似文献   

9.
《社区》2011,(25):44-44
江西读者李某来信咨询:我的朋友于某于2010年12月19日向我借取现金50万元用于经营公司,并出具了借条,且承诺于2011年5月之前偿还完毕。但2011年5月,于某因驾驶摩托车与汽车相撞发生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后死亡。此次事故后,于某的父亲获得死亡赔偿金64.9万余元。请问,我能否要求于某的父亲用于莱的死亡赔偿金来偿还我的款项?  相似文献   

10.
邢江峰 《社区》2013,(1):48-48
河北读者金某来电咨询:我与前夫于2012年5月协议离婚,因为我们都想快速解除婚姻关系,因此没有仔细对双方的财产进行分割,只是在离婚后简单拟订了一份共同财产分割协议书,对房屋及其他财产进行了分配。后来,我前夫并未依照约定履行该财产分割协议,并声称“我们离婚签订的协议没有法律效力”。请问,我们在离婚后签订的财产分割协议有没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1.
宝葫芦爷爷: 我该怎样克服丢三落四的毛病? ——河北 本成玉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12,(25):49-49
北京的洛先生来电咨询:我在北京有一家商贸公司,主要从事机电设备的买卖。2011年10月,因杨某开设的某公司拖欠我的贷款达4年之久拒绝偿还,我将该公司诉至法院,法院经一审判决该公司支付给我本金130万元,利息50万元。二审以后,案子虽然经过法院文书的确权,但杨某仍然未向我公司支付款项。后我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该公司在法院执行期间,搬离了公司注册地址,无法找到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相似文献   

13.
《社区》2009,(18):34-34
河南的单先生来电话咨询:现在工作很难找,所以我找工作时就放低了要求,在找到一家公司后,公司要求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8小时,当时为了生存我就设计较那么多,于是就与公司签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我的劳动合同现在到期了,公司不准备与我续签。我听朋友说,我可以要求公司支付我在职期间的加班费(即周六上班的加班费),于是我向公司提出,要求公司支付我加班费。公司觉得我的要求很可笑,并说公司与我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周六需“值班”,且每月工资中已包含了周六值班的工资,所以不存在加班费的问题。请问:像我这种情况可以要求公司支付我这一年来的加班费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2009,(6):26-26
一家公司在半年前购买了我农场价值50余万元的农副产品,当时明确约定在一个星期内付清货款,可事后经我场多次催收,公司却一直分文未付。最近经我场查知,该公司早已负债务累累,为逃避债务,已将经营所得及其它财产,全部化整为零地转移至各位股东。如今,因公司人去楼空、名存实亡,即使我场胜诉也难于执行甚至只能是获得一张“法律白条”。请问:针对这种情况,我场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邢江峰 《社区》2008,(6):30-30
上海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我今年24岁,在某公司工作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与单位签订了5年期的劳动合同,明年准备与男朋友结婚。2007年12月,我因怀孕向单位请假做人流手术,术后医生建议我休息一周。但是在我请假期间,收到公司以邮寄方式送达给我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他们以我未婚怀孕、影响公司形象为由,要求与我解除劳动合同。请问:单位的这种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09,(3):37-37
河北一位读者咨询:我与前妻韩某于1988年结婚,因为我惠有先天不孕不育症,无法生育。1996年,韩某与他人发生婚外情并意外怀孕。当时,韩某写了保证书,我抱着想要个孩子的态度原谅了韩某的出轨行为。1997年,韩某生育一女孩,起名天天,天天出生后就和我与韩某共同生活在一起。2005年,因韩某再次出现婚外情,我们于2005年5月办理了离婚手续,  相似文献   

17.
政策与法     
编辑同志:去年8月,我的一位邻居向某人寿保险公司代办员王某提出赊购10张保险金为3万元的人寿保险单,由于我的邻居认识王某,而王又急于完成推销保险业务,就答应了我的邻居,双方约定3个月后付款,并开具了保险发票,签发了保险单,约定自签发次日起生效。不料,9月初,我的邻居突然出事身亡,邻居的妻子及其子女多次持保险单及死亡证明向该人寿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以其未交保险费为由拒付保险费。请问,赊购的保险单有效吗?刘某刘先生:你好。我国《保险法》第56条规定:“投保人于合同成立后,可以向保险人一次支付全部保…  相似文献   

18.
林靖 《百姓生活》2014,(1):29-29
我在一家公司工作数月,公司一直没有与我签订劳动合同。现在公司要求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只提供空白劳动合同,要求员工只是签名,其他内容都空着。我不同意,公司就发出《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请问,我该如何维权?  相似文献   

19.
《百姓生活》2014,(7):29-29
读者问:5年前,我通过考核成为一家公司的职工。5年来,我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外出,为此成为一名“剩女”。最近,我终于与一名心仪的男士恋爱,并准备结婚。公司获悉后,竟然决定解除与我的劳动合同,理由是我一旦结婚,将产生婚假、产假等一系列的假期,会给公司的工作带来影响,而这也是公司多年来“不成文的规矩”。请问,公司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08,(15):27-27
广州一位读者咨询:我是一家装饰公司的老板,吴某系我公司的销售业务员,负责签订销售合同以及回款。2007年12月,吴某在为公司收取贷款时,将收到的货款55000元以抵作公司所拖欠他的工资为由,擅自占为已有后并不辞而别。事实上,他的销售业绩并不是很好,公司对销售人员的工资制度是底薪加提成,提成工资是半年发一次,我公司从未拖欠他的工资,而且吴某应当领取的半年提成工资只有2万元。请问,对于吴某的行为,我应当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